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药品政策下某院中药使用情况分析
2020-01-03辛海怡成明建叶桂红陈冰黄国华黎信才
辛海怡 成明建 叶桂红 陈冰 黄国华 黎信才
【摘要】目的 探究2017年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与严控制药占比在30%内的新医改药品政策下本院中药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分析法,对本院2016年7月15日-2017年7月14日(实施新医改药品政策前),及2017年7月15日-2018年7月14日,2018年7月15日-2019年7月14日(实施新医改药品政策后2年)为研究周期,对每年收集的中成药及中药饮片使用的相关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个周期内药品在总药品采购金额及药品品规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中成药、中药饮片的品规数变化不大。在销售金额、销售金额占比率上,中药饮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成药呈逐年下降趋势。3个周期内门诊/住院就诊总人次均增长。门诊/住院使用中药饮片就诊人次、使用中药饮片患者占总患者比率、中药饮片费用在门诊/住院费用占比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同样数据项在中成药方面却呈逐年下降趋势。中药饮片及中成药销售前20位药品排名中,政策前中药饮片由常用的配伍单味颗粒占比为主,如,柴胡、银花颗粒;政策后却以单方精装饮片如人工培育牛黄、天麻粉、丹参粉为主要占比。中成药销售前20位药品变化不大。对本院门诊、住院处方点评中发现,部分西医师对中药处方的书写不够规范,用法用量上存在超常,缺乏中医诊断及单一使用协定处方,个别科医生存在开大处方等情況居多。结论 新医改药品政策促进本院中药饮片使用,同时负影响中成药使用。
【关键词】新医改药品政策;中药使用;调查分析
DOI: 10.14163/j.cnki.11-5547/r.2020.16.071
根据国家、广东省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价格机制改革的决策部署,2017年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与严控制药占比在30%内的政策,使公立医院药品原本盈利的角色转为成本角色[1]。2017年本院药品迎来以下新政:①本院于2017年7月15号执行药品新政策,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另外,中药饮片的使用暂不计算入药占比;②卫健委加强医疗机构药品控费,要求公立医院药占比降到30%以下,并重点监控辅助类用药;③我省推行以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严格控制病种医疗费用总额。本课题对本院实施新政前1年(2016年7月15日-2017年7月14日),与实施药品政策后两2年(2017年7月15日-2018年7月14日、2018年7月15日-2019年7月14日)收集到中药饮片及中成药使用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并进行对照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课题探讨2017年相关药品新政策对本院中药(中药饮片与中成药)使用的影响。以本院2016年7月15日-2017年7月14日(实施新医改药品政策前),及2017年7月15日-2018年7月14日,2018年7月15日-2019年7月14日(实施新医改药品政策后2年)为研究周期。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分析法,利用His系统采集2016年7月15日-2017年7月14日、2017年7月15日-2018年7月14日、2018年7月15日-2019年7月14日3个研究周期的如下数据:①年度所有药品、中成药、中药饮片销售总金额,品规数[2];②饮片和成药使用的金额、数量较大的前20个品种及其价格情况[3];③门诊和住院总就诊人次、使用中药饮片或中成药患者的总人次;④门诊及住院患者平均治疗费用,门诊及住院患者平均中药费用。将以上数据处理,计算出中药饮片及中成药各自的销售占比率、品规占比率、门诊或住院患者使用占比率,门诊或住院药费占比率。对数据进行挖掘,从经济学、药物治疗学、合理用药等不同的角度调查、分析,并对结果做出客观评价。
2结果
2.13个研究周期药品销售金额、品规数及其相关占比率分析 3个周期内药品在总药品采购金额及药品品规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中成药、中药饮片的品规数变化不大。在销售金额、销售金额占比率上,中药饮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成药呈逐年下降趋势。见表1。
2.2中药饮片和中成药门诊/住院就诊人次占比、门诊/住院费用占比情况分析2016年7月15日~2019年7月14日期间,门诊/住院就诊总人次均增长。门诊/住院使用中药饮片就诊人次、使用中药饮片患者占总患者比率、中药饮片费用在门诊/住院费用占比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同样数据项在中成药方面却呈逐年下降趋势。见表2。门诊/住院使用中药饮片的费用占比=(门诊/住院使用中药饮片的平均费用×门诊/住院使用中药饮片的就诊人数)÷(门诊/住院患者平均费用×门诊/住院就诊人次)×100%。门诊/住院使用中成药的费用占比=(门诊/住院使用中成药的平均费用×门诊/住院使用中成药的就诊人数)÷(门诊/住院患者平均费用×门诊/住院就诊人次)×100%。
