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衔接单,靶向教学更有效
2020-01-05盛欣
盛欣
【摘要】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日常的教学节奏。复学后,学生学习状态不佳,在校学习时间有限。如何将线上教学和现场教学有机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广大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思考,笔者努力探索一种基于衔接单的靶向教学新模式:巧妙利用衔接单,对准学生线上学习后的疑惑处,对准线上教学先天的薄弱环节,实施靶向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衔接单 靶向教学 教学有效性
【案例背景】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对复学之后的种种问题,我们该如何实现线上教学和现场教学的有机融合,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一课为例,谈谈一些实践和思考。
【案例描述】
片段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配以《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播放学生在春天拍的照片,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每年春天,小朋友们都爱和爸爸妈妈走进大自然,去拥抱春天。瞧,春光明媚,春花烂漫,小朋友们在草坪上野餐,在广场上放风筝,在林间小道上奔跑……”学生兴致盎然地欣赏自己和其他同学的照片。
接着,教师利用本课的两个生字“寻、杏”给课文插图中的两个孩子起名字,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兴味盎然地和新朋友寻寻、杏杏一起开启寻找春天的旅程。
片段二:聚焦疑惑,深情朗读
“孩子们找到的春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在学生自读思考后,教师根据学生课前提交的衔接单,聚焦学生疑惑处,有选择地组织交流。
交流春天在小草和野花里的样子:
在学生通过表演理解生字“探”的意思之后,教师播放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的动画,并引导学生发现:“小草细细的,弯弯的,就像春姑娘的眉毛。草地上开出了一朵两朵的野花。花朵美美的,太阳照上去亮亮的,就像春天的眼睛。”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咱们校园里就有许多小草和野花呢,你能想象它们的样子,读好这两句话吗?”最后小结:“羞答答的春姑娘,可真会捉迷藏,我们不仔细找还真找不着她呢。”
交流春天在嫩芽里的样子:
“冬天树木的枝干都是光秃秃的,春天来了,”教师出示树枝嫩芽图片;“树枝上吐出了嫩芽。”再出示五线谱和音符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这树枝,就像五线谱,这嫩芽小巧可爱,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就像五线谱上的音符。我们跟着寻寻、杏杏仔细地找哇找哇,抬眼望见树枝上的小嫩芽,就会惊喜地发现春天来了。”“你能美美地读出你的惊喜吗?”
交流春天在溪水里的样子:
“小朋友来到小溪边,发现小溪刚刚解冻。”出示小溪冰冻和流淌的两张对比图,引导学生看图理解“解冻”。教师播放小溪流淌的声音。
教师出示“叮叮咚咚”的词卡,指名读,引导学生体会:“这是山里的小溪打在石头上的声音,小溪冰冻了一个冬天,终于解冻了,可开心啦,要读得轻盈一点。”“叮叮咚咚,就像春姑娘弹奏的美妙琴声,我们一定要仔细地听才能找到她。”
学生深情朗读。
片段三:听闻摸演,真情体验
请学生上台,躲在教师身后表演“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教师相机小结:“你瞧他,躲在老师后头,不想让你瞧见,这就是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并指导学生读出春姑娘的害羞。
教师再次创设情境:“小朋友们刚刚读得真好!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还带了小礼物呢。”播放流水声和鸟叫声,并拿出一束五颜六色的鲜花举到学生面前:“闻一闻,香不香?摸一摸,什么感觉?这是春天的使者。你听,泉水叮咚,百鸟争鸣。原来——”学生齐读:“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读得十分投入。教师相机小结:“只要我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去触摸,就会发现春天的足迹。”
片段四:生生合作,交流互动
同桌合作读课文:假期里小朋友们已经跟着微课老师学过这篇文章,请你读给你的同桌听,左排的小朋友读1~7小节,右排的小朋友读第8小节,如果同桌读错了,请你当小老师,教一教他。全都读对了,就在衔接单上给他画个五角星。
合作完成后请得到五角星的小朋友起立,坐着的小朋友纠正自己读错的词语并带领全班一起读。教师相机小结:通过合作学习,你们纠正了自己的错误,也很了不起。
用相同的形式同桌合作读词语。
小组合作说春天:课文学完后,教师再次配乐出示学生在春天拍的照片,组织四人小组讨论:我们自己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联系生活实际,尝试仿照课文的样式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的样子。
【案例分析】
疫情期间,在停课不停学的大背景下,一线教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线上教学活动。复学之后,我們该如何面对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大大缩减、学习状态不佳等一系列问题呢?实践中,笔者努力探索并不断尝试一种基于衔接单的靶向教学新模式。
一、衔接单——线上与现场教学的桥梁
