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皮瓣在乳房重建中的应用

2020-01-06胡清龚建平李淳一俞乔李建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直肌供区腹壁

胡清, 龚建平, 李淳一, 俞乔, 李建

1 自体组织瓣乳房重建的发展历史

1977年Schneider等[1]拉开了自体组织乳房重建的序幕,其首次报道了背阔肌用于乳房重建,但由于背阔肌的缺点限制了该肌皮瓣的广泛应用。1979年Robins等[2]报道了纵行腹直肌肌皮瓣用于乳房重建,1982年Hartrampf等[3]报道了改良的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 flap,TRAM)乳房重建,此后TRAM皮瓣得到了广泛应用。直到1989年Koshima等[4]报道了从肌肉中分离穿支血管、保留供区肌肉功能的穿支皮瓣技术,至此开启了穿支皮瓣乳房重建的时代。1994年,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n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5]首次见诸报道,至今仍被奉为自体乳房重建的“金标准”。

2 TRAM皮瓣的临床应用及技术要点

自从Hartrampf等[3]报道以来,TRAM皮瓣得到了广泛应用,直至今天,TRAM皮瓣仍然是多数医疗机构自体乳房重建的首选供区。后期又出现了游离TRAM术式(free 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usculocutaneous flap,fTRAM),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带蒂TRAM(pedicled 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usculocutaneous flap pTRAM)的血供问题[6]。

2.1 适应证

TRAM皮瓣适用于中等或者更大的乳房重建,因为腹部尤其是一些经产妇、腹部脂肪堆积较多的者,能够提供较多的脂肪和较大的皮肤范围。但是肥胖患者容易出现皮瓣坏死。

2.2 技术要点

2.2.1 切口设计 上界:脐上缘1 cm处为切口最高点;下界:耻骨联合上方约2 cm,以皮瓣最小的张力缝合为宜;两侧界:髂前上棘内侧2 cm处,避免切口缝合后两侧切口的边界位于髂前上棘表面,同时避免出现“猫耳”畸形。

2.2.2 皮瓣的制备 游离上界:沿腹部设计切口切开上界,潜行游离至前鞘,沿前鞘继续向上游离至剑突,两侧至肋弓。游离外侧:切开皮瓣外侧,由外向内沿腹外斜肌筋膜游离,至前鞘表面时注意查找并保护穿支,尤其脐周位置。剥离腹直肌:在半月线处切开前鞘,向上延长至肋弓,完整显露腹直肌外侧缘,提起腹直肌外侧缘,分离其深面,仔细保护腹壁上血管及仔细结扎腹壁下各穿支。部分患者腹直肌外侧缘不易显露,笔者的经验可以从剑突、肋缘交界处横行或纵行打开前鞘,显露腹直肌,然后自上而下保留前鞘中间1/3束,以防腹直肌分散,至皮瓣上缘时向外侧打开前鞘,显露半月线或者腹直肌外侧缘,这样更容易显露腹直肌。游离对侧:对侧皮瓣同样沿筋膜游离直至腹白线,切开前鞘内侧,此时腹直肌内、外侧已全部切开,完整游离腹直肌并于弓状线处切断腹直肌,弓状线以下的部分没有后鞘,保留残余的腹直肌填补弓状线以下的薄弱区。

2.2.3 显露腹壁下血管 腹壁下血管体表投影为腹股沟韧带外侧3/5、内侧2/5交点处与脐的连线,在弓状线以下2~3 cm处汇入腹直肌深面。腹壁下血管宜在发出点位置结扎,以备腹壁上血管条件欠佳时作为补充。

