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0-01-07徐霁业

科学咨询 2020年14期
关键词:情境数学能力

徐霁业

(景泰县漫水滩初级中学 甘肃景泰 730400)

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主要目的就是推动学生保证学习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1]学生能够在轻松有序的教学环境下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轻松地接受新知识的传输。优秀的课堂互动和情境设计可以为学生以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巩固好基础。高效课堂应当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全面发展方向上,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与老师和小组间成员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意向,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自主学习。学生只有产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才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进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一、通过创设趣味性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设立合理的情境能够起到帮助学生集中精力,酝酿情绪的效果。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教材知识能否掌握,完全依赖于学习兴趣的培养程度,而学习兴趣的产生取决于良好的情境设置和引导。[2]如果在教学环节开始前有一个良好的情境设计,从而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这节课的教学质量必定有所提高。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中“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合理的情境引导——给学生准备一袋糖,教师说:“这里有60块糖,班里有30位同学,那么每人能分到多少颗糖?”通过这种情景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能够很快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且促使学生将这种热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学生为了得到奖励跃跃欲试,而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顺势导入本节数学课程教授的学习内容,并且联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系统框架的构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开展小组游戏,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适当的分组,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探讨,并且要走近学生,与学生共同参与讨论,这样不仅能监督学生,避免学生探讨其他话题,而且能够及时解答学生在探讨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实际。教师在设计小组游戏时应当注重游戏本身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与学生共同参与讨论时应当及时认真倾听学生的探讨内容,注意纠正学生学习思路,为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例如在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一课的课上练习中,教师将全班同学分为五人一组,每小组成员分别站在东西南北中的相对位置上,让每个学生直观感受自己所处的位置,然后根据自己的位置来判断别人的位置,从而达到学习位置方向知识的目的,通过将学生划分为小组以及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通过开展小组游戏的学习方式,能够缓解学生对数学理论本身“枯燥无味”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三、设计课上练习,激励学生独立思考

在课堂上设计具有难度层次不同、针对性强、实际运用较广泛的练习题目,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3]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课上练习题。比如对学困生来说,所设计的习题不宜难度过高,习题应该起到帮助这类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基础、进一步理解和完善的作用;而对于成绩中游的学生,应当设立难度层次一般的题目供学生练习;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理应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可以加入一些适当的知识拓展。这样有层次的设计习题,使得学困生的知识基础得以巩固,中等生能够稳定接受知识,优等生可以得到适度拓展。此外,在指导学生做练习时也要兼顾趣味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一节课上从头到尾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比较困难,教师在练习环节中适当加入一些激励制度,可有效避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弊端。例如,在进行小学三年级“笔算除法”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设计同学间竞赛的方式,如男女竞赛大比拼、小组间笔算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通过适当的鼓励和奖励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发挥教学中的榜样作用,从而产生学习的群体效应。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可以借助设立情境的教学手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通过小组间富有趣味的探究合作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 然后组织富有趣味的课堂练习,保证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保持连续的学习热情,最终达到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提升、自身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猜你喜欢

情境数学能力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