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井古镇的咸淡岁月
2020-01-03李剑虹
李剑虹
滇中禄丰的黑井古盐镇,走过了四千个春秋的咸淡岁月,如今仍喋喋不休地向世人倾诉。
关于黑井,金庸《天龙八部》有语:“保定帝下旨免了盐税,大理国万民感恩。云南产盐不多,通国只白井、黑井、云龙等九井产盐,每年须向蜀中买盐,盐税甚重,边远贫民一年中往往有数月淡食。保定帝知道盐税一免,黄眉僧定要设法去救段誉以报……”黑井,就是大理国仅有的9个盐井之一。
在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彝女阿招在黑牛的引导下,发现河边山脚处有卤泉自然溢出。从此,黑井先民采卤而食;青铜器时代,他们掘池储卤,用原始的薪炭法制盐;南诏时期,掘池汲卤,用釜煎盐,黑井盐成为专供王室的贡盐;元代,中央置威楚路提领管黑盐井盐运使司。但在这两千年中,黑井仅仅开挖了两三口盐井。明洪武年,黑井设正五品的盐课提举司,直隶于省。中央从应天府迁来64名身份非同一般的灶丁,大力开发黑井。经过数百年发展,到清朝,黑井盐业到达鼎盛,盐税竟占到云南盐税64%。新中国成立前,黑井设场务公署,但海盐的“入侵”,使昔日富甲一方的盐都,因失去支柱而走向衰落。
斗转星移,沧桑变迁。“盐城”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却留下了古色古香的具有唐宋风貌坊巷,颇具明清风格的民居,碑刻、石雕、古塔、石牌坊、古戏台,以及古寺庙、古盐井、煮盐灶户等,特别是享誉省内外的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典型的武家大院,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
“王”字形的武家大院豪宅、贞节牌坊、道光皇帝的御笔、飞来寺、以前曾产过盐的盐井及卤水池子仍留在那里。在龙祠内悬挂着雍正皇帝所题写的牌匾,上书“灵源普泽”四个大字。此匾长2米多、宽80厘米,匾上雕有9个龙头。“灵源普泽”四字也正是雍正皇对当时黑井卤水惠泽普天下的评价。还有始建于明末,完工于清道光年间,至今仍发挥着防洪作用,护卫着黑井镇的安全的黑井庆安堤,也是一个不可不去的地方。那些古盐井,煮盐灶,仿佛在向人们倾诉着历史的久远和沧桑的变迁……
歷史的烟云在眼前弥漫。在中国,盐自古都是大买卖,大产业。藏于山中深之又深的黑井,从有记载的西汉开始,盐业一直是民间贸易,自由浪漫,充满了梦想。但真正的黑井盐业史比那要早得多。黑井一带,产盐的不止于黑井一处,计有黑井、琅井、阿陋井、元兴井、永济井五井,古来盛产食盐。黑井的“十八犁田”及离黑井不远的琅井,都曾出土新石器年代的石器,那与元谋猿人遗址附近的大墩子文化遗址属同一时期,距今已有三千余年。
据推算,黑井盐业比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开发还早,约在公元前12世纪,相当于商朝,与来自东北河湟地区的羌戎部族对当地的开发同步。秦汉以前,黑井一带“毋君长”,盐的生产和交换纯在民间进行,以后才由官家管理。有关黑井盐业的动人传说,从发现到兴旺,都在民间。黑盐井的发现,按《黑盐井志》的记载,远在与唐、宋同时期的云南南诏国时期,一个叫杨波远的人骑着一匹号“神明大士”的青牛四处踏勘,走到哪里,就能探知哪里有盐泉,黑盐井正是杨波远发现的。《名胜志》则说,唐代彝族女人李阿召,放牧一匹黑牛时曾在后来的黑井饮过水,发现池子里的水都是盐卤,于是赶快报告了南诏官员,开始开发黑井。无论怎么说,黑井似乎都与一匹青黑色的牛有关。牲口是需要盐分的,有盐的地方牛愿意多待一会儿,当然会引起放牧者的注意,顺着牛的踪迹找去而发现盐井,是顺理成章的事。当地的另一个故事说,土人李阿召在山涧中放牛,有一头牛长得特别肥,不久那头牛不知何故突然走失,李阿召顺着牛走过的路找去,就到了那口盐井,那头牛舔舐过的地方就出盐了。传说后来那头牛竟然跑进那口盐池,化为一块牛状的石头。所谓黑井,实为“黑牛井”。尚黑是云南许多少数民族的习惯,滇中彝族也不例外。黑色威严、庄重、神秘,代表着尊贵、神圣与崇高,代表至高无上。黑井一带的原住民为彝人,黑彝即彝族中的贵族。在缺盐的年代,“黑井”之所以被冠以“黑”,表达的显然是一种崇敬,甚或是一种尊称。
