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野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2020-01-07张积福

科学咨询 2020年14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传统

张积福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兰山初级中学 甘肃兰州 730101)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来源。当今社会不但需要学习成绩好、技能强的学生,更需要具有思想品质好和爱国敬业的高素质人才。现阶段的大多数初中语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只是进行了表面的渗透。这种表面的、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方式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文化自信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刻不容缓。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初中学生身心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初中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初中学生健康发展;从文化与国家的关系出发,文化自信有利于建设文化强国。培养文化自信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华历史,让学生知道只有创建文化自信的精神,才能进一步坚定我们的信念,促进国家长久发展,最终为实现文化强国做出贡献。因此,文化自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学生树立爱国意识。[1]

二、文化自信视野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结合文本探究,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择上,课文内容大多数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情怀和文化精神。例如,高洁傲岸的品质;重情重义的君子之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爱国主义情怀;尚德明理的淳朴家风以及在艰苦环境下奋力崛起的精神品质等。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好地把握优秀传统文化中仁爱、诚信、崇礼、重民、爱国等精神品质,将传统文化进行有机整合,多角度、全方面地进行解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可以以专题探究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意义和观念等方面进行评价、交流讨论,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鲁迅的《社戏》和刘成章的《安塞腰鼓》等反映劳动人民等文章时,教师可以开展“劳动人民勤劳”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学习了李白、杜甫的诗,可以开展“诗仙和诗圣的爱国情怀”活动;学习了《论语》,可以开展“百家争鸣”的主题探究活动。教师通过这些交流与探究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同时,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2]

(二)组织校园活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多种校园活动,来提升和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慢慢地进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这也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形式。教师还可以利用早读和课余时间,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论语》《孟子》《三字经》《史记》等国学经典进行诵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语文教学离不开校园环境。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建传统文化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在校园中组织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的竞赛活动。例如,书法、绘画、演讲比赛、知识抢答等。这些活动可以使语文学习更具趣味性,在竞争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更加热爱传统文化。[3]

(三)依靠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教师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方面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对知识层面进行理解和探究,更要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和形成正确的审美认知。一个民族的根基是思想文化。要让文化素养真正地贯穿到人的各个方面,这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全局观念,将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例如,在语文教材中涉及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与人文景观相联系,组织学生参观、网上查看等,帮助学生认识和感受人文之美。在语文教学中涉及到家庭传统文化的,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家庭传统美德的活动。比如,亲子间的沟通,家人一起过年等。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让学生关注民生,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精神文明。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增强初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还要通过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探究传统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