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研究
2020-01-07李娟娟
李娟娟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育才小学 甘肃白银 730913)
近十几年来,核心素养的教育与测评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2014年3月,我国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出现了“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总体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设计、授课、教学反思等环节入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谈谈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怎样做好教学设计和反思工作。
一、核心素养下,教学设计要从研读教材、探究教学内容入手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和载体。教师只有熟悉教材,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才能有恰当地设计教学。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为例,教师一定要反复研读教材,吃透整本书和整单元的训练目标,这样才能确定哪些是精读课文,哪些是略读课文,才会通过一篇带多篇的方式,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方法作为设计教学的出发点,加强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设计,要以研究学情为抓手
新时代的教育调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感认知和学习需求。对学情越是了解得透彻,教学设计越容易让学生接受。例如,统编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这是一个以童话为主体的单元,有一篇主体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两篇自学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小狗学叫》。在设计这个单元时,教师要对本班学生关于童话故事储备情况进行了解,然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讲、自演,让学生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沟通与合作的素养得到提升。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设计,要把学法指导作为重点来做
21世纪的课堂教学,已经从传统的教师讲授型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型。怎样预习新课,怎样学习生字,怎样划分段落,怎样理解文意等等,教师要把学习方法教给他们,这样才会真正地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学法指导中,教师既要发挥本班同学的榜样作用,又要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寻找最佳的方法。教师要设计多元的、开放的答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1]
四、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设计,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贯穿始终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21世纪的教学,教师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让他们“死读书、读死书”,要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会参与、合作、交流、分享,要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地域资源,让活动有深度、有广度、有意义,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教师除了要有好的教育教学设计以外,还要善于开展教学反思,积极撰写教学反思,让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得到成长。
五、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
教师的反思,既是对教学行为的总结,教学效果的审视,更是对教学设计的升华。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每节课后,教师都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完成情况:哪些设计是好的,哪些环节还需要改进;哪个问题提得有启发性,哪个引导更适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哪次交流,碰撞出了学生的火花,哪个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的反思,会让教师以后的教学设计更理想、更有操作性。
六、要把反思与学生的整体发展结合起来
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会认几个生字、会背几首诗词、掌握一个语法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自我认识的能力、与人交际的能力,也就是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的设计,教师都要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在反思的时候,教师要把问题放在学生整体发展的思路中来,不能就事论事,而是要从事情本身出发,思考对学生整体发展的规划。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教师因为学生做错一道题大发雷霆,这是极不可取的。[2]学生就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如果没有了错误,我们还怎么找到自己的不足呢?
七、要持之以恒,把反思作为教师的必修课
反思,不是给自己找问题,而是发现自己的不足,让自己不断地提高。孔子说:“一日三省吾身。”因此,教师一定要把开展反思作为每天的功课,要养成写随时写反思的习惯。比如,一节课结束,要写写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一次作文结束,要找出优秀的学生,有差距的学生,从他们身上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日记多则几百字,少则几十字。这样日积月累,教师就会让自己的教学能力获得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