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结合多尔教学理论对诗词教学的几个尝试

2020-01-07

科学咨询 2020年14期
关键词:诗词课程文化

刘 辉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中学分校 广东佛山 528000)

作为语言文化的教育者,我们应该自觉地承担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引导学生进行古典文学的学习,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文化认同感。新课标也突出强调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等内容应该始终贯穿必修、选修和选择性必修;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唐诗和宋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粤教版通过基本阅读和拓展阅读两部分的内容,把各种题材和体裁的优秀诗篇呈现出来,让学生在阅读和欣赏中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以让学生丰富自己的感情世界,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漫步于唐诗和宋词,学生通过诵读可以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从意象的分析里可以感受到意境之美,在字里行间可以感受诗人的胸襟与情怀。“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这句诗词,用来形容我们高二的诗词教学再好不过了——整个教学的过程看似丰富饱满,但学生收获甚少,一到做题就什么都不会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究其根本是教师一味地灌输而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想让学生在学习里有所收获,教师就必须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诗词的教学中来。这样才能达到我们诗词教学的基本目标。下面,笔者就诗词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主体性来做几个尝试,希望以此改进自己的教学常规。

一、让学生决定上课的顺序

阅读和欣赏是个人的精神活动,对作品的理解因人而异,你觉得好的,别人未必认同,而别人觉得不错的,你也未必赞赏。多尔说过,“在课程研究领域,每一位理论工作者对于课程的本质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具体的观点投射到有关研究中去。”[1]其实不只是课本的编排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教师授课的重点也是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的。课本的编排和选择当然有编者自己的道理,但是那样的编排一定是学生所能接受的吗?哪些诗词该重点讲,哪些该作为自学篇目,是由教师来决定还是交给学生?当我们进行这样的思考时,我们就会发现自己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感受,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课程不是固定的跑道,而是个人转变的通道,课程强调跑步的过程和许多人共同跑步所形成的模式。”[2]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某种标准把选修课本里的诗词进行排序,从最重要的到最不重要的,从紧密相关的到没有关联的等等。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对课本有基本的认知,不仅有助于帮助其建构知识体系,还可以通过列表的建立让学生把自己合适的想法和记忆带入到学习中,让他们轻松而主动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同时,知识列表的建立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喜好,从而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设定教学的顺序和教学的内容。

二、让学生主动设计课堂

大多数教师在诗词教学中都会设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心。然而,这些目标和重点实际上大多数情况都并未实现,学生要解决的难点没有得到解决,一堂课下来,教师累得半死,而学生收获寥寥。我们为什么不去尝试改变这种状态呢?

因此,我们就可以这样做:对于比较难的篇目,可以列出学习重点并附上说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但对于诗词,我觉得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是一场这样的对话,“不是有知识的老师教导无知的学生,而是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有关课题的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教师与学生在一起探索达成的共识。”我们在授课前不妨问问学生想学什么,让学生先行思考学习的重点,并简单记录下自己了解的信息。在学生设定好学习的重点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来开发教学资源,设计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去建构和发现问题,让学生自主地支配课堂和参与到教学当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布置丰富有趣的作业

在以往的教学里,我们对诗词教学的作业布置比较随意,课前预习工作也是流于形式,无法获得真正实效。并且就诗词教学而言,教师仅局限于课本的内容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扩展阅读。譬如,我们在学习李白专题的时候,如果仅仅是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补充更多的知识才能丰富学生的认知,才能理解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狂放与洒脱;理解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气风发;才能理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与落寞。

“课程的学习者需对所研究的材料有足够的了解,并有足够的信息,既能解决、解释、分析和表达所呈现的材料,又能以富有想象力和离奇的方式与那些材料游戏。”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教材以外的信息,教师必须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进行“诗人”专题教学的时候,就可提前布置一些预习题目: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你有机会采访一位唐代著名诗人,你会采访谁?如果能问这位诗人一个问题,你会问什么?这样的题目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和诗词的距离,也促使学生去了解这个诗人,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另外,我们还可利用手抄报、唱诵比赛等方式来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通过这些多元化手段,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也启发他们产生更多的思考。

四、小结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是教科书的讲读者和课程的执行者,还应是课程的实施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固步自封,而应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的理念,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猜你喜欢

诗词课程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谁远谁近?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