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图像识读中“看图说话”问题的有效方法

2020-01-03张福安

新教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看图说话静物人教版

张福安

图像识读是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图像识读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美术教学中,存在学生对于美术作品、范作、微视频等图像仅停留在“看图说话”上的现象。笔者认为,图像识读不仅要“看图说话”,更要看懂美术语言及图像传递的信息,要会解读图像。尽管造成图像识读停留在“看图说话”上有多种原因,但根本原因是教师未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识读图像。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小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方法。

一、联系学生经验,变“看局部”为“整体感受”

在美术教學中,教师应挖掘图像中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贴近学生认识与生活经验的因素,将学生对于局部的兴趣引导到对图像的整体感受,让识读由“看图”走向“读图”。

1. 精选图像,激发读图兴趣。“看图说话”问题多是由于图像细节不清,导致学生浅尝辄止造成的。图形清晰、细节清楚的图像富有视觉冲击力,符合学生的认识经验特点,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识读的兴趣。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线与造型”时,若将《朝元仙杖图卷》全屏投放,学生无法深入感受线条的变化。更换为高清图片,调整了图片的亮度,放大了图片的细节,对图片中的毛发等课堂教学重点以局部图像呈现,学生就能被图像细节所吸引,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2. 根据目标,精准选择图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精选细节清晰的图像,使图像为教学所用。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学构图”“静物写生”时,可在前一节课选择在画面组织上有代表性的乔治·莫兰迪的静物作品图像,引导学生感受画面中瓶子的组织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了莫兰迪静物作品一字形水平构图的独特风格,较好地突破了不同的构图给人不同的感受的教学难点。后一节课再选择在造型、色彩上对比明显、细节丰富的毕加索的静物作品图像,能较好地突破写生中表现写生对象特点的教学难点。

3. 巧用教具,丰富知觉体验。“看图说话”问题还缘于对图像内容没有真实体验。要根据学生经验选用教具、学具,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图像的形式、内容。如在执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会动的剪影”时,为让学生清晰了解皮影的艺术特点和如何“动起来”的巧妙设计,笔者将陕西皮影实物带入课堂。面对“实物”,学生调动了视觉、触觉、听觉等进行欣赏,获得了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从“知道”到“认识”再到“懂得”,强化了对图像的理解。

4. 善用媒体,产生真实感受。“看图说话”问题是由于学生没有切身的感受,导致想象力不足。贴近学生经验不能仅止于实物欣赏,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微课等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与触觉。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太空新居”时,笔者用立体投影技术播放《星球大战》中的宇宙场景,使整个教室变成了神秘的星空。学生在由多媒体营造的现场氛围中产生了独特的个体经验,对于太空的感受也变得具体而丰富了。

二、巧用比较欣赏,变“看图”为“辨图”

小学生的经验和知识有限,教学中要善用比较欣赏。通过比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提高辨别作品之间差异的能力,从而提高鉴赏力。

1. 运用主题比较欣赏,辨析美术语言运用。“看图说话”问题的产生是教师在欣赏图像时,未能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学构图”中所呈现的四幅作品分别为莫兰迪、冷军、胡善余、塞尚的作品,如果仅让学生把这几件作品如何组织画面这个内容说清楚,就既低效学生又不易懂。可在明确欣赏目标后,对教材图片进行分析,以“静物作品的静与闹”为主题进行比较欣赏。在比较欣赏中,学生围绕“静与闹”这个主题,从画面静物的数量、画面的安排、色彩的使用、细节的处理等方面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艺术大师的创作意图和艺术特点逐渐明晰,学生在强烈对比的视觉冲击下,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作品,能形成良好的体验和自己独特的想法。

2. 自然与艺术作品比较欣赏,辨析图像在内涵上的变化。“看图说话”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学生难以理解艺术作品与生活的关系。通过实景照片与艺术作品的比较,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像的内涵。如教学六年级下册“记录色彩”时,由于学生对于一天中不同时间,以及一年中不同季节物体所产生的丰富的色彩变化没有直观的认识和积累,于是笔者以莫奈所作的不同时刻下的卢昂大教堂的作品进行比较欣赏,并且设问:“这些作品表现的是同一个地方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些作品有什么不同呢?”“你认为这些作品的艺术魅力体现在哪里?”通过引导,学生对于莫奈用色彩记录卢昂大教堂在不同天气与季节中的色彩变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如何用色彩记录生活中景物的色彩变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作业中能抓住景物色彩变化的特点进行表现。

三、适时解读人文,变“看图”为“解图”

由于文化知识的积累有限,学生对于作品中的人文现象不够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作品的人文背景进行解读,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

1. 讲解图像背景,解析作品情感。“看图说话”问题还在于学生对图像作品的人文背景不够了解,无法走进作品的情感中。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时,对于立轴《溪山行旅图》,学生纷纷质疑:这是中国国宝级的作品吗?于是笔者先通过以下这几个问题进行引导:“这幅画现在在哪里,它有哪些离奇的身世?范宽是怎样的一个人?这幅画有什么价值?”然后介绍了“乾隆有眼不识真画”“镇馆之宝”“树叶中的隐款”“独行僧与旅人”“真名无人识的范中立”“上一千年对人类最有影响的百位人物”“立意高远的宋画第一”等小故事。这样,学生对《溪山行旅图》和范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慢慢地走进了作品中,学会了解析作品。

2. 组织人文比较,多元解析作品。“看图说话”问题的出现还缘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缺乏比较。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线与造型”时,笔者以《朝元仙杖图卷》、何家英作品、马蒂斯作品为例,开展了线条的专题欣赏活动。《朝元仙杖图卷》运用长垂流畅的线条,描画稠密而重叠的衣褶;何家英作品《红苹果》中线条讲究粗细、虚实和浓淡的对比,线条的组织切合人物形象的结构,富有立体感;马蒂斯人物速写作品以单纯的线条结合人物造型轮廓,进行适当的夸张,富有节奏感。通过对代表性作品中的线条进行欣赏,学生深入感受了线条在不同美术家的手中幻化出了不同的个性。学生对于中外美术家有了多元的了解,对于线条的魅力也有了更深的感受。

图像识读能力是美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能力,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师应分析学生在图像识读中存在的问题,改进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从而增强学生对图像的感知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新村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看图说话静物人教版
静物写生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怎样写静物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看图说话教学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