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2020-01-07邱文婷
邱文婷
(扬州市汶河小学东区校 江苏扬州 225000)
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创新思想不断发展,课堂教学中沉浸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关于小学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的探究。
一、“沉浸式”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内涵
“沉浸式”语文教学,是指师生们在课堂内外都完全投入地共同沉浸在语文环境中的一种教学模式,主张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沉浸到教学活动之中,讲究高投入的状态,以此来获得学习上的最佳体验和收获。[1]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既关注学生体悟和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又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诵读和表达能力,提倡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阶段可将“沉浸式”语文教学分为预学、共学和延学三个模块。这样的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让学生不仅学会学习,还学会了思考和表达,是一种更高效的学习。
二、“沉浸式”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有效预学,进入沉浸状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2]课前有效的预习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和探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学生能沉浸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提供基础。
要想做到有效预学,需要语文教师在学生的预习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的任务和目标,避免学生无目的性地预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研学单,给学生预习提供指引。在设计研学单时,教师不仅要立足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预习,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提出一些和课文相关的有价值的问题或是自己在读课文时遇到的疑惑,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思考和探究,大胆质疑。
学生进行了预习之后,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预习结果的检查,课堂上要重视对学生在课前质疑问题的解答,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不可忽视,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来进行恰当的指点和评价,避免学生的预学不是流于形式而是落到实处的,也能够对学生产生激励,加强学生课堂的沉浸体验感。
(二)高效共学,沉浸语文课堂
如何在有限的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内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达到沉浸的学习状态呢?这就需要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能做到高效率。语文教学首先应从语言切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在教学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体悟,想象画面,思考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教师可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感染学生,从而达到熟练朗读的效果。当然课文熟读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与引导,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所感悟,这才是“沉浸式”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大胆质疑的本领,鼓励学生提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还要以问题为导学,设计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条问题主线,课堂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围绕这个中心问题展开的。
学生对课文的质疑点就是沉浸语文课堂的起点,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问,还应给予学生对课文质疑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提问,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和兴趣。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式的引导,让学生思考和探究,对课堂的讨论和交流进行组织和调控,对于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更要大胆放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解决与思考,让学生去体悟文字,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有最大化的沉浸体验和状态。
除此之外,品味感悟文章的语言文字也是有效沉浸课堂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感受,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批注,画关键词句,写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或者提出质疑等等。这个阶段是学生达到沉浸状态的重要阶段,学生在思考和感悟中才能充分地浸润在课文当中,认真品味文章的深层含义和表达效果。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咬文嚼字,从重点词语、关键语句中分析,从写作手法和角度欣赏或结合文本资料进行补充等多角度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并且在学生对课文有了感悟之后,教师要和朗读指导结合起来,达到新课标所明确的“有感情地朗读”的标准,培养良好的语感,使学生沉浸到语文课堂中去。
(三)多方面延学,进行沉浸升华
在课文内容学习结束后,并不意味着语文知识的学习到此结束了,反而是学生拓展学习新知识的开端。语文学习中要注重对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将课外知识和课内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联系。
教师可以提倡学生通过口语表达、练笔续写仿写等形式将自己思考感悟的学习成果加以清晰化,或通过拓展阅读来拓展知识,让学生的沉浸学习达到更高的境界。[3]口语表达的训练能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和听说态度,更能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练笔的训练能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练笔,以读促写,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素养。拓展延伸的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赏析能力,还能进行相应的审美教育,从而提升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了解和认识。
总之,课文学完后的延学和拓展让学生学习的视野从课堂走向课外,打破了课堂内外的局限,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焕发出语文学科教学应有的活力和生机,让学生不仅沉浸于语文课堂的学习之中,更能沉浸于生活的大课堂中。
三、结束语
“沉浸式”语文教学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有一种美好的沉浸状态,在沉浸式的课堂里,随着对语言文字的深入理解和师生在课堂上的共同探究和思考,让学生真正主动地参与到了语文学习过程中去,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愉悦,这是一种沉浸而幸福的教育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