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本课程在游戏体验场中的实践与思考
——以中班月主题“环保小卫士”为例

2020-01-06

科学咨询 2020年46期
关键词:区角建构笔者

夏 雨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钟园幼儿园 江苏苏州 215000)

班本课程是立足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在幼儿、教师和资源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的动态的课程,对一线教师而言更具有可操作性。本课题中的体验场特指能引发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发生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自主体验活动有形的环境和营造的无形心理氛围。在当前课程游戏化的大背景下,体验场能够给班本课程提供物质支架和精神空间。因此笔者以中班月主题“环保小卫士”为例,从主题活动、区角活动、生活活动和户外活动四方面切入,结合游戏体验场进行了一系列关于班本课程的实践与思考[1-3]。

一、在主题活动中生成课程

主题活动是教师引导并与幼儿合作进行的集体探究活动,教师需要对主题探究中生成的新方向及时察觉并判断,接纳能够维持幼儿较为浓厚的兴趣以及建构出新知识的新内容。

(一)发掘各路资源注入主题活力

主题开展中,我们发动家庭收集了各种瓶罐、纸盒等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吸引着幼儿主动去操作探索。笔者将少量材料投放在班级区域,随着幼儿对可回收材料认识的不断深入,他们逐渐对“变废为宝”产生了兴趣。《纲要》指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结合班级幼儿添置笔筒的实际需求,生成活动《环保笔筒》由此开展。

有了各路资源的铺垫,幼儿很快在幼儿园的“资源小火车”找到了满足笔筒功能和特点的材料,随后在美工室开始分组创作。美工室环境以幼儿作品为主,艺术创作氛围自由,深受本班幼儿喜爱。基于幼儿运用材料的实际水平,笔者预设了颜绘组、纸艺组和综合材料组,方便同组幼儿交流同种材料的创作技巧,促进个体与小组学习的微循环。但在观察评价中,笔者也发现了载体创作空间不足、不同组幼儿缺乏交流互动等问题,为后续生成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思考方向。

(二)创设开放环境释放主题魅力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主题活动追求幼儿探究活动的完整性,因此我们将主题展示《消失的动物朋友》搬到了户外。与室内的美工室相比,户外的创意樱花林在材料和空间上更加开放。不仅有来自周边湿地的自然材料,还有各种主题相关的大型低结构材料,如PVC 水管等。幼儿分成了瓶罐组、水管组和自然材料组,自由选择创作各种“动物朋友”。

回顾本次在体验场中的一系列生成活动,幼儿在艺术表现上经历了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在学习品质上,大型作品的创作提供给幼儿更多与同伴合作探究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情感氛围,都间接支持着幼儿的主题探究活动,真正实现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二、在区角活动中深入课程

区角活动是幼儿独立探索、自主学习的个别探究活动,因此建构适合本班幼儿学习特点和发展需要的游戏体验场,能够支持幼儿在区角中的深度学习。

(一)投放适宜材料平衡区角生态

投放区角材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经历预设投放、观察评价、反思调整的上升循环。笔者陆续在建构区投放了几种低结构材料,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发现:幼儿时常用纸巾盒替代纸砖进行游戏;纸筒芯和易拉罐功能相近,但后者使用频率更高;幼儿认为养乐多罐造型独特而且耐用;所有试投放材料均与积木搭配使用。为了兼顾材料的各种特性,最终将纸巾盒(纸)、易拉罐(金属)和养乐多罐(塑料)作为建构区辅助材料。

与此同时,材料还应考虑区域间知识内容的链接。以建构区“环保积木”为例,下至益智区了解垃圾分类的“分类棋”,上至科学区有关材料属性的比较与实验,在实现材料层次性的同时,也引导幼儿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这是深度学习的重要表现之一。

(二)设置问题情境支持区角探索

布兰德特罗等人曾提出“勇气圈”的概念,描述了情感支持环境中幼儿的四种需求——归属感、掌控感、独立感和慷慨感[2]。区角活动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对幼儿情感与学习品质的培养。由此,笔者从讨论规则开始,帮助幼儿建立对区域的掌控感。幼儿对辅助材料感兴趣,但真正由兴趣生发的学习蕴含对专注、坚持等学习品质的要求。围绕真实问题展开讨论,带给幼儿沉浸式游戏体验,也将动手操作上升到动脑思考,无形中挑战了幼儿的游戏。随着区域活动的深入,笔者又陆续添置了“建筑图集”和“我的设计图”等版面,帮助幼儿自主开展建构准备,满足幼儿在游戏中的独立感。

游戏体验场在区角中的核心是支持和挑战,是开发展幼儿的自信心。除了保留未完成的大型作品以外,我们还利用班级柜面设置小型作品展示区,引入活动后的分享讨论,将“认可”渗透进幼儿的游戏评价。随着中班幼儿图像思维和动作思维的逐步提升,鼓励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表征符号和表征语言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

三、在生活活动中延续课程

生活活动连接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更是幼儿天然的游戏体验场。《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要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笔者与幼儿一起列出环保行动清单,包括餐后垃圾分类、出教室随手关灯、用餐爱惜粮食等。商讨设计了一系列环保图标,贴在教室的角角落落。此外还将清单和值日生职责相结合,引导幼儿在自我管理中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班级的环保氛围逐渐形成,课程也通过游戏体验场在幼儿的生活中延续。

四、在户外活动中体验课程

环保主题开展过程中,幼儿始终缺少与大自然的正面接触。身处自然的幼儿,才能真切感受生命的节律,体验美好的环境带给我们的快乐。因此在主题进入尾声时,我们组织了一场亲子秋游,将课程带到秋天的大自然这个游戏体验场中,幼儿在草地上与家人歌唱、游戏,在树林间与同伴采摘、分享,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馈赠,而这份感恩会在漫漫的时间长河中孕育出对自然的尊崇与敬畏。来自生活又回归生活,这便是课程的核心价值。

如果将班本课程比方成故事:幼儿是站在故事前的主角,教师是躲在故事后的记录者,游戏体验场则是故事发生的地方,守护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笔者以期抛己之砖,引彼之玉。坚信教育实践不仅记录幼儿的成长,亦带给我们以成长。

猜你喜欢

区角建构笔者
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幼儿园区角游戏与主题教学活动整合的策略研究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建构游戏玩不够
区角活动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