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布袋木偶的传承与发展分析
2020-01-06刘昊
摘 要:中国的木偶戏具有几千年的历史,而布袋木偶作为我国木偶戏的分支,也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现代的新媒体是一种新的传播形态,这种新的传播形态是通过网络媒体、移动终点以及卫星系统等将娱乐服务和相关信息进行传递而实现的。在新媒体这个大背景境下,像布袋木偶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改变。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布袋木偶已经开始逐渐出现没落的现象,在新媒体这个大背景下面临的不仅仅是冲击和侵蚀,同时也面临着机遇与新生。因此,借助新媒体与布袋木偶进行融合,充分展示出布袋木偶的价值所在,从而推动布袋木偶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布袋木偶;新媒体;非物质文化遗产
研究的背景:基于新媒体背景下多种新兴媒体不断蓬勃发展,例如抖音短视频、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同时,布袋木偶作为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寶,在传播形式和传播途径上都缺乏与时代发展的一致性。
研究目的和意义:将布袋木偶与新媒体这种传播范围广、传播成本低廉、传播内容鲜活以及传播效果显著这样的媒体相结合,找到更适合布袋木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的道路。
一、中国布袋木偶的历史:
布袋戏是木偶戏的一种,在古代木偶戏又被称为傀儡戏。最早的傀儡表演存在于祭祀活动中,主要用来驱鬼的表演,但是目前还没有证据来证明傀儡戏表演产生的确切年代。布袋木偶约起源于清代中叶,除了布袋木偶这个名字外,还有掌上木偶、手托傀儡、指头木偶等名字。像布袋木偶这种民间艺术的内容虽然在我国南北方存在着些许差异,但在主要的表现形式上都是相同的。
二、布袋木偶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艺术欣赏水平以及视角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目前来说,具有大众化、娱乐色彩的艺术表演更受人们的喜爱。结合当下的布袋木偶表现形式来说,其主要以木偶剧的形式为主,现在的布袋木偶在表现形式上开始结合了许多现代的元素,尽管这样,布袋木偶与现代的主流文化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也正是布袋木偶目前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其中较为主要的问题是方言问题。布袋木偶在表演过程中还是主要用方言来演唱,方言之间差异又比较大,这就大大的限制了布袋木偶的受众群体,同时也限制了布袋木偶的发展。其次,表演布袋木偶的技艺要求高,缺乏传承人也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这就一度导致布袋木偶面临消失在历史舞台上的风险。最后的问题就是表演形式过于老套,缺乏一定的创新力,无论是在布袋木偶的剧本创作上,还是音乐搭配上都不能够吸引年轻人。同时在木偶的服装设计以及脸谱造型上都循规蹈矩,一直沿袭传统的风格进行设计,一成不变,缺乏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木偶造型。正是由于这些问题,布袋木偶才在传承和发展中都面临举步维艰的窘境。
综上所述,布袋木偶要从表演语言、传承发展以及木偶造型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改良,而当下最为流行的新媒体便是能够帮助布袋木偶能够继续在历史舞台中大放异彩的平台。
三、新媒体的内涵和特点
新媒体的“新”就新在它不同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完全是在新技术支持下所出现的新的媒体形态。也正是因此,人们给新媒体定义为区别于报刊、电视、户外、广播这四大传统意义上媒体的第五媒体。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新媒体主要是指运用数字化通信网络技术,借助网络媒体以及现在存在的各种移动终端来将娱乐相关服务及相关信息的一种传播形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来说,无论是在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传播内容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四、新媒体背景下布袋木偶的传承与发展分析
在新媒体背景下布袋木偶的传承和发展,可能不仅离不开新媒体的功能,更离不开基于新媒体基础上的新技术,在我看来,对于这种传承和发展可以采取一下几种方式。首先,可以借助新媒体中最突出的自媒体部分,例如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借助这些新媒体来对布袋木偶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去知道、去了解布袋木偶。其次,还可以借助新媒体中的自媒体平台,还可以将布袋木偶和动画相结合,例如制作布袋木偶戏戏2D、3D动画,丰富其表现形式,为布袋木偶加“料”,让布袋木偶从传统的一成不变中走出来。另外,借助新技术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VR、AR、MR等新技术,让布袋戏与新技术相结合,在VR、AR、MR技术中开展布袋木偶传承体验式教学,在丰富布袋木偶的传承方式的同时,也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和视觉冲击力。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布袋木偶开始呈现出逐渐没落的状态,但是若想要布袋木偶不被时代的浪潮冲垮,避免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断层的现象,就必须走出旧的思想,从题材到内容都要进行一定的创新,这种创新还要注意保留布袋木偶的独特艺术风韵,不能在继承的过程中丢掉了布袋木偶的精华部分。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加强国际沟通交流的意识,要紧紧跟随国际发展步伐,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同时,提高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避免使布袋木偶在国际历史文化发展中出现掉队的情况,努力实现布袋木偶在国际历史文化舞台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闽台傀儡戏——木偶[J].何金芳.炎黄纵横.2006.01.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传承——以布袋木偶戏的历史流变为例[J].胡雨佳.东南传播.2020.02.
[3]新媒体艺术中对木偶戏的传承与创新[J].宋欢.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07.
[4]新媒体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邱意浓.传媒论坛.2018.03.
作者简介:
刘昊(1996-),男,辽宁鞍山人,东北大学艺术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