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校园欺凌研究综述
2020-01-07刘雷雷
刘雷雷
(重庆市北碚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北碚 400700)
近几年校园欺凌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关注,研究内容大多为校园欺凌的概念、类型、成因、预防等。在中国知网以校园欺凌为主题进行搜索,在近一年的时间就有相关文章130余篇,但在不看年限的情况下搜索中职学校校园欺凌却少之又少。针对中职学校校园欺凌问题,我们只能参考国内外网站上搜索中职学校相关内容,同时翻阅校园欺凌相关著作进行深入了解。通过对文献整理、分析,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进行剖析和概括。
一、对中职学校校园欺凌概念的界定
(一)中等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和初中三年同等人事教育体系,目前中国职业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基于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义务教育。中等职业学校中学文化知识教育同时根据专业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教育。
(二)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的普遍性指的是校园内所发生的一切和辐射区域,学生和教师的个人和产权对抗行为。但结合中国现状加快治理校园欺凌事件的有效性,校园欺凌不能做广义解释应该作为狭义解释,因此校园欺凌有效防治更有利。狭义校园欺凌应该被定义:通过身体、语言、网络等手段发生故意或恶意的,实施欺负、侮辱学生的心理或身体伤害行为。
(三)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欺凌
发生在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学生通过身体、语言、网络等手段进行故意或恶意,实施欺负、侮辱学生的心理或身体伤害行为。
二、对中职学校校园欺凌成因研究
(一)个人原因
中职学生正值青春期,这一阶段学生情绪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易波动且心理处于非成熟期,致使其面对挫折或不满时,就会肆意发泄。这些孩子大多数在初中阶段不遵守纪律成为教师经常批评的对象,他们经常吸烟、饮酒、上网游戏,对教师有强烈的敌意,甚至暴力打击教师,试图通过这种特殊风格让教师和学生注意和认可。他们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更频繁地成为校园欺凌事件的实施者。
(二)家庭原因
中职学生较多家庭结构并不完整,一般是指丧偶、离婚、父母双亡等家庭状况,致使他们因缺乏应有的关爱而变得冷漠、孤僻;大多中职学生为留守儿童,他们从小跟着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或者有些偏远地区父母不重视家庭教育,导致学生面对挫折不能用正确的方式处理而去施暴于他人。
(三)学校原因
由于中职学校生源的特殊性,导致很多中职学校并不注重德育建设,忽视学生日常的言语辱骂,打架斗殴,抱团等行为;当发生重大打架斗殴事件时,学校领导又以招生不易、学生不易等推脱,不断的宽容更滋生了校园欺凌事件的产生。
(四)社会原因
随着网络不断发达,媒体对暴力文化的过分渲染传播,如具有暴力情节的动画片、电影、海报等,学生直接接触,对相关的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极易去学习和模仿。
三、对中职学校校园欺凌策略研究
(一)国内对于中职学校校园欺凌的防治策略的研究
目前,即使2017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向全国各地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我国也没有因校园欺凌特殊立法。11月,为了校园欺凌和暴力现象中小学生的预防和管理按照法律规定处理事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教育部和部委共同发布关于预防和治疗初级欺凌和暴力指导意见,但这两个档案并没有对欺凌行为做出决定也没有明确规定处罚标准。
(二)国外对于中职学校校园欺凌的防治策略的研究
在国际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校园欺凌现象发展特殊立法的反校园欺凌。美国是法律规范治理校园欺凌典型的国家,美国法律在改善校园欺凌行为的条款,并明确校园欺凌行为人应承担法律责任和受害者的帮助方式。
日本2013年6月28日宣布校园欺凌预防对策推进校园欺凌定义方法,校园欺凌治理理念详细。
在德国有一些反对校园欺凌的欺凌组织,它是德国第一个青少年互助、公共福利机构的反校园欺凌组织,为学生、家长和教师解决欺凌问题提供帮助和建议。
四、对中职学校校园欺凌研究展望
纵观校园欺凌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学者只在宏观方面做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却几乎没有实质的可以实施的具体解决措施,并且研究对象只站在宏观方面学生群体讲校园欺凌,针对中职学校校园欺凌的研究还寥寥无几。以下是对未来研究中职学校校园欺凌的研究展望。
(一)研究群体
中小学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校园欺凌研究比较有限,未来的研究可以专注于中等职业学校校园。
(二)策略研究
在研究内容上,从开始关注校园欺凌,到提出和借鉴各种防治措施,但是在现有的研究中,对于学校、家庭、社会、国家,如何具体研究相关的预防和控制效果还比较缺乏,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从学生角度来调查校园欺凌、分析原因,因而无法提出更优化的防治策略。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更加行之有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