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视角下高校工会工作模式的构建
2020-01-07蒋舟
蒋 舟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义乌 322000)
近几年,新媒体资源的表现方式不断涌现,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实时通讯等,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深。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全媒体环境下媒介融合的传播方式给传统工会工作带来了冲击,同时对工会组织提供了新视角、新理念和新思路。
高校工会作为一个学校党委联系教职工的纽带,它在全面推进教职工思想文化建设,提高教职工综合素质,激发教职工育人热情,促进和谐高校建设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面对高校教职工这一高层次人才集聚的群体,高校工会却长期处于较为传统的工作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内部员工间的满意程度乃至对于培养优秀人才的远大目标。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运用全媒体平台创新高校工会工作,实现工会工作的跨越式发展,这已经成为高校工会组织的重要关注点。
一、全媒体特征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逐渐进入到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中。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它充分发挥着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全媒体”是人类现在掌握的信息流手段最大化的集成者,具有传播互动性强、传播主体多元、无时空限制、海量信息承载以及传播信息碎片化等特征。
二、当前高校工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工会自身作用发挥不够
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汇聚的场所,广大教职工的身心状况却一直没有被广泛重视。有的高校工会工作方式重“形”而不重“质”,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实际上,高校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如教职工上课时间不统一,居住较为分散,“自由度”相对较大等。而有的高校工会仍遵循过去较多偏重教职员工生活福利的思路,并未充分了解当代高校教职工的特点,尤其是年轻一代教职工的兴趣爱好。这使得工会往往变成发发福利、组织一些简单文体活动的代名词。这样的工会实际上对学校的参事议事能力不强,对教职工的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较弱,不利于达到服务广大教职工的目的。这也导致了教职工对工会的依托感较弱,使教职工对各类工会活动的参与度较低,最终使得工会的核心职能越来越被淡化。
(二)信息化水平不够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类媒体在网络平台上互相融合,尤其是其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便利特征,受众者多。但目前,一些高校工会工作却并未能很好地借助这一技术,与互联网进行有效结合。一方面,高校工会缺乏专业的信息化技术工作人员。因为工会事务较为清闲,高校工会多为部分教师养老的工作部门。因此,相关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不够。有的工作人员尽管具有互联网思想,建立了一些现代化的媒介平台,但在信息获取、分析与整理等方面的技能相对较弱,运用全媒体平台的能力亟待提高。另一方面,尽管各大高校工会都建有相应的网络及公众号等媒介平台,但其功能普遍较为单一。这些平台信息公开度不高、信息量小,内容的更新、信息的发布都不够及时,致使教职工参与度不高。同时,这些平台在涉及到广大教职工自身利益的重要事件上,未能起到有效沟通的作用;对一些重要议题的回复和讨论结果也未能及时、有效地公开,无法使教职工学习和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相应地,广大教职工也缺乏反映实际需求的畅通渠道。
(三)思想引领较为薄弱
互联网的发展一方面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另一方面也容易加速各种信息的传播,在传递正能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负面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舆情监控的难度。高校教职工相对于其他群体,其思想活跃程度较高。如何利用工会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教职工的注意力从虚拟世界、网络朋友圈中转移出来,这也是高校工会所面临的一个难题。而目前高校工会工作在应对这方面问题时受传统形式和手段的制约,对发现的问题很难及时进行引导和化解。因此,作为群团组织的代表,高校工会组织要加强对教职工思想价值观念的引领,占领舆论阵地,通过各类活动的组织安排,丰富广大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及时掌握和了解教职工思想动态,把对教职工价值观的塑造融入到工会工作中来。
(四)工作内容较为单一
相对于高校内的其他职能部门,高校工会工作较为单一。目前的高校工会工作仅仅是组织一些身心健康活动和职工福利的分发,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工会的优势。高校工会作为学校党委和教职工的枢纽,需要做的事情是很多的。但从现实看,工会对学校的主要工作实际参与度不够,对于自身应做的工作也落实不到位。
三、探索运用“融媒体”平台构建工会工作新模式
高校工会作为联系教职工和党组织的重要平台,如何利用其优势和作用,寻找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为学校教职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呢?