2.33个研究周期中药饮片及中成药销售前20位及中药处方点评情况分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销售前20位药品排名中,政策前中药饮片由常用的配伍单味颗粒占比为主,如,柴胡、银花颗粒;政策后却以单方精装饮片如人工培育牛黄、天麻粉、丹参粉为主要占比。中成药销售前20位药品变化不大。对本院门诊、住院处方点评中发现,部分西医师对中药处方的书写不够规范,用法用量上存在超常,缺乏中医诊断及单一使用协定处方,个别科医生存在开大处方等情况居多。
3讨论
从数据上看,新医改药品政策多方面影响医疗机构药品使用,如:取消药品加成政策,使药品从以前医院盈利的角色转变为医院成本的角色;中药饮片加成的保留将利好中药饮片的使用;加强药品控费,将会大大减少辅助性药品(很大部分中成药归为了辅助类用药)的使用[4];推行按病种付费的医保支付方式,将会促使药品的使用趋于专科专业、合理规范[5]。所以说新医改药品政策对于中药的使用来说影响较大。
实际工作中,从现有的调查回顾可以发现:中药饮片的使用逐年提高,相反,很大部分中成药的使用却下降[6,7]。如何引导中药饮片与中成药合理应用,同时使药品费用下降,已成为医改新政对公立医院的要求,研究并适应新药品医改政策,并优化各部门资源将是医疗机构各部门以后丁作的重要内容[8]。
从课题结果上看2017年相关药品新政策对本院中药(中药饮片与中成药)使用的影响:①促进了中药饮片使用,却减少了中成药使用;②从中药饮片、中成药的采购金额、销售前20位药品情况看,中药饮片已经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③西医生开具中药饮片,由于缺乏相关中医基础知识支撑,无论从处方书写上、药物治疗选择上都存在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作为药物管理、调剂及用药指导工作为主的药学人员,研究组人员从经济学、药物治疗学、合理用药等不同的角度调查、分析,根据结果做出客观评价及提出相关适当措施[9],具体如下:①新医改形势下,中药饮片与中成药在我综合性医院疾病治疗地位从采购金额及费用占比上看,为次要或辅助地位。为优化本院药品构成,应减少或删除辅助性、重复性中成药的品种,以达到优化本院药品目录、节约医疗资源目的。在中药饮片方面,应规范西医对中药饮片的使用,中药的使用应在中医辨证基础下指导治病,否则会药不达病,给患者造成负担。销售前20位中药饮片品种的变化及处方点评情况看,已经存在中药饮片不合理情况,应建议及制定相关措施引导中药饮片合理应用(如人工培育牛黄仅应适用热病神昏,高热惊厥病症等)。精装饮片的单独使用应加以限制,在复方配伍中更能发挥中医药的效能。药学部应加强中药饮片的处方点评;②随着近年国家、省各级部门对中医药的重视,中药的治未病理念也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新药品政策确实考虑了扶持中医药的发展,但具体的实施情况来看,也会造成中药饮片滥用的缺点。部分医务人员意识上还没摆脱药养医的观念,于药品在医疗机构角色转换的今天,医务工作者应该提高医疗水平,安全、合理、经济利用药物才能够把医疗费降低;③通过课题,研究组为药事委员会遴选、淘汰中药药品品种提供参考意见;为降低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成本与促使中药得到充分利用之间寻找平衡点,以达到防止中药饮片滥用,优化本院中成药药品目录,引导中药合理使用,提高本院药事精细化管理水平的目的[10]。
参考文献
[1]苏宁,郭丹丹,魏威,等.新医改下发挥基层中医服务优势促进分级诊疗制度构建.中国医院管理,2016,36(3):4-7.
[2]孙亚玲.新医改形势下Z省中药饮片加成政策对中醫医院影响研究.中国总会计师,2016(8):124-126.
[3]白慧东,张勤仓,于鲁海.开展专项处方点评及问责对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的影响.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8(2):242-245
[4]张力,唐仕欢.我院2017年中成药在临床中的合理用药情况及分析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8,32(3):74-76,81.
[5]余云辉,高伟利,关爱阁,等.新医改形势下的医院中药饮片采购管理模式探讨.光明中医,2016,31(21):3210-3211.
[6]张雪,王宏,谢明.论新医改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以中药饮片为例.中国现代中药,2015,17(2):167-169
[7]朱全刚,刘静,徐熠,等.新医改条件下医院药学发展的思考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9):144-146.
[8]邵占川.新医改形势下的医院中药管理对策探究.北方药学,2015. 12(9):125.
[9]王子毅,和静淑,黄炜.新医改背景下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流通风险.中医药导报,2018,24(12):120-122.
[10]刘美玲,刘兴荣,冀云倩,等.新医改背景下甘肃省综合医院中医药发展研究探讨.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7,34(5):508-510.
[收稿日期:2019-12-18]
基金项目:云浮市卫计局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8807)
作者单位:527300 云浮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