关于黑盐井的种种传说,描述的是黑井的浪漫岁月,那个自由开采的年代。而世上财富,从来逃不过官家的贪婪。一旦官家介入,黑井原初的浪漫与自由便烟消云散。黑井的自由终结于南诏,但与日后抵达边地的中原王朝强大精致的统治相比,奴隶制晚期的南诏王朝只不过是松散的部落统治,仍给自由与浪漫留有小小的空间。
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尚书祠郎中兼御史中丞袁滋受唐王朝派遣出使云南,持节前往南诏(今大理)册封南诏国王异牟寻为云南王。袁滋从云南东北部石门关入境,一路经今昭通、曲靖、安宁、南华、楚雄、祥云,一直到达当时南诏的首府太和城。按照那条路线,袁滋显然经过了黑井。事实上,袁滋正是沿南方陆上丝绸之路进入云南的,而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在云南境内有灵关道、石门道和天竺道,前两二条都穿越了黑井所在的楚雄、禄丰地区。而比南方陆上丝绸之路更为古老的盐运道,也以黑井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盐运道和南方丝绸之路,正是从昆明前往滇西的必经之路。袁滋后来曾在所著《云南记》中写到了黑井:“黑盐洁白味美,惟南诏一家所食”,字里行间,似对在中原一向为官府控制的盐业,在云南却仍处在自由状态而匪夷所思,甚至对黑井盐竟然“惟南诏一家所食”,也颇有些愤愤不平。是不是袁滋那短短两句话,促成了中央王朝对黑井盐业的控制?不得而知,但在中原,历朝历代的兴衰都与盐政的兴废紧密相关,却是不争的事实。史载,周代已有名为“盐人”的官职,掌管盐之政令及供盐之事。战国时已有官方专门用于运盐的盐车。汉以降,历代王朝皆以盐、铁为政府专营,盐铁税与田税从来都是国赋的主要项目。汉人桓宽所著《盐铁论》,正是当时朝野对是否继续推行盐铁专卖大辩论的双方言论的集大成。正是在袁滋出使云南的唐代,开始设置盐铁使;随后,宋设提举茶盐司,元于两淮、两浙设置都转运盐使司,清则专设盐政官都察院御使,在包括云南在内的某些偏远地区,该职由各省督抚兼理。
元代时,黑井制盐业已有相当的规模。据黑井至今尚存的《万春山真觉禅寺记》碑记载,时黑井盐业已达“取雄远方,以佐国用,以资民生,厥利至溥”的程度。但像内地那样的盐业专营,直到很晚在真正抵达云南抵达黑井。
明洪武十六年,中央政府正式在黑井设立盐课提举司,一个相当于如今地州级的政权机关,坐镇黑井,督收盐税。黑井古来充满了咸味的牧歌野唱至此成为绝响。其时,明王朝在云南除实行民屯、军屯外,还实行商屯。大批军队入滇,粮饷供给庞大,明军统帅召集入滇经商的大户在云南境内屯田,屯户向驻军缴纳粮饷后,便可到指定的地点领取食盐,然后加价贩运销售,既解决了军粮,又让商人有利可图。盐成了官方的奖赏,尽管还不是中央政权直接的财政来源。外地商人于是纷纷涌入云南,涌入黑井,以贩盐为生,最后成了云南世世代代的定居者。朝代变迁,对黑井的管治与盘剥也随之加码,逐渐升级。明王朝后期在黑井设巡检司管理治安,相当于一个检察机关,严格控制盐税。明末清初,黑井的制盐业达于鼎盛,南方好几个省,以及与云南緊邻的一些国家,吃的都是黑井盐。明代,黑井盐已销往云南周边的四个省,38个州,70多个县,让无数人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其时,黑井的盐税竟然占到云南总税额的64.7%。当时,昆明的祥云街、拓东路整整两条街,都是“盐号”,其中大多数盐号都来自黑井。
