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0-01-07黄万龙
黄万龙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马坞镇土地眼小学 甘肃定西 743000)
在当前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虽然已经逐渐趋于成熟。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是非常深重的,“填鸭式”和“说教式”教学方法在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中依据占大多数。这会使很多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忽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说,教师要努力改变教学现状,优化课堂模式,让核心素养教育能够顺利开展。下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简述:一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二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而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如今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当达成的综合性能力。它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的形成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也可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同时还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的一种素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1]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效渗透核心素养教育,教师就要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其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基于教学重难点,从而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这一节内容的教学重难点是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长方体、正方体的异同点。因此,教师可以提出这样提示:“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让学生说出它的形状,然后把许多这样的纸摞在一起,问学生还是长方形吗?”然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动态的图片,让学生对三维空间下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进一步理解,以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
(二)紧密结合实际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最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因为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数学教学必须要以思维培养为基础。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便能解决很多数学方面的问题,进而解决一些生活方面的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教师就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让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学有所用”,以此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实际,这样才能让学生巩固已有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紧密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引入实际问题:“教师准备买两本书,分别是22.5元和25.5元,那么这两本书一共要多少钱?”让学生思考。这个过程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最后让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终使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得到提高。[3]
(三)进行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近几年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很多学科的教师都运用这种模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以此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且,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增强其探究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圆》这一节内容时,在学生拥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后,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用圆规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观察对比所画的两个圆,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决定圆的大小?”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究。学生可以发散自己的逻辑思维,推导出结论。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教育是数学教育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