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喀什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双语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0-01-07戴维纬陈佳慧解晓光

科学咨询 2020年14期
关键词:双语普通话语言

李 敏 戴维纬 陈佳慧 解晓光

(肇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广东肇庆 526061)

引言

(一)研究背景

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质量是发展双语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双语教师通过克服职业倦怠、母语干扰的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政策的支持,双语教学的发展呈现稳定且持续上涨的态势。教育的发展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因此,我们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学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会有效改善当前双语教学的发展状况。

(二)喀什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定义及意义

1.双语教学的定义

武咏梅在《国外双语教学的类型与模式》中对 “双语”(bilingual)和 “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有比较权威的解释:“指在学校里运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知识性科目”[1]。美国1968年颁布的《双语教学法案》的定义为:“双语教学是用两种语言授课,即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同时使用两种语言”[2]。

喀什少数民族地区即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本课题研究的是民族聚居地区的维族、汉族学生合校模式的部分中小学双语教师及学生。双语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运用除母语外的第二种语言进行教学,即运用普通话教学(教学可以根据所教年级确定教学语言,例如:低学龄段的学生可以穿插适当的母语进行授课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普通话)。

2.双语教学的意义

从语言上、专业上规范教师:根据喀什市教师招聘岗位普通话水平要求来看,民考汉报考人员MHK等级和普通话水平要达到符合教师要求的水平。专业对口也成为衡量教师的指标,根据本项目的调查,有34.91%的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是专业对口的;学前教育占比14.22%;其他专业当教师占比50.86%。按照这个趋势预测,教育发展状况会越来越好,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地提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有互相促进的效果。以“大杂居小聚居”的新疆来说,规范交际语言很重要。普通话从古至今都是区域与区域之间沟通交流的交际语言,说好普通话是作为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更有作为师长的示范作用。

一、喀什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问题及成因

(一)喀什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双语教师的倦怠心理影响双语教学水平

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文化支撑,而文化传承的方式是需要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双语教师应该从新手教师向优秀教师蜕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调查中有61%(调查数据取整数)的数据显示,大部分教师在从教生涯中是有职业倦怠心理的;调查中有39%(调查数据取整数)的数据显示,少部分教师在从事教师行业没有职业倦怠心理的。当一个职业每天重复着类似的事情很容易出现疲倦感,随着时间的推移,疲倦感便演化成为职业倦怠心理。面对职业倦怠,相较于新教师来说,资深教师会处理得更得心应手一些,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处理不当会影响到教学水平。此次统计的课堂教学质量平均水平在3.56(问卷数据),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持不自信的态度,多种因素影响下的课堂一定程度上会干扰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需要在教学实际中摸索成为心理素质强大的教师。

2.双语教师学习普通话、维吾尔语言知识受母语干扰影响双语教学质量

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终生的发展过程;双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过程亦是如此。双语教师分为汉族、维吾尔族教师,每个教师接触的文化有所差异。对待民族文化的差异,如何改变自身对教育的包容程度,双语教师由内而外的专业魅力会促进教师专业化思想贯穿其教学的始终,才能让教师的知识与技能、教师的道德品质得到发展。双语教师作为各学科教学的主导力量,如果对知识的涉猎范围既没有深度也没有广度,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校显性、隐性的教学环境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环境是一个由多种不同因素构成的显性的教学环境和隐性的教学环境。学校通过广义的教学环境和狭义的教学环境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设和谐校园。新疆喀什地区的双语学校的基础设施、学校的配套设施、软件设施、师资力量相对较薄弱;但是相较于过去,其教学条件有相应的提高。

现阶段的调查结果如下,喀什地区的双语教师在应对语言环境创设能力较弱,少数民族学生在维语教学体系中接受普通话文化知识的时候,起初主要以维吾尔语言为主,普通话为辅;到后期以普通话为主,维吾尔语为辅。其对普通话文化的认知不足、缺乏特定的语言交流环境;校园中的语境创设环境较单一,少数民族学生上学期间通过师生互动、校园中张贴的普通话激励语等获取普通话知识;学生学习缺乏对普通话知识学习的兴趣会造成连锁反应,相应的双语教师的课堂数学积极性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

(二)喀什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双语教学问题的成因

1.语言环境因素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自治区,从语言发展角度来说共有三个语系:印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从语言学习角度来说,汉语属于汉藏语系,维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这两者的语言逻辑顺序和发音规则、字形等差异都非常大。少数民族学生每天生活在本民族的语言环境中,长时间用本民族语言使他们形成了用本族语言思维去思考、交流的惯性思维。而普通话要用普通话的思维去表达,这种思维和理解上的差异给他们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学生仅靠每天在学校的普通话课学习,没有锻炼的语言环境,学习的困难程度非常大。

2.教学水平因素

喀什地区属于新疆的南疆地段,环境较为恶劣,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导致没有老师愿意扎根边疆生活和工作。至今,喀什地区教育师资仍然比较薄弱,在喀什地区的部分学校是需要支教来改善当地的教育发展。新疆本地的师范院校所教授的内容较为单一,师范生从教后缺乏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作为新手教师来说,其对于新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但是教学能力是需要在工作中慢慢提高的。这就浪费了部分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到教育教学水平和效果。

