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活动对不同国籍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
2020-01-07韩玉英
韩玉英
(苏州高新区名城三之三幼儿园 江苏苏州 215011)
从实际情况来看,幼儿园在接纳了各个不同国籍地区的幼儿之后,由于幼儿们分别生活、成长在不同国籍或文化背景的家庭中,他们的生活、行为习惯,如仪表、餐饮、言谈、待人、交往等方面,也存在较多的差异。例如,本地域的有些幼儿比较娇惯任性,独立性较差,依赖性较强,而国际班中的日本小朋友自理能力很强,自己的事情喜欢自己做。显然,如何针对不同国籍的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及管理,已成为幼儿园日常教育中所直面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幼儿习惯养成
(一)概述
从实质上来说,习惯,其实是在长期练习或者是经常重复的作用下而固定下来并成为生活中自觉的一种行动方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凡人生需要的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继续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秀分子。”从这里可以知道,一个人在幼年时期行成的行为习惯,是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生活习惯、处事行为的。幼儿园的教育,最为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教给幼儿们丰富的理论知识,而是为了培养他们做人的准则和做事的能力。在幼儿园中,若是幼儿们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么他们的能力也就会越强,在一生当中也会得到更多的受益。因此,幼儿园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也是影响幼儿一生的教育。
(二)行为习惯养成的内容
1.生活习惯
从实质上来说,生活习惯的好坏,其实是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由于幼儿园的幼儿年龄比较小,对于事物的认知还比较有限,这正是塑造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为了能够加强幼儿的理解,在进行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儿歌、动作等来让他们学习和理解,从而不断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文明礼貌习惯
文明礼貌,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这一方面的习惯,会直接反映出幼儿的内心修养,并且影响着幼儿的一生。教师在幼儿园中就对幼儿们进行文明礼貌教育,那么也可以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树立起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同时也为他们以后的为人处事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幼儿园中,教师就应该教育幼儿们见到老师、同学以及其他的熟识之人主动问好,并且学会基本的礼貌用语。这些对于幼儿文明习惯的养成来说,都具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学习习惯
在幼儿园教育中,虽然理论知识并不是教育的重点,而且幼儿们的学习任务也并不多。但是,在这一时期,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实际情况中,学习是渗透在各个方面的,并非只有学校才有学习的机会,生活中其实处处都是。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养成认真听讲、认真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提高他们的专注度。这样一来,在日积月累的作用下,幼儿们也就会养成良好的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1]
二、对不同国籍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需要充分地充分了解幼儿行为习惯的发展状况
具体来说,充分地了解幼儿行为习惯的发展状况,其实是确定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目标的基本依据。早在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文中有一句旷世名言:“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他还说过:“要解决问题,还须作系统和周密的调查工作和研究工作,这就是分析的过程,提出问题即矛盾的所在。”也就是说,在共融的背景下,在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之前,如果幼儿教师不了解不同国籍和地区幼儿在行为习惯方面的发展状况及其群体差异性,那么所确定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目标就很有可能脱离幼儿的实际。按照这一目标来开展的教育,也必然带有盲目性。教师只有对不同国籍和地区幼儿行为习惯发展状况进行正确的了解和分析,然后再确定相应的教育目标,才能够确保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具有可参照的基准点,从而避免行动上的盲目性,增强教育、培养的针对性,提高其实效性。[2]
(二)结合开展多种活动
从实质上来说,综合开展多种活动,其实是培养不同国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及进行管理的有效举措。《纲要》社会领域中的“教育目标”也强调指出,幼儿园应“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相对于其他阶段的学生来说,幼儿具有着比较特殊的特点。在这一时期,他们的思维主要以直觉具象思维为主。这一特点,也意味着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仅仅只靠教师的讲解和指导的,而是需要通过他们自身不断地观察和正确地模仿、实践,以此来逐步加深和积淀。由此可见,教师只有在适宜的、生动的、具体的教育活动中,经常让不同国籍和地区的幼儿亲身观察和尝试模仿正确的行为,才能够促使其不断丰富和积淀深切的体验,由此逐步内化为自觉的良好日常行为习惯。
(三)渗透于一日生活
渗透于一日生活,是实施不同国籍幼儿行为习惯教育与差异性管理的重要途径。《指南》社会领域的导言部分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从这里可以知道,要想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师除了需要积极地开展多种活动,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教育外,还应该将其有机地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以此来为幼儿提供反复实践和自觉练习的机会。[3]
三、美术活动对不同国籍幼儿习惯养成的作用
(一)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讲究卫生、学会收拾的习惯
一般来说,幼儿园中的手工活动形式有很多,例如折纸、橡皮泥制作以及剪纸等。在这些活动中,所需要的材料也有很多。但是,若是教师没有注重培养幼儿们的行为习惯,那么在活动完成之后,必将是一片狼藉。因此,在开展手工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此来培养他们的习惯。[4]
比方说,教师可以设置“摆放材料”图标,让幼儿按照图标的要求规范、整齐地摆放区角里的物品。因为,在美术活动区中,教师往往提供的材料比较多,如何在活动结束时,让这么多材料都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图标,通过提示、指引、规范,帮助他们辨别、掌握摆放规则,在这种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规则图标中,幼儿的规则意识不断提高,幼儿的对应和分类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而且养成收拾的好习惯。
(二)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耐心细致、谦虚好学的习惯
绘画活动中,材料通常需要根据幼儿们的实际兴趣和绘画的内容来进行调整和更换。这样一来,教师也能够保持绘画活动和材料的吸引力,一步一步地培养幼儿耐心细致、谦虚好学的好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在室内外的地面上,可画上各种图形、迷宫,涂写上颜色或数字、字母,增大幼儿受信息刺激的机会和供幼儿游戏使用,并通过游戏巩固学过的知识或获得某方面的锻炼。如在地面画上中国地图,幼儿通过各种游戏形式,认识祖国辽阔疆土的区域划分和分布,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
(三)在集体创作中培养幼儿谦让合作、关爱他人的好习惯
区域美术活动的开展,是提倡幼儿进行集体创作的。这样一来,也能够为他们提供自由选择交往合作的机会和条件,并且让他们在合作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养成谦让合作、文明礼貌以及关爱他人的好习惯。[5]
例如,教师可以将幼儿进行分组,让他们合作完成绘画区、拼图区、以及天气预报区等区域等装扮,充分发掘具有可操作性的布置,并根据教育需要灵活更换用途或内容。比如,教师可以让他们利用树叶、花草等来表达一年四季的变化。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美术活动对于不同国籍幼儿习惯的养成,是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教师需要在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在美术活动中不断对幼儿进行启发、引导,养成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充分利用平时的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能力。根据我园实际情况,幼儿园还需要充分尊重不同国籍和地区幼儿家庭文化背景、观念习俗以及幼儿自身发展实际的群体差异性。只有这样,针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才能真正取得预期的培养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