黑井从来就是被管辖的。就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黑井畸形地繁荣起来。资料上说,节孝总坊正是那些靠做盐生意发了财的人出钱建造的,甚至得到了“老佛爷”慈禧的御批。远在偏僻之地云南的一个产盐小镇,竟惊动了慈禧,足见黑井的地位之高。那一纸御批,对黑井80多个所谓的节烈之妇褒奖是假,作为中央王朝对黑井盐业加紧控制才是真。
民国初年,滇中盐业极为兴旺,灶户达1400余家,有盐工一万余人,仅开矿、背砂、运盐、砍柴就有数千人。黑井一带,每日进出百货、大米、盐巴的骡马达六七百匹。1913年,北洋政府在此设立盐兴县,县府就在黑井镇,统管黑井、元永井、琅井等滇中五大盐井,直至1949年后。至今,1951年刻在一块大青石上的“盐兴县人民政府”几个大字,仍历历在目。到1957年,盐兴县才并入邻近的广通县,后又并入禄丰县。
“云南王”龙云当政时,云南盐业发生危机,盐价暴涨:滇盐由1911年每百斤滇币7元,涨到1928年的180元,上升25倍,斗米斤盐已是常事,甚至一只麝香只能换一斤盐。盐价太高,盐的销量大减,1919年滇盐产量为8000万斤,到1929年仅5000万斤,严重影响了云南财政。龙云一方面为扭转盐业危机,一方面为制约云南著名彝族将领张冲,欲让盐运之肥分其心思,用金钱迷乱张冲对兵权的欲望,竟突发奇想,委任张冲为盐运使。而正是这位张冲,按照“移卤就煤”的计划,让云南盐业改用煤炭熬盐,使云南盐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此前的1924年,滇军旅长由犹农曾由湖北回滇,从黑井附近的一平浪运煤到元永井煮盐;1932年,云南盐务所也曾聘请法国工程师瓦雷尝试用煤炭煮盐,均告失败。张冲,这位云南历史上最著名的彝人,竟奇迹般地实现了那一计划。1937年4月,元永井到一平浪的釉沟输卤管安装完毕;9月,移卤就煤主体工程竣工。1938年8月25日是“移卤就煤”工程的第一个输卤日,可惜这时,张冲指挥滇军184师,已驰骋在抗日前线。为实现那个计划,张冲遭遇了一系列变故。其中与黑井有关的,是时任黑井盐业缉私队队长的段发林,暗中放走私盐商人,并从中收取贿赂。当税务检查员向段发林询问此事时,段不仅不承认错误,还当着税务局长的面,暴打检举人。段发林原是张冲手下的警卫营长,张冲得知此事后暴跳如雷,下令把段发林抓起来,段发林闻讯后逃跑。而黑井那些反对张冲搞“移卤就煤”的盐商、灶户,则派代表出重金把段发林请回黑井,让他出面纠集旧属叛乱。段发林见钱眼开,立即潜回黑井,召集手下,乘夜进入盐兴县政府,将县长绑了,并收缴了盐兴县政警队的武器,冲向税务局和盐场,打死打伤数人。黑井的盐老板们乘机罢煎罢市,把事情推向了极端。后,张冲亲率一营人民赶到,以武力平息了那次风潮。与此同时,在元永井,曾发生过恶霸李三多煽动灶户围攻元永井吊井试验事件,张冲下令进行武装弹压,才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张冲“移卤就煤”的成功,无疑是云南盐业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云南制盐业的一次根本变化。煤的使用,不仅改善了盐工的生产条件,保护了盐井附近的生态环境,让盐这种生活必需品得以大批生产,从此不再贵如黄金。当然,它也势必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引起一些盐商、灶户的坚决反对。一平浪现代盐业生产的兴起和发展,是不是原始的黑井盐业走向衰落的开始?不好断言,但至少是其重要原因之一。从那以后,黑井渐渐冷清下来。深究,恐怕还有黑井自身的缺陷。
沿着黑井二街一路走去,路经黑井盐厂时,才真正听到了盐工的故事。
在“世风日以咸”的今天,黑井应该也正在思索如何不以世味为准勾勒自己的未来,从里到外都不能太“咸”。而我,在黑井走了一遭,懂得了一点盐,再遇到那种太咸太咸的日子,当会三思而行淡一点好。
责任编辑:李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