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务人才培养困境探析

2020-01-04邢丽

辽宁经济 2020年12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邢丽

〔内容提要〕关务管理、关务咨询等逐步成为报关行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与之对应的关务人才也需要赋予新的内涵和外延。然而,我国关务人才面临培养通道不畅、社会化职业培训不足、课程改革力度不够、校企合作不充分、外贸行业人才吸引力不强等困境,建议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出发,助推关务人才培养,为外贸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关键词〕关务人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关务人才是近年来行业相关专家和学者提出的概念,其区别于以往的“报关员”。传统意义上的“报关员”是指从业人员在货物进出口环节提供相关单据,履行海关进出境手续的从业人员。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报关行业也衍生出许多新的业务类型,如加工贸易、预归类服务、AEO认证等,这就要求从业人员有更完备的知识体系和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关务人才是报关人才的2.0版本,即具备扎实的报关基本功,并对海关法、国际贸易规则有基本了解,对归类、估价、原产地、物流知识、贸易模式、AEO认证、海关稽核等有一技之长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目前,关务人才的培养面临许多困境,如何破局实现人才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外贸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关务人才培养存在的困境

1.关务人才培养通道不畅。与关务人才联系最紧密的专业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和海关管理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仅在职业技术学院设置,而在本科层次,只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上海海关学院设有海关管理专业,作为教育部特控专业,其招生规模十分有限。许多想继续深造学业的学生,因为专本之间专业不一致,且院校之间没有合作,只能跨考其他专业。所谓术业有专攻,虽然国际贸易专业或国际物流专业设有许多行业所需课程,但在国际贸易或物流专业项下,有的只需做一般性的了解。如归类、估价、原产地、单证填制、通关流程等知识是报关专业的重中之重,是为企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的基础。因此,我国关务人才的培养体系并不完备。

2.社会化职业培训不足。报关行业中,现已具备报关员资格的人数偏多,市场需求接近饱和,报关员资格证取消后,进入这一行业的门槛更低,但水平参差不齐,报关市场较为混乱,高素质的报关人才在工作两三年之后,跳槽频繁,出现了人才流失的现象,企业多靠“挖墙脚”满足用工需求。多数报关从业人员薪资在5000~8000元,处于职业收入的中间水平,但在行业的高端职位中,薪资状况可以达到年薪40万元以上,这说明虽然行业从业人员很多,但是优秀人才很少。报关人才职业培训方面,主要有中国报关协会组织的专项培训和在线培训、部分高职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承担的培训教育以及相关企业的内部培训,但由于行业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企业不愿对员工后续教育投入更多,关务人才主要靠企业的“师徒传承”和“自我进修”,步入职场后更难接触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

3.课程改革力度不够。多数开设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院校都开设了《报关实务》《外贸单证实务》《集装箱及多式联运》《报检实务》《国际贸易法》《国际商务》《海关概论》《HS商品分类》《进出口关税实务》《报关英语》等课程。这些课程包含了关务人才的必修课,但仍然偏向专业基础课程和传统“报关员”所需的实践业务课程。据统计,约有一半以上的企业有意愿对客户开展“关务咨询”业务和“国际物流方案策划”“AEO认证”等业务,但目前没有一个职业院校开设相关更高理论层次和实践层次的课程。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力度不够,造成了学生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的脱节。究其原因,课程改革是需要相关领域的知识储备和人才储备。基于此,我国的关务人才比较匮乏,理论研究较为欠缺,实践指导更不具备可行性,导致目前的教学资源不足。如市面上很难找到关于加工贸易、海关稽核、关税筹划等方面的书籍。很多书籍跟不上海关变革的速度,原有教材和培养方案的陈旧和后续研究的不足,很难为培养关务人才提供有利保障。

4.校企合作不充分。相关职院校与行业主管部门、报關行业协会以及各类企业的联系并不紧密。一些院校并未对行业发展趋势及用人标准进行深入调研,导致专业课程针对性不强。大部分高职教师缺乏行业经验,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很难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专业、前沿、理论与实践要求相融合的授课体验。此外,各校受经费投入的影响,较少邀请企业的从业人员或行业专家到校进行指导。而报关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惯例的时效性很强,人力和财力投入不够,使得教材内容和相关教学资源难以及时更新,为学生们传授了过时的理论和经验。因此,校企及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合作优势,通过多方互动参与合作共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共同挖掘和利用企业实践中的教学资源,为学生从学校步入企业搭建牢固的桥梁。

5.外贸行业人才吸引力不强。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外贸下行压力加大。随之而来,外贸行业的人才吸引力也在下滑。部分职业院校学生感慨,学习经贸类的本科学生都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那么专科学生的求职道路何在?学生学习信心不足,毕业后多转向其他就业渠道,很少有学生愿意在该领域积累经验、沉淀知识。良好的就业前景,是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关键,学生转向其他领域可以理解,但又会加剧关务人才的后续储备不足。我们要引导学生看到,外贸的困难是一时的,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和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外贸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何使专业素质偏低的报关从业人员培养成为高精尖关务人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他们之间的鸿沟需要一定时间来填补。相信随着外贸形势的好转,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投入到该领域的建设和发展中。

二、促进关务人才培养的建议

面对以上关务人才培养的困境,我们需要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发力,助力人才培养。

1.共商共建“教行企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现代学徒制”模式,将专业培养方案与行业标准相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需求相对应,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相关院校、行业协会和各类企业要集聚力量,共献优质教学资源和提升实训教学水平,使关务人才在合作、传承、共建的培养模式下积淀知识,进而提升技能。

2.外贸市场不景气、人才结构错位导致的就业难,进一步伤害了高校学生和从业者的学习信心,因此提升学生就业满意度和优化社会化继续教育是提升关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这就要求更深层次地加强校企合作,不仅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平台,还要为已工作人员提供职业培训,促进行业人员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把握市场新机遇,提升职业竞争力,逐步成为企业亟需的关务人才。

3.职业教育生源质量差、社会认可度低。一方面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另一方面是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大多数是在学术性本科院校开展,正在探索中的应用型本科也是由学术性本科院校改制,高职学生只有再次应试“专升本”,才能实现再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层次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发展。打开职业教育上升通道,以及“蓝领”向高端人才迈进的大门,更有利于关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