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需求”导向与“供给”变革
2020-01-03戴林东
戴林东
家长是与学校直接关联的社会群体,对职业教育发展具有最实在的影响力。家长意见对于孩子(学生)教育类型的选择和人生方向的把握起着关键作用。家长对职业教育“不了解”“不认同”“不接受”,必然造成职业学校面临的生源危机。生源问题不解决,提质增效强功能都是空谈。这个问题的影响因素很多,就职业学校而言,要充分发挥教育服务功能,努力适应市场主体需求,科学调适办学目标,创新推进培养过程,从多方面发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质量效应增强市场吸引力,催生、放大企业、社会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同。
一、职业教育要适应“三元”结构主体需求
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供给侧主体的职业学校,要赢得广泛的价值认同和更强的发展生机,就要将单一的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变为复合的市场需求导向。职业教育市场需求主体并非单一的企业(行业),而是包括企业(行业)、社会(系统)与家长(家庭)在内的三元:一是企业、行业有经济生产需求,即对于劳动者的职业岗位技术规格要求;二是社会有公共需求,即社会建设对于现代公民人格精神、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等的要求;三是学生和家长的个体需求,即对于专业技术培养质量及培养结果就业回报的利益要求。这三元需求对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不是分立的,而是关联的;不是完全隔离的,而是部分复合的;可能存在一定冲突,但在时代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必然聚焦于学生发展这个中心而趋于一致。职业学校应将三元主体需求的价值内容有机统合起来,作为调整和完善适用性、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依据。职业教育在技术人才培养上有特殊价值优势,如果能很好地满足三元主体价值需求特别是家长需求,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职业教育就一定能获得更多的认同和选择。
二、职业教育要辨析家长需求的内容
在三元需求中,企业需求比较客观,它们有什么样的技能人才规格需求,职业学校就通过课程教学培养什么样的技能人才;社会进步和发展对于公民的文明素质需求,有政治要求、思想标准、道德规范、法律约束等,职业学校就应该在教育管理、德育养化、课程教学过程中自觉进行素质渗透教育;而家长需求则存在很大程度的利益驱动,不能一概认同,家长正确、科学、合理的需求才是职业学校需要调整的办学方向。职业学校应针对现实问题,加强家校联系,发挥主导作用,大力宣传职教意义,展示职教优势,对在校生的家长群体以各种形式开展“家庭教育”的专项培训,以生动的学生成长实例打动家长,提高他们对职业教育的思想认识。
三、职业教育要反思需求导向偏狭的问题
我国一直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方向明确指向经济生产、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早在2005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就明确要求“把加快职业教育、特别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具体指出职业教育要“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之后,造福人民群众的精神一直贯穿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各项重要文件中。然而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眼界并没有放开,将三元需求机械地偏重于企业生产技术人力需求,始终聚力于经济服务功能。这个导向本身没有错,但降低人的发展意义、人生价值,忽视、轻视社会和家长需求,从而弱化、虚化职业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实现家长(家庭)心愿的服务功能,必然制约职业教育的功能显现和价值体现,最终导致职业教育难以形成广泛认同。职业学校必须放开眼界,科学调整和完善技术人才素质培养目标体系,推进专业课程文化建设,加强技能教学人性关爱,激发学生技能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能以技能赢得企业欢迎、以素质赢得社会赞扬、以成长赢得家长认同、以发展赢得自己人生幸福。如此,职业教育就能成为满足市场需求的“适合的教育”、获得广泛支持的“满意的教育”。
四、职业教育要抓住需求导向突破重点
职业教育要科学平衡并积极适应三元需求,创新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大提升的解决方案,实现以下“五个并重”:(1)在体系建设中实现中职与高职并重。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中,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有了一定保障。相比之下,中职教育发展难度较大,不仅招生难,而且办学条件存有很多劣势。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应当切实加强中、高职教育课程内容和培养方式的有效衔接,健全人才培养贯通机制。采取多种形式,促进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发展。(2)在培养目标上实现就业与升学并重。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已向升学进行转向;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虽涉及“专升本”“本升研”,但重点应放在学生高质量、高回报的就业上。(3)在培养方略上推进理论与实践并重。前些年兴起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改革催生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新气象。后继跟进的一些创建项目比如实训基地、专业群(链条)、智慧校园等建设工程,都应该延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路径,保障学生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的渗透培养。(4)在学生生涯规划上实现职业发展与人生成长并重。职业学校习惯上将学生就业定为培养终点,但这是缩减了职业教育的功能。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对毕业生要给予持续的跟踪支持,为他们提供技术更新和能力提升的教育服务,鼓励他们立足现实岗位,放眼终身发展,实现职业发展与人生成长的目标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