2.2.4 建立隧道和皮瓣转移 左、右隧道的位置分别是在7点、5点钟方向,以四指宽为宜,此处为蒂部旋转的位置,严防血管蒂扭转或卡压。

2.2.5 腹壁缝合、脐再造 关闭前鞘,应用补片加强腹壁张力。调整手术台为“折刀位”制备新的脐孔,放置引流后缝合腹壁切口。

2.2.6 乳房塑形 将血供相对较差的Ⅳ区去除,参照对侧乳房形态对皮瓣进行塑形至满意的形态。

3 游离TRAM皮瓣的应用及技术要点

带蒂TRAM皮瓣是由腹壁上血管供血,且带蒂TRAM是皮瓣反折后的“逆向供血”,导致了皮瓣边缘位置血供相对较差,容易出现脂肪硬化和坏死。此外,带蒂TRAM是通过皮下隧道旋转腹直肌达到乳房重建的目的,这使得剑突部位、隧道及乳房下皱襞膨隆,外形欠佳。另外,由于肌蒂的限制,皮瓣的活动度及塑形会受到影响。鉴于此游离TRAM皮瓣应运而生,游离TRAM是由腹壁下血管供血,皮瓣切取范围同带蒂TRAM,笔者总结不同之处在于以下3点:一是游离TRAM不需要显露腹直肌上段,皮瓣上缘仅需沿着皮肤上缘切口潜行至前鞘,然后在该处离断腹直肌,仔细结扎腹直肌深面的交通血管;二是在腹壁下血管的发出点结扎该血管,并以此血管为蒂进行后续的血管吻合;三是供区血管的制备,常用胸廓内血管,也可利用胸外侧血管、胸背血管以及胸肩峰血管。无论带蒂TRAM还是游离TRAM,都会对腹壁造成损伤,使得术后腹壁膨隆和腹壁疝的发生率大大增加,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又衍生出了保留肌肉的TRAM皮瓣(muscle-sparing pedicled 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usculocutaneous flap,MS-TRAM),该皮瓣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腹部并发症的发生[7]。

3.1 适应证

同TRAM皮瓣。

3.2 技术要点

3.2.1 切口设计及皮瓣的制备 游离TRAM的切口设计同带蒂TRAM,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游离TRAM皮瓣的上缘不需要打开前鞘和显露腹直肌,仅需沿着切口上缘垂直切断前鞘和腹直肌。正常情况下腹直肌主要是由腹壁下血管供血,游离TRAM接近解剖学特点,血供要优于带蒂TRAM,只是增加了血管吻合的步骤。其次,游离TRAM不需要制备隧道,由于其没有肌蒂的限制,旋转和塑形更加方便。

3.2.2 腹壁缝合 同TRAM皮瓣。

4 DIEP的应用及技术要点

无论带蒂TRAM皮瓣还是游离TRAM皮瓣,由于其损伤腹壁肌肉,易造成腹壁膨隆甚至腹壁疝,在改善其供区并发症方面DIEP皮瓣应运而生。DIEP皮瓣是将腹壁下血管从腹直肌中抽离出来,既保留了腹直肌也保留了前鞘,对腹壁的损伤最小,所以DIEP是腹壁皮瓣乳房重建的“金标准”,在经济-有效性方面,DIEP皮瓣也更优于TRAM皮瓣[8]。但由于其对显微技术要求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术式的开展。

4.1 适应证

基本同TRAM皮瓣适应证,只是对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如腹部抽脂、塑形、剖宫产等)的患者要慎用,这类手术可能破坏了腹壁的穿支血管,会增加皮瓣坏死的风险。

4.2 技术要点

4.2.1 皮瓣设计和皮瓣切取 皮瓣范围同TRAM皮瓣。皮瓣由外侧向内侧游离的过程中仔细辨认优势穿支,在穿出点外侧锐性打开前鞘,辨认穿支走行,沿穿支周围分离组织,结扎沿途各分支,向上结扎与腹壁上血管的吻合,向下逆行找腹壁下血管主干,同时弓状线以下显露腹壁下血管的主干,顺行找分支,会师法游离血管。最好保留1~2支优势穿支,尽量使穿支位于皮瓣中央位置。分离过程中注意保护肋间神经,以防腹直肌失神经支配而萎缩。

4.2.2 关闭前鞘及腹壁 由于没有切取前鞘及腹直肌,所以腹壁缝合时无需补片。

4.2.3 血管吻合及塑形 常用的受区血管是胸廓内血管,因其管径和腹壁下血管较为匹配,且胸廓内血管较恒定,不受活动的影响。多数情况下选择切断第三肋软骨并在该处进行血管吻合。如果进行一期重建时对腋窝进行了解剖,也可利用胸外侧血管、胸背血管以及胸肩峰血管。二期乳房重建时由于受到粘连、瘢痕的影响,难以分离出胸外侧血管、胸背血管。

