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一样的“手”

2020-01-05宋锦慧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汉字文化自主探究

宋锦慧

【摘要】笔者从“手”这个字开始,带领学生开始了一场有趣的汉字文化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从相关汉字文化书籍的推荐与阅读,到精彩的主题分享和每天十分钟的“汉字博士小课堂”的开讲,学生充分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汉字王国的神奇美丽。

【关键词】字形字理 汉字文化 自主探究

【案例背景】

一天,笔者教完了《示儿》这首古诗,批改学生作业,发现“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中的“祭”字的书写错误的学生较多。左上方的“月”字写成“夕”,右上方的“手”写成“又”字或“癶 ”的右半边。再问问其他班级,也有这样的错误。

笔者不由得想起了学生易错字排行榜:“吏”“史”“末”“未”分不清;“醉”字“酉”旁少一横;“染”字“九”总多一点;“旗”字右边去掉头;“靡”字下面变成“米”;“攵”写成“夂”……

【案例回放】

“同学们,”笔者微笑看着下面端坐的学生,“古人啊,特别敬畏神灵,在他们看来,神灵都是居住在高高的天上,那里飘着朵朵白云。”笔者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象形的“示”字,“所以,示字部表示神灵。现在,示简化写成了 ‘礻。示字旁的字有哪些?”

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笔者就让他们将想到的字写在黑板上。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笔者趁机让学生想想这些字和神灵的关系,只要猜想合理,笔者都予以肯定。不一会儿,黑板上“示”字周围出现了许多示字旁的字。

笔者继续讲述:“为了表达对上天,对神灵的敬畏,获得神灵的庇佑,你看,人们会用手拿着肉,把肉献给神灵。”教师一边说,一边画了一只象形的“手”和一块象形的“肉”,“这就是‘祭的意思。”

此时的教室十分安静,学生坐得端端正正,眼睛睁得大大的,连班上的头号调皮鬼——亮亮今天也巴巴地看着黑板,想从上面找寻着什么。“后来的故事,你们都知道了——”教师卖了一个关子,“‘肉字简化成了月字旁,右边的手简化成了这个变形的‘又字。现在,你们能记住这个字了吗?”

“记住了!”学生眼里滿是兴奋。当明白了字理后,“祭”字已不仅仅是一个符号,而是一个故事,一个场景,一种情感。

“汉字有意思吧!每个汉字都是有故事的呢!就好比‘祭字里的这只手。”笔者在黑板上郑重地写下了学生最先认识的这个字。“现在,‘手字简化成了‘扌。”笔者把“扌”写在“手”的下面,“和它有关的字一定都和手有关系,这样的字你们谁来说说看呢?”

学生一口气报出了数十个提手旁的汉字来,这是他们知识的积累。“还有一些汉字里也藏着表示手的部件,你知道这样的字吗?”机灵的学生发现了:“攀和拿。”

“还有吗?”

往下,没有再多答案了,这在笔者的意料之中。其实,还有一些汉字,学生们早已认识,他们会写会用。但是,这些字里的秘密,他们并不知道。如果能借着这个机会,让他们去发现,去了解这些隐藏着的汉字密码,那该多好呀!这是让学生走进“汉字王国”的大好契机。

笔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本适合学生阅读的有关汉字文化的书,告诉他们,答案就藏在这些书里。可以借,可以买,这个月的阅读主题就是“有趣的汉字”。两周后我们交流汉字里的“手”。

很快,两三天内,学生就兴奋地配置好了这些书籍,有的学生竟然购买了成套的书籍。

两周后,学生心心念念的分享时刻——“不一样的‘手汉字研究交流会”终于到来了。虽然只有两周的时间,但是学生的参与度、研究深度,他们的表现欲,着实惊艳了笔者——

原来是左手呀

“宋老师说‘祭字右上这个变形的‘又字是一只手。根据我的研究发现,这个‘又字其实是一只右手。最早的‘右字其实是这样写的。”小A模仿笔者的样子,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画了一只象形的右手。

“左手的方向和右手相反。”黑板上多了一只反向的手。“后来,左手简化写成了一横和一撇。‘有表示的是左手拿着一块肉,表示拥有一样好东西。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两只手握在一起,我们不就是好朋友了吗?‘友字多有意思啊!”

“下面我要考考你们——”小A俨然一副小老师的样子,底下的“学生”们相当给力,聚精会神地聆听着。

“那么,你们来猜一猜:‘灰字和手、火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火可以用手去摸,一定是死去的火,表示烧完后所剩下的灰烬。《说文》中说道:灰,死火余烬也。”小B胸有成竹地回答,赢得了一片掌声。

下面的大手

“当‘手在字的下方时,就是独体字‘手,一眼就能看到。”小C介绍的是汉字下方的‘手。“这样的字有‘攀登的‘攀,‘拿‘擎‘拳‘掌‘摹‘摩。”小C用的是事先做好的PPT,显示了《新华字典》“手”部那一页。他用了最直接的方式呈现了手字底的字。

拿棍子的手

“我介绍的是拿了一根棍子的手。”小D是拿着一根棍子走上讲台的。随后,他在黑板上画上了象形的反文旁,一只象形的手上部有一根角形的树枝。

“‘牧就是表示手持工具看管着牛群呀!‘敝就是手持木棍抽打布巾,上面的布屑掉落下来,表示破旧的意思。‘教孩子学习时老师手上也要拿着教鞭呢!”

