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感知力渗透及培养
2020-01-07庄艳
庄 艳
(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 四川绵阳 621000)
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教材中选择的课文大多都包含美育因素,正是因为其审美特性,让语文教学也变成渗透美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审美感知力是审美的初级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提升审美感知力渗透的重视程度,就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渗透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他们对于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感知力渗透中的问题
(一)教师注重知识讲解,忽视情感体验
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然而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在教学中更重视完成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在教学中按照传统的方法和步骤开展,如,总结段落大意、解释生字、赏析句子、总结中心思想等,课后主要基于分析写作技巧让学生学会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深入的感知文字背后的情感,影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灌输式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前强调教师要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教学中,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并不多。很多教师还是结合自己的想法设计教学,并未尊重学生的直接体验。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会采取讲授法,留给学生思考以及理解的时间较少,没有体现出他们的主体性。
(三)教学存在功利化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语文的美不只是体现在语言以及表达上,文字中包含的情感以及意境也是一种美。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得更高的分数,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语文学习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面对高考的压力,教师会给学生讲解答题套路,让他们学会方法和技巧,却忽略了语文学科可以赋予学生的内在修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审美体验,导致学生的审美阅读兴趣受打了消极的影响[1]。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感知力的培养策略
(一)赏析环境描写,提升审美水准
优美的语言具有丰富的魅力,在教学中朗读优美的语言,能够打造具有美感的课堂。优美的语言除了来自教师与学生对于文本的“美读”之外,还来源于优秀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美丽意境。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注意作者在环境方面的描写语言,感受到环境的美丽。比如,在学习“故都的秋”时,教师就可对北国和江南秋天风景图进行搜索,在教学中给学生展示,激起他们的审美意趣。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配上音乐,让他们朗读文章,体会作者描写的“静、清、悲凉”的秋天,感受作者对于故都的秋天的眷恋,还有其心中深远的忧思以及孤独感。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注意指导他们的技巧,比如,为了更好的朗读文章,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掌握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把握结构层次,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语气以及停顿。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示范朗读,之后再让他们结合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自由阅读,让学生能有效的融入到作者描写的美丽景色中,结合自己的感受,用肢体动作或语言表达出喜爱之情,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正所谓“一起景语皆情语”,故都的秋景,除了环境美丽之外,当学生沉醉在其中时,还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于故都的眷恋。
(二)品读人物形象,激发审美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可以让他们在应用语言文字中感受美的熏陶,对他们的审美意识进行培养,提升他们的审美品味。高中语文是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教材中也具有丰富的美育素材,比如,教材中的所有人物形象,通过带领学生感受不同人物的悲欢善恶,可以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得到丰富,激起他们的审美意识。比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文章主要围绕林黛玉的行踪以及见闻,依据时间顺序介绍贾府中的有关人物。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将探索人物形象当作着手点,引导学生通过文字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是小说的必备要素,教师要鼓励他们就人物的不同方面对人物进行分析,如,神态、动作、语言等。例如,林黛玉婉言谢绝邢夫人的盛情邀请方面的语言,能够看到其在待人接物上很谨慎,举止有礼貌。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角色扮演,复述两个人的对话,进一步理解她们的形象,还能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另外,教师可以让他们默读文章,用笔划出对于林黛玉动作以及外貌描写的语句,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在组内分析,进一步认识林黛玉的形象。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品读其他的人物形象,选择两个人物形象写出阅读感想。
(三)通过练习深入品析,培养提升审美能力
通过练习,可以对学生的审美感知力进行检验,有利于他们的思维发散和审美水平提升。语文的审美能力还表现在怎样用书面语言有序的表达出自己的品析以及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布置课外练习,让他们将学习到的审美方法以及技巧灵活的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品味文字的语言,感受其中的内涵,在审美感悟中进行理解应用[2]。比如,学习完“荷塘月色”之后,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内阅读练习,把课文中重点审美改编变成练习题,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还要从不同角度考察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教师利用网络可以搜集课外阅读,如“梦里荷塘”,对二者的不同进行对比,设置问题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以及艺术魅力,让学生在自己解读中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审美教育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就要积极的进行落实,对教材中的审美因素进行有效的挖掘,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创新,有效的渗透审美情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