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程建设引领农村寄宿制中学改革与发展
2020-01-07魏国泰
魏国泰
(景泰县草窝滩初级中学 甘肃白银 730400)
在农村寄宿制中学开展依法治校,首先就要将学校章程为核心切入点,由此建设现代化的学校制度,从而实现在制度层面的现代化教育标准。[1]在现代素质教育体系不断健全发展的过程中,原有的管理制度已经不符合农村学生综合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县教育局领导下,以学校师生、家长以及教育专家共同编制和修订的学校章程,将成为农村寄宿制中学发展的关键动力。
一个宗旨、四个特性、三种意识,这是学校章程建设前期的结果,是所有教育专家与教师共同商议且修订的核心内容。[2-3]首先,章程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既要尊重教师,又要尊重学生,将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根本,而教师的发展需求为途径,由此便树立了学校发展需求的目标,在学生进行发展的同时就会带动教师的变化,师生共同的变化则能够有效促进学校的发展。同时从另一个方向来说,学校的发展也会引起教师的变化,而教师的发展也同样会带动学生的进步,从而开创出和谐共进的良好局面,使学生、教师和学校三者之间形成相辅相成、紧密相关的发展态势。
其次,章程应满足四个特性。其一为前瞻性,必须要将校情与学校的发展方向、目标相结合,坚持章程的适用性与实效性,为学校改革发展创造新的空间。其二为合法性,学校的发展目标、自主管理、规范程序等都应有理有据、依法开展,并能够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其规划纲要。其三为基础性,学校的基础型与关键型问题都应该按照流程进行梳理和改进,形成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统领标志。其四为特色性,要提炼本校文化,定位本校课程,坚持办学的特色性质。
最后,章程应强化三种意识。第一为民主意识,要将学校章程的制定与执行过程表现出良好的凝聚人心的作用,以此转化共同的发展目标。第二为方法意识,要保证章程的制定与执行过程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第三为领导意识,要将章程的制定与执行过程转化为引领学校发展、实现既定目标的创新过程。
章程的建设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框架期,首先将校长及多方人员纳为编制小组成员,确立修订工作的日期规划等问题。其次,校长需要亲自将章程修订工作划分任务并落实于对应教职工。然后,还需参考教育局所提供的样本数据及分析内容,组织全校教师解析本校当前情况,寻求优势,发现不足,并且优化理念与方向,从而确定章程的基本框架与内容。最后,在群体智慧的建议与帮助下,完成基本的章程草案。
第二阶段为修订期,将章程的草案发送至学校各部门,经过会议讨论与研究,组织教职工提出修改意见,编制小组需要依据多方意见,研讨建议的可行性与价值,从而拟定章程初稿。在初稿完成后则可以将其发送给全体师生、家长、教育专家、教研部门、行政部门等,通过二次或多次收集意见,逐步完善章程内容。
第三阶段为审定期,在多方人员论证与研讨过后,经过十次以上的修订与完善,学校章程形成了初始审议稿,可以正式向学校教代会提交,并且在通过教代会研究之后,编制小组还需按照专家代表的合理意见进行不计次完善,最后提交至教工代表大会,通过不记名投票方式决议章程通过,并由校务委员会最终审定后,认定了学校章程的合法性。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之后,2019年8月28日新章程正式启用。
章程如同学校制度中的“小宪法”,从宏观角度控制着学校的核心理念与基础文化,统领着学校机构与运行的机制,影响着学生与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决定着学校的资源管理和分配[4]。同时,在微观层面又对学校的管理制度完成了精细化处理,同时还指导着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改革。
在学校章程正式实施之后,学校开始在全方位展现出新的生命活力,既带来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还保障了学校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在章程的规划之中,现代学校的管理架构将以维护师生合法权益为目的,引导学校不断向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同时还应建立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师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等组织机构,通过明确分工分责的委员会对应处理学校的发展规划、科研进步、教师培训、学生管理等事务,这样可以使学校管理更加系统化,拥有新的办学活力。
在学校章程的指引下,我校的发展思路与方向拥有了一致的方向,更不会因为校长的变化而随时改变,从制度上保障了学校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让学校可以持续贯彻落实章程中的办学理念,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立德树人方面:注重习惯育人,形成“四段五步”德育工作模式;学校管理方面:注重制度管理,形成以《青草原》周报总揽教育教学的管理体制;教育科研方面:注重素质教育,形成以诗词歌诀联彰显教育教学效果的管理模式;校园文化方面:注重以人为本,形成以“厚德润萃”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学校管理团队的品牌意识和特色文化创建工作已经上了一个台阶,“营造良好校风,强化内部管理,提升专业水平,建设美丽校园”的奋斗目标日渐明晰,我们将不断攻坚克难,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依据章程制度,创建特色,促进发展,不忘教育初心,勇担时代使命,努力办好一所具有品牌影响和文化特色的农村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