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

2020-01-04石鑫珠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当代意义家国情怀儒家

石鑫珠

摘要:中小学历史教学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而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将家国情怀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增强学生爱国情感、民族自信心。本文尝试以儒家思想的教学做出相关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儒家;当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086

一、“天人合一”中的家国情怀

纵观儒家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儒家“天人合一”的观念起源于《周易》,《史记?太史公自序》就曾经指出“《易》著天地四时五行”。儒家认为,人类需要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并积极参与对周边自然的改造,要共同守护赖以生存的家园。到孔子时,则提出“畏天命”的敬畏天命的观点,他不仅充分肯定了人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认为人应该敬畏自然和宇宙万物。他认为,天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人类只有充分地掌握并且对它加以利用,才可以实现“春耕秋收”,人类只有很好地适应它,注意防寒保暖,才能保证身体健康,才能维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孔子的“天人合一”不只要求人类应该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更将“畏天命”的思想和“君子”的人格标准紧密结合起来,其“君子上达,小人下达”的论述就是最生动的体现。他认为,“君子”不可以做过头事、讲过头话,应该尽力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其为维护生态平衡而提倡以“君子人格”“敬畏天命”的煞费苦心。由此可见,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实际上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基础的文化。

如果说,在孔子学说中,天还保留着比较神秘的宗教色彩,那么在孟子学说中,“上天”应该是更加趋于自然。他把自然当做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和来源,他已经认识到事物的发展规律等问题,并且用“大禹治水”来加以阐述。他觉得,人是可以很好地认识客观世界的,但在运用智慧的时候不能刻意使它们服从于人类,而是应该遵循其本来的属性和规律,要按照自然法则发挥主观能动性,而非用“人为”的方式去改变,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另外,孟子已经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一切生活的来源。人们不应该只注意政治层面即统治者对人民要有“仁爱之心”,还要爱护自然界里的其他所有生命,尊重万物之间的生命法则,这种思想在其《梁惠王上》体现最为明显。按照他的理解,只要人类遵循相关的运行法则而不去过分地索取与破坏,就可以得到“天”的“赐予”。例如其中的“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就告诉我们人类应该如何向自然界索取,在这里他特别反对“用细网打鱼”“在树林生长期入山砍伐”,这样,就可以避免生态的破坏,让鱼和树木能够得到自然生长,最终实现“有鱼可捕,有树可伐”的目标。其实,这个道理很普通,但是其含义又相当深刻,他告诉我们:不仅要着眼当前,更要放眼未来;不仅要考虑人类自身的利益,更要替自然生命的良性发展多多着想。在他看来,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正是“仁政”的體现,但是不能用破坏自然生态的办法。

二、“修齐治平”中的家国情怀

当今世界空气和水污染、土壤流失、全球变暖、动物灭绝及北极冰融等关乎全球生态环境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维护家园的挑战不容忽视,继承和发扬儒家伦理思想对我国的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

我们知道,儒家文化最基本核心就是“仁”。他们以“仁”作为出发点,将“修齐治平”的主张逐步推进。他们认为,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己。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就是:人与自然是最为亲密的伙伴,这就要求人类必须与自然保持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才能持续获得长久的发展。它打破了以往的生态观对自然生命认识的局限,从生命的普遍性出发,认识到生命之间的互相联系,从而实现不同生命体之间的协调。这就要求我们人类不仅需要尽可能节制自己的物质欲望,还要发扬中华民族的节俭美德,在渗透“修齐治平”思想的过程中,借助我们身边的自然万物,获取赖以生存的智慧和知识。

当前,各种资源的枯竭不仅说明了儒家节约思想的正确性,也向我们人类发出了预警。因此,人类必须珍惜资源,自觉抵制“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方式,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让人类社会持续发展。虽然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条件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与改善,但是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还是要大力提倡生态节用消费观。

三、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1.理性审视家国情怀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理性审视家国情怀。既要正确理解“家国情怀”的概念,明白家国情怀教育其实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从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财富,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国际理解意识、面向世界的开放心态。也告诉学生知道怎样做才是真爱国。

2.“家国情怀”培养要慢慢来

家国情怀的教育不是教师说出来的,而是慢慢渗透出来的。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不能急功近利,一线历史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提升专业素养,加强教学渗透,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与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自己心中需有真挚的家国情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通过真实的情感流露才能真正打动学生。

3.引导学生大量阅读

家国情怀教育如果只依靠教材,往往会让学生厌烦。所以我们要改变陈旧的理论灌输,改变陈旧教学模式,应该引入大量的史料和历史故事,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度过,让他们进行时空穿越,亲临那个时代,历历在目的人和事使他们的灵魂得到升华。而这短短的四十分钟背后,要读多少书才能搜集并筛选出如此丰富的史料。

四、结语

总之,家国情怀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儒学的“修齐治平”等思想构成家国情怀的内在价值与内容,我们应当在结合当下历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人类的生产发展模式,使其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思想资源。

(作者单位:安徽省霍山县霍山文峰学校237200)

猜你喜欢

当代意义家国情怀儒家
知命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浅谈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认识及其当代意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国家理论及当代意义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刘瑞龙的群众观及其当代意义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茶道
马克思与弗洛姆自由观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