顾名思义,衔接单是学生线上与现场学习有效衔接的载体,它可以帮助教师掌握真实、准确的学情,引领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通过观察分析每位学生的衔接单,评估出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提供方向指引。笔者设计的《找春天》一文的衔接单共分为五个板块。
第一板块为“我的小疑惑”,引导学生提出线上学习后仍然存在的疑惑,便于教师把握真实的学情。
第二板块、第三板块和第五板块分别是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课文的朗读和生字的书写,互学互帮。教师依据学情,重点指导一两个学生易错字的读音、字形与结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四板块“我是小诗人”,出示了文中描写孩子们找到的春天的句子,要求学生读一读,并思考自己找到的春天的样子。
五个板块的内容,涵盖了生字词的认读、课文的朗读以及一类生字的书写,同时紧扣单元的语文要素、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课后习题的要求。
二、靶向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途径
1.对准学生线上学习后的疑惑处
严重压缩的教学时间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有所取舍,而取舍的依据之一就是学生的需要。在第一板块“我的小疑惑”中,学生提出了不少问题:“为什么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为什么春天在喜鹊、杜鹃的嘴里叫?”“树木吐出的点点嫩芽,为什么是春天的音符?”这些问题,就是学生最真实的需求,是教师需要关注的教学点,是我们基于学情设计教学的依据。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看,課文前三个自然段对于他们来说难度不大,所以笔者仅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稍加点拨,通过让学生表演“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样子,帮助他们形象地感受春姑娘躲藏着让大家找不着,体会她的害羞。在第四至八自然段的教学中,一直围绕“春姑娘很害羞”这一中心,引导学生感受羞答答的春姑娘爱藏在很多地方,不仔细瞧还真找不着她。这样,学生就逐渐懂得“为什么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了。
对于“为什么春天在喜鹊、杜鹃的嘴里叫”这个问题,在第八自然段的教学中,笔者选择将其抛还给学生,通过集体讨论,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解决自己的困惑。
课后练习的第一题“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是本课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但这里的教学也应当是有轻重取舍的。比如在第四至七自然段的教学中,笔者考虑到对学生来说,小草和野花都是常见的事物,所以就把四、五小节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出画面。而嫩芽、解冻的小溪相对来说不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而这也恰巧是他们提出的疑惑,就需要我们放慢节奏,通过图片、声音等多维度调动学生的感官,给学生以丰富的体验与感悟。
2.对准线上教学先天的薄弱环节
线上教学缺少现场感与情境感,一些环节的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找春天》是一篇散文,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这并不是他们感兴趣的课文类型。我们的现场教学,就可以创设一个故事情境,让学生跟着课文里的两个小朋友寻寻和杏杏一起去找春天,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堂场域中交流、讨论课后的重点练习——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揭开春天神秘的面纱。在教学过程中,请学生进行“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探出头来”的表演,拿出真实的鲜花让学生看、闻、触摸,让他们听山涧泉水的叮咚声……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中,身临其境地去触摸春天,拥抱春天。这远比他们线上学习时在屏幕上看的那些关于春天的图片或者视频要有魅力得多。
朗读教学也是如此。经过线上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与入情入境的朗读还有一定的距离。课堂上,在教师刻意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听着音乐、看着画面、做着动作品味文字,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感受文本的意蕴,从而拥有了丰富的朗读体验,朗读能力也有了质的提升。
同时,线上教学较难达成的还有学生之间的同伴互助。在这节课的设计中,笔者针对大多数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字词,能比较熟练地朗读课文的情况,采用小老师互相检查的方式,同桌互相读生词和课文,并互相评价,从而巩固生字词的学习效果。在拓展“我们自己找到的春天”这一环节,采用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零距离的场域之中,畅所欲言,互相碰撞,互相启发,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与同伴的合作能力,弥补了线上教学难以达成这一目标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