(一)立足“实用实效”的原则,为教职工提供个性化服务
创新是工会发展的不竭源泉。在全媒体背景下,高校工会想要更好地为全体教职工提供优质服务,有必要依托手机app等新兴全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和沟通,生动、形象地传达出工会工作的信息,尤其要针对青年教职工这一群体的心理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开通工会服务微信公众账号,把各类视频及网站集成到一起,根据工会工作特点定制平台架构和用户界面,并将其融入到工会服务微信公众平台中。一是可以收集并统计广大教职员工的兴趣爱好,有目的地进行各类活动和项目的推送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二是可以直接在线上进行一些事务的处理。相比于传统的窗口和部门办理事务,这样能省去人们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三是全媒体平台的互动性,能够对各项工作的宣传起到助推作用。这样可以提高教职员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拉近工会与教职工之间的距离。另外,在校际的沟通和交流中,高校工会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来强化跨校合作与交流。
高校工会通过这一全媒体平台的建设,可以使工会工作更为精准、效率更高、辐射面更广、影响力更大;也可以扎实推进工会组织工作和工会服务工作“两个覆盖”。
(二)注重工作定位,建立符合教职工特点的高校工会工作模式
目前,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基本形式是由学校工会组织召开的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听取报告、审议提案、投票选举、提案通过等环节来体现主人翁的地位。然而,教职工代表会由于耗时较长、程序较为繁琐,使得教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作为一个服务型的组织,工会必须抓住全媒体赋予的变革机遇,转变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地建立起符合教职工特点的工作模式。首先,工会可以通过全媒体平台,开发符合教职工特点、实用性强的移动客户端,利用教职工喜闻乐见的微信微博等方式做好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校主要政策解读以及教职工密切相关的工作生活问题解答。其次,工会可以发挥多渠道的优势,拉近与教职工的距离,实现全覆盖、全天候地对教职工进行服务,让不同空间的教职工找到归属感。这样也有利于缓解教职工生活、工作压力,保持健康的身心,进而促进高校的良性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最后,在意见收集及信息反馈的问题上,全媒体平台具有实时性、可追踪性及透明性等特征。全媒体对于任何信息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传播,同时也使各项工作进展及相关部门的回复变得有迹可循,从而推动工作效率的提升。
此外,高校工会组织还要主动维护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并在各类事件中提供一些人文关怀,排除各种非理性情绪,弘扬正能量。这样,工会既能让网络空间成为广大教职工疏导情绪的通道,又能为创造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做出贡献。
(三)紧跟全媒体节拍,创新工作手段
全媒体平台覆盖下,工会组织可以获得海量的数据。那么,如何从各种各样的数据中快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呢?这成为了考核工会干部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工会组织想要立足广大教职工的需要,开展更为精准的定制化服务,就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制定方案,获得开展工作的数据支持。例如,如何根据教职工的体育锻炼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会体育活动。传统的做法只能通过调研、问卷的方式评估,这存在效率低下且收集的信息不完整的问题。我们如果利用全媒体平台,就可以根据体育馆的人流量、校园门禁卡的刷卡记录、校园无线网络流量等数据分析教职工的体育运动时间段、参与运动的人数、年龄段、锻炼频率等信息,真正做到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提高工会的工作效率。
为此,工会组织应当着力培养工会干部的新媒体信息思维,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加强工会干部对网络安全、保密意识的认识,切实提高工会干部的信息素质,进而全面、有效地提高工会工作的效率。
“互联网+”带来了新一轮的产业和社会变革,这一变革已经深刻影响到高校教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生活方式,同时也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这些新情况,高校工会必须适时地进行改革,要将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进行有机结合,有效地应对全媒体的种种挑战,否则将无法应对新背景下的工作任务,难以达到为教职工服务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