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路径分析
2020-01-06李明乾
李明乾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树人实验中学 贵州黔南 551300)
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指学生评估事物之美的能力[1]。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科书中包含的关于美学的内容,通过练习,让学生的审美水准得到有效提升,以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就美术这门艺术课程而言,其很多知识都与审美有关。因此,美术教师要特别关注美术课堂的有效设计。
一、依托初中美术增强学生审美的意义分析
(一)促进学生精神发展
随着现代学校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校对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精神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初中美术的教学效果来看,它在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等方面起着促进作用。审美能力也是精神层面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审美水平的提高。
(二)促进学生对美术核心的了解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并帮助他们掌握美术作品创作的核心。当前,美术教育把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一大重点。艺术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各项基本技能,并领会其中的核心。
(三)可以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
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2]。在初中,学生通常不重视美术学习。因为它不是核心学科。尽管如此,美术课程也包含了学生需要领会的重要知识。因此,通过培养审美能力,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重点知识,提高审美水平。
二、依托初中美术增强学生审美的路径分析
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部分教师并没有把它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自己对审美的认识也不深刻。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依托生活课堂,培养审美能力
要想提高审美,学生就要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初中美术课本中包含许多插图。学生在自己看课本时只会浏览其中的图片,而不会深入了解图片所要表达的重点内容。这样,美术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学生就很难提起兴趣。学生总是可以在生活中学到许多知识,也不会丧失兴趣。因此,教师要开展生活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水平。
例如,在讲解“了解纹样”这一课时,笔者先在多媒体上展示了许多纹样图案。这些纹样都源自生活,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笔者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搭配、绘制先前准备好的纹样。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也会参与进去,在学生遇到不了解的问题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对作品的欣赏能力,也帮助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
(二)依托趣味课堂,培养审美能力
兴趣对学生的进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能力。因此,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依托趣味课堂继续教授创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并使学生对美术教学产生兴趣。兴趣会影响一个人的品味。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如可以让他们评价名家创作的艺术品,引导学生学会基本的鉴赏方法和评价方法。
例如,在讲解“情感抒发与理念表达”这一课时,笔者课前在大屏幕上展示了梵高的作品《星月夜》,通过这幅作品强烈的色彩对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之后的教学中,笔者通过几个问题,如“作品是在表现什么?”“作品依托的背景是什么?”等,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艺术名画的方法,同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依托创造想象,培养审美能力
教师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方法有很多,对学生想象力的激发尤其重要。初中学生的思维转换得很快,常有很多新奇的想法。想象力是学生的一大特点。但在现实中,教师往往不重视这个特点,总是让学生采取临摹、照搬照画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会变得越来越刻板,不能从自己的思维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创作,阻碍了想象力的发挥。教师只有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再根据书上的理论知识给予指导,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创作与名家画作的区别,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讲解“弘扬真善美”这节课时,笔者先在多媒体上展示了名家作品《纺织女》,并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描述这幅画的主要特点和构图方式。学生自己欣赏名家作品,体会名家作品的内涵,从中懂得了许多知识。紧接着,笔者讲解作者通过这幅画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最后,笔者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自己创作一幅弘扬真善美的作品,并邀请几个学生上台展示,大家共欣赏、同学习。
总之,教师在为初中学生讲解美术知识时,一定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重点。教师只有自己意识到审美的重要作用,才能把它科学地、适当地应用于课堂教育中。教师应利用生活课堂、趣味课堂及激发创造力、想象力等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美术时提高审美,掌握重点知识,获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