二、应对现状采取的策略建议

(一)塑造积极心态,减弱倦怠心理

合理的期望。教师之所以会出现倦怠的心理,很大原因在于对自身以及学生的期望在现实中无法实现。为此,教师应当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从实际出发制定合理可行的目标。首先,双语教师要对合理制定自己是教学目标。对于双语地区的居民来说,普通话是近些年来才在他们地区大面积普及,绝大部分的老一辈对普通话是完全不了解。因此,普通话对于新一代少数民族孩子来说,是一门他们在学校才能大面积接触到的“外语”之一。语言的学习从“0”到“1”是最难的,更何况是一群孩子学习一门新语言。为此,小学双语教师的教学结果并不是要让学生都能在“普通话”考试上拿到优分,而是培养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普通话语感,教导学生掌握基础的普通话使用法则。语言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切不可急于一时。其次,是给学生制定合理的目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每一朵花的花期都不一样。”因此,在开始教学前,双语教师应当了解学生原有的普通话基础,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条件,给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在学习结束后,教师不应用“成绩英雄论”对学生进行绝对性评价,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作业情况、课堂情况对学生形成生成性评价。

有趣的教学。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双语教学地区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教学工作的枯燥。教育工作者普遍的日常无非是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评讲作业,对于一成不变的工作程序,难免容易产生倦怠心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策划者,如果受倦怠情绪影响,这将会对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此,教师应当要有一双“善于发现有趣”的眼睛,将双语教学变有趣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还能提高教师的职业愉悦感。对于有趣的语言教学,有以下几个建议可供双语教师参考:一、让授课方式“活”起来。传统的授课方式多为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授课方式不可否认有其亮点,但教师稍不注意,就容易让课堂沉闷。为此,双语教师可以让课堂走出课室,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组织汉人交流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通过观看电影让授课主体“动”起来。二、教师通过举办普通话演讲、普通话故事表演、普通话辩论等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或比赛中学习普通话、锻炼普通话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

(二)潜心教育钻研,增强教学自信

加强专业交流。教师的教学不应是独立的,教师之间应该形成合力,齐头并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教师间应当多进行听课、观摩、研讨等交流活动。特别是对于普通话这一新的学科教学,教师们只有多讨论、多分享、多交流,才能慢慢组建起普通话教学的优秀经验,让双语教师在这样的经验交流中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和短处,积累双语教学的相关经验,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做到扬长避短。

深化专业学习。古话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教师更应如此,想要给学生半桶水,自身必须要有一桶水。根据调查,目前双语地区的教师的普通话基础水平较为薄弱。为此,想要培养下一代普通话能力,教师必须先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通过教师进修、自身平常练习等方式提高自身的普通话言专业能力,扎实专业基础。

增加专业自信。作为一名语言教师,其口头表达必须要自信,部分双语教师会因为发音受少数民族母语的影响而感到自卑,从而不敢讲。为此,教师要克服内心的障碍,正视自身不足很重要,发掘自身优点更重要。双语教师可以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讨论中,攻克自身弱点,发扬自身亮点。

(三)重视隐性课程,提高普通话地位

规范校园语言。在调查中发现,目前部分双语学校依旧以少数民族语言为主,普通话教学为辅;这样的校园语言习惯并不利于学生在日常交流中训练口语。为此,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用普通话交流,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也应以普通话为主,将普通话的地位上升到校园的常规语言,通过这样的语言环境,给学生做出榜样作用,同时鼓励学生多说、多用普通话。

组建普通话长廊。“让校园的每一面墙都学会说话”是将隐性文化运用到极致的表现。学校通过在校园组建文化长廊,一方面可以营造良好的普通话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走出课室学习普通话的平台及方式;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利用学生的零碎时间,学生下课到走廊看一看可以多认识一个汉字,放学路过看一看可以多了解一个普通话典故。这些零碎时间或许看起来很不起眼,一旦积累了一定的时间之后,它给学生留下的印象,甚至远远高于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教导。

(四)注重课内外相结合,加大学生的普通话使用

校本内容是双语学习的基础。为了让学生学习到实用的内容,扩大学生的普通话知识量,积累普通话的使用经验,双语教师可以根据双语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利用与教学配套的图文并茂的双语教材进行。

利用课外资源丰富教学。教师进行双语教学不止于课本上的内容,还需要课外资源的辅助,语言环境的影响。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龄段的学生学习特点选择课外书籍,吸引学生学习双语,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有特色的双语歌曲、视频等吸引学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双语知识。在校园的文化建设上,教师可以利用隐性资源影响学生;在显性资源上可以通过普通话知识手抄报、双语知识竞赛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

(五)拓宽双语应用空间,将双语融入校本文化建设

创设良好的双语教学氛围,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在学校,双语教师尽量要求学生都使用普通话进行学习生活。好的语言环境能使学生的语言学习更加有效,学生在普通话环境里听得多,用得多,自然而然会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可以多种多样,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发挥优势对学生进行教学。

创设多姿多彩的双语校园文化,使教学方式生动化。在双语校园文化建设上,双语教师可以根据在课堂上学生出现的语言知识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建设,将学生的学习难点转化为手抄报、语言提示等方式进行解决。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双语活动,组织学生用双语进行竞赛、表演等等。这样,教师能够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学习双语,学生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语言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交际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的发展呈现稳定且持续上涨的态势。笔者相信,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的明天会像冬日正午的阳光一般温暖人心,,拥有更为光明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双语普通话语言
语言是刀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