5 术后并发症

腹部皮瓣乳房重建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供区并发症,另一个是受区并发症。供区并发症是因为切取腹部皮瓣和前鞘对腹壁造成了一定的损伤,尤以带蒂TRAM和游离TRAM为著,常见腹壁膨隆和腹壁疝。DIEP虽然没有切除腹直肌和前鞘,但也会出现腹壁的膨隆甚至腹壁疝,这是因为损伤了支配腹直肌的肋间神经运动支,导致肌肉失神经支配而萎缩,造成了腹壁薄弱。有报道称神经损伤对肌肉造成的影响要比肌肉本身损伤还要严重[9]。传统的观点认为在供区并发症发生率方面DIEP要显著优于带蒂TRAM和游离TRAM,和MS-TRAM相比,两者之间没有差异,这也得到了多数研究者的支持。Chang等[10]认为DIEP和MS-TRAM相比有着更高的腹壁疝发生率(5.9%vs. 3.7%),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接受双侧腹部皮瓣乳房重建患者的腹壁膨隆、腹壁疝的发生率是单侧乳房重建患者的1.35倍,但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也有学者持不同观点,如Marcus等[8]研究发现,DIEP术后腹壁膨隆和腹壁疝的发生率显著低于MS-TRAM(7%vs. 17%,P=0.04)。而LEE等[11]发现DIEP术后疝的发生率较带蒂TRAM低,但腹部膨隆的发生率要高于带蒂TRAM(4.62%vs. 3.5%)。

此外,腹壁疼痛、僵硬和腹部肌张力降低也是常见供区并发症,在MS-TRAM和DIEP术后3个月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腹部肌张力下降,以MS-TRAM更为明显,但是到术后6个月时,肌张力在两组间均恢复到术前水平,也有学者发现选取的穿支数量和腹壁张力有密切关系[14-15]。在腹部并发症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这可能与手术操作手法、术后肌张力的测定、腹部疝的评估上缺乏统一的标准有关,仍需要更多研究和病例随访加以证明。

受区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血管危象或者灌注不足导致的皮瓣坏死、脂肪硬化和坏死。有学者针对带蒂TRAM、游离TRAM和DIEP术后并发症进行了荟萃分析,发现游离TRAM术后的部分皮瓣坏死、脂肪坏死的发生要显著低于带蒂TRAM,腹壁疝的发生两组之间没有差异[16]。随着对DIEP的研究不断深入,有学者根据肌肉和神经的保留方式将DIEP分为三型,并且发现腹部膨隆的发生在各型之间没有差异,但是DIEP-1型脂肪坏死的比例要高于DIEP-3型[17]。有报道称,重建时机、手术时间、皮瓣缺血时间、穿支数量和血管危象的发生相关。陈颖等[18-19]的研究未发现这些因素和血管危象之间的联系,但却发现手术时长和血管危象的发生密切相关,术后辅助化疗和脂肪坏死密切相关。还有报道称血管蒂的口径<2 mm时更容易发生静脉血栓[12]。另外,肥胖、吸烟、年龄、胸壁放疗史都会影响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0-23]。

6 小结与展望

带蒂TRAM、游离TRAM、MS-TRAM和DIEP应该如何选择,目前尚无统一结论,因为没有哪一种皮瓣是完美的。笔者建议皮瓣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当患者需要大量的自体组织重建乳房,同时供区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又比较低时可选择带蒂TRAM联合DIEP、游离TRAM;当患者腹部并发症风险较高时,可以选用DIEP和MS-TRAM;带蒂TRAM适用于腹部并发症风险较低的患者,尤其是血管条件差、难以耐受长时间手术者,或是合并有基础病的患者[24]。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带蒂TRAM的应用有所下降,但是因其不需要显微技术,手术时间短,住院周期短且患者花费低,在游离TRAM、MS-TRAM和DIEP开展受到限制时,带蒂TRAM仍不失为一种好的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方式。

猜你喜欢

直肌供区腹壁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对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觉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游离前臂皮瓣术区闭合方法的研究进展
两种术式对小儿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觉功能影响
下腹部浅动脉穿支皮瓣与前臂皮瓣供区远期功能恢复的比较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单侧内直肌截除术治疗儿童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的疗效
腹壁缺损的重建方法与研究进展
腹壁缺损重建方法的研究进展
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术后供区并发症及功能评价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