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略*
——《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解读

2020-01-03陈向阳

江苏教育 2020年84期
关键词:行动计划江苏高质量

陈向阳

2020年7月,《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 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出台,作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中层设计”,[1]《行动计划》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提出7大任务20条具体举措,被视为江苏版的“职教20 条”。文件出台后,引起各方热议,使得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在江苏再次吹响。作为在全国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省份,这份政策文本体现了怎样的目标指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又有哪些为全国发展探路的创新性举措?理清并回答好这些问题,有助于系统把握《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推动《行动计划》落地,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改革探索“江苏方案”。

一、坚持目标导向,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

每一时代都有其标识性的概念,高质量发展首先是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标识性概念加以提出,[2]之后迅速传播至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各个领域。《行动计划》以“高质量发展”作为标识性概念,并非盲目跟风,而是对江苏职业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深刻把握。作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发祥地,江苏曾创造出职业教育领域的多个“全国第一”,近年来,主要质量指标一直领跑全国,且连续13 年保持普职比大体相当。进入新时代,江苏职业教育需要回答好“三张问卷”:如何使职业教育由人们的无奈选择转变为理性选择乃至首要选择,如何破解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优质职业教育需求与目前粗放单一的职业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如何破解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3]“三张问卷”为新时代江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性引领,即如何在社会需求和个人愿望之间求得最大公约数。虽然这些问题在全国其他地区可能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但由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这些问题比别的省份暴露得更早、更深入。沿着这三个根本性问题,《行动计划》对江苏职业教育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定位、发展内涵、发展方式等做出了新判断,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线图和任务书。

如何理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为数不多的观点主要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是职业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的更优发展。[4]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现为“三维观”:“长度”的职业教育系统性与终身性发展,“宽度”的职业教育开放融合式发展方式,“深度”的基于职业特性的职业教育发展与评价。[5]具体体现在办学、育人及评价“三个环节”,它们紧紧相扣,构成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闭环,形成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体系。[6]高质量发展虽然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但今天理解其深刻内涵,必须置于五大新发展理念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重视角进行系统把握。从宏观层面来看,主要指的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质量,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适应性,即职业教育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需求;二是协调性,即是否形成了中职、高职、职业教育本科等相互贯通,与其他类型教育系统相互衔接的学制体系和课程体系;三是开放性,即是否构建起多样、灵活、开放的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中观层面,主要指布局结构问题,尤其是院校布局和专业结构在动态中保持合理状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同行。从微观上看,集中表现为育人的高质量,即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形成高质量的专业、师资、课程、教学和评价等育人体系。

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行动计划》提出,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四个“更加”,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备,类型特征更加凸显,办学机制更加完善,“三教”改革更加深入,这四个“更加”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表征。其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备,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首要表征。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重大教育政策的变迁,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一直居于全局性、战略性地位,江苏这些年在体系构建方面亮点频出,《行动计划》提出的诸多重大突破值得期待。其二,回顾江苏职业教育近10年的改革进程,可以清晰发现“类型化探索”的脉络主线,《行动计划》在聚焦标准引领、制度构建、平台搭建、多元评价等方面再出新招实招。其三,《行动计划》针对学校和专业布局、校企合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调整优化落地机制,撬动这两个难点和痛点问题,做到既防范和降低政策风险,又能较好地解决政策执行难的困境。其四,将各类大赛与“三教”改革有机链接。多年来江苏的教学能力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学生技能大赛等主要质量指标一直居全国前列,《行动计划》通过三级赛事制度设计、教学创新案例推广、教师分级分类培养培训等举措,努力将面向少数技能精英的大赛成果向常态化课堂转化,实现大赛成果惠及每一个师生,从关注教师个体到关注团队建设,从关注“名师、名课、名生”向关注每一位师生转变,努力让每一个学生人生出彩。

二、聚焦问题导向,着眼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时代所面临的问题。当前江苏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民众对优质教育的期待均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诸多新的命题,《行动计划》正是切准这些现实问题,在教育层次、布局结构、育人体系等不同层面系统发力。

一是在教育层次上,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行业企业对更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还存在差距。江苏作为经济强省和制造大省,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逐步成为主导和支柱产业,劳动力结构趋向高级化,对高端技能人才呈现出旺盛需求的趋势;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学习者对接受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学习具有强烈的愿望。虽然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和本科的渠道问题,但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人