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20-01-06肖永清
肖永清
摘 要:在新时代环境背景下,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期民族团结工作提出了重要的指示和要求,本文详细分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内涵和基本现状,提出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创新实践举措。
关键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探索与实践
在新时代环境背景下,党中央对民族团结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民族团结成为众多专家学者广泛关注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本文旨在探索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开展进程,以内蒙古、云南、宁夏等为例深入分析我国部分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特色,提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创新实践举措。
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发展过程
(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开展进程
作为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很早以活动形式开展。在二十世纪中期,吉林省首次组织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月”,创建活动正式拉开序幕。随后,各地区相应的都开展了类似的活动。在党中央层面,党中央也多层次、顾全局的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做了重要的部署和指导。在多次中央会议中,各民族代表多次提及此项工作的重要思路和举措。2019年10月,我党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由此可見,无论从顶层设计还是从基层活动,民族团结创建工作都发展较好。
(二)部分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实践
2012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团结工作做出了重要的指示,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明确了方向。随后,各地区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内蒙古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内蒙古是以蒙古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鄂尔多斯市是典型地区之一。2013年,按照内蒙古对民族团结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鄂尔多斯市将工作重心放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上。2016年,鄂尔多斯市申请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并纳入内蒙古五年规划重大事项,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组织专班人马,研究制定出台一系列专项政策。同时,为进一步落实顶层设计,制定了具体操作行动程序,对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主要内容、资金支持、组织保障等进行了部署和安排。接着,鄂尔多斯市采取常态化主题宣传、“六进”有效手段、典型示范引领等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大规模开展民族宣传教育、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加大民族民生投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示范城市的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2.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
在我国的边境,少数民族集聚多的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也独具特色。2015年,云南省从高层设计快速响应党中央的安排,迅速启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接着,云南省结合实际,创新提出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模式。为充分发挥联盟的作用,云南省根据地区县的分布共组建的2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分别是以行政中心地区和沿边地区进行组建布局,构成了“点-线-面”的全域布局。2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有效的解决了云南省民族特殊的问题,建立了一个和谐、互助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有效的打破了原有的利益冲突,形成了团结和谐、有效协助、互利共赢、交流交融的良好民族团结进步氛围。
3.宁夏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项行动
宁夏民族团结工作起源于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会上确定了民族团结月,成为我国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最早的省份之一。从2000年开始,民族团结月就如期举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各个地区提出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标准,以村为单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的创建,丰富了多元化的载体。2010年,宁夏在全区开展“五个十”专项活动,首次以专项工作的要求纳入绩效考核。2015年宁夏自治区召开全区民族工作会议,全面的部署、明确提出了585专项行动计划,从制度上、程序上、方式上推动创建工作向更深的方向发展,扎实推进宁夏民族团结的工作。
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探索与创新举措
近年来,各民族地区将民族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时代民族团结事业的发展,结合实际,提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创新举措。
(一)加强民族团结主题教育,筑牢思想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关键还是要提高思想意识。首先,将各民族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下,提高全民族学习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具体理论应用在实际团结工作的实践中,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正确方向。其次,加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宣传载体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高新技术手段的应运,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宣传模式,不断扩大各民族受众主体的覆盖率和接受率。最后,深挖创建工作亮点和特色。坚持本土化与特色化相结合的原则,充分挖掘本民族特色文化,创新创建工作特色品牌,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各民族心理。
(二)深化民族民生事业发展,夯实发展基础
民族团结的最基本的还是要考虑民族的发展,也就是说,切实做好民族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一是紧抓脱贫攻坚工作。各少数民族的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的落后,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较差。实施精准扶贫工程,着力推动民族民生问题,不断提升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二是紧抓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实施特色产业专项计划,划拨专项资金、实施特色产业扶持计划,构建民族特色产业,为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再生保障,也反向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三是紧抓民族教育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基础工程,少数民族教育的投入对整个民族的教育水准提高有关键的作用,将民族团结思想教育根植于各青年人的思想中,从小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根深蒂固的夯实整体国民素质。
(三)加快培育少数民族干部,壮大自身建设
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众多、民族问题突出,少数民族干部对本土生活、文化、发展了如指掌,是各民族群众联系和沟通的关键结点。因此,推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一方面,增加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少数民族干部任用选拔的要求,制定少数民族干部专项实施方案,增加少数民族干部在整个人才队伍中的比例,鼓励他们投身本民族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不能仅仅局限在党政机关,而是要面向各民族的各个行业,注重培养他们联系民族群众、处理民族问题的综合能力,建立岗位交流制度,形成全面联动的工作机制。
结语
民族问题是当今社会的重要政治问题,许多学者和专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十四五”时期是新时代巩固民族团结的关键之年,因此,加强民族团结主题教育,筑牢思想意识,深化民族民生事业发展,夯实发展基础,加快培育少数民族干部,壮大自身建设,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把民族团结工作做细做实,凝聚各民族力量,为推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亚婷. 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20。
[2] 张娇,敖日格勒.推动民族自治地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以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为例[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1):10-15.
[3]吕伟,熊国刘等.区域联动视角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实践———基于对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的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23-29.
[4]王延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J] .民族研究,2018(1):1-8.
[5] 张少春.政治联合与民族团结:毛泽东民族团结思想研究[N].青海社会科学,2019(6)164-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