“拿棍子的手还可以写成‘,‘敲字的右边就是‘攴。”

正当小D讲得津津有味时,小E同学着急地举手,他说了一个“日寇”的“寇”字,“寇”就是强盗,他们手里拿着木棍,拿着武器进入别人的家里伤人。

对这样的课堂生成,笔者内心很激动,只有师生互动才会有这样精彩的课堂。

抓取的手

“金文中的‘爪是一只锐利的爪子。‘爫这个向下的爪子代表‘以手抓取的意思。”

小Q的字好,简笔画也画得好。他边说边画,同学听得津津有味。

“‘采是摘取树上的果实或树叶。‘菜就是可以采来食用的‘草。以手掏取臼中的物品就是‘舀。‘稻从字面看就是抓取禾秆上的稻穗,然后放进臼里以便捣出米粒。‘觅表示睁大眼睛动手寻找。”

简明的介绍,让这些熟悉的汉字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它们是那么可爱,那么有趣。在字的背后,你会看到古时候的那个你,正在田间辛勤地劳作、幸福地收获……

谨慎的手

“寸”字的古汉字描写的是手腕的脉搏之处,因此,寸就成了长度的单位,十分为一寸,“寸”就引申为很短的距离,如分寸、寸步等。听听小J的介绍吧:

“由于‘寸是一只测量脉搏的手,所以在汉字的构字意义里,它代表一只恭谨行事的手。那你们猜猜看:屋内有一只‘行事恭谨的手,看管屋内事务。这是什么字呢?”

“手里端着芳香四溢的美酒奉给尊贵之人,就是‘尊的本义了。”这个天才小老师,深入浅出、润物无声地为大家讲清了这只谨慎的手的来历。

【案例反思】

为什么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仍存在太多的出口读错、提笔写错的现象?笔者不禁陷入了思考:

在平时的汉字教学中,教师早早地背离了汉字文化的趣味性引导,单纯写字形,讲字义,学生机械地识记,对学习汉字的热情渐渐淡化。面对识记错误,教师粗暴地批评和“惩罚”,不经意间让学生产生了畏难厌烦的情绪。

汉字的音形义之间是存在着联系的,这些联系就像是一个个神奇的密码。可是,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过汉字学吗?教师自身的汉字文化理论缺失直接导致了教师本身汉字教学知识技能和教育理念的落后,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也只能干着急。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教师也应该给予高年段语文教学中的生字教学足够的重视。

一、寻找契机,激发兴趣,及时引导

高年段的生字教学受教学任务、教学课时等因素的影响,加上高年段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教师没必要像低中年级生字教学那样细致入微、面面俱到。但是,我们可以在语文课堂里智慧地穿插、安排识字写字的任务,从字源、字理上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形方式,追根溯源,引导学生体味汉字的内涵,让学生了解字理,感受汉字的魅力,从根本上解决写错别字的困扰。

我们需要一双慧眼去发现那些有趣的汉字,并把它们作为字理学习的切入点。前面的案例中,发现了学生“祭”字的书写共性问题之后,笔者向学生讲述了“祭”的字源、字理,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研究汉字的兴趣,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全面开展研究汉字的活动。

二、推荐阅读,全员参与, 过程指导

做任何事情光有兴趣是不够的,还需要切实可行的计划和实际的行动。在学生研究汉字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作为这次汉字探秘之旅的总策划,只要在教室里,筆者一定手捧一本《汉字树》;只要是课间,笔者一定在教室里翻阅《汉字树》。看到有学生在看这些书,笔者会立刻过去和他们交流,了解一下他们的阅读情况,也相机地指导他们阅读的方法和交流的方法。就这样,明面里,笔者成了学生眼中阅读汉字书的好榜样;暗地里,笔者也打探到不少“情报”,知道了学生各自研究的重点汉字,了解到每个学生的阅读进度和阅读状态,为后期的展示交流做好预案和铺垫。

三、搭建平台,成果分享,激发热情

在学生自主阅读汉字文化书籍,学习研究汉字知识一段时间之后,笔者会为他们搭建平台,让他们来展示和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收获的不仅是汉字知识的积累和汉字文化的熏陶,更是大大增强了语文素养,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这个案例中,笔者设计的活动主题是“有趣的手”。虽然学生对一些汉字的分析并不是很准确,汉字中的“手”并没有找全,比如握笔的手“聿”,比如强有力的手“力”,比如努力伸长的手臂“九”,还有同时出现的一双手“廾”。但是,这场汉字之旅为学生了解汉字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笔者和学生一起研究汉字,分享汉字成了校园里一道最美的风景。

猜你喜欢

汉字文化自主探究
不要让“汉字”没有了“文化”
遵循识字教学规律,实现“互动识字”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
基于“汉字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探讨
指向核心素养,词串识字教学的应然追求
中学语文课堂的汉字基本教学策略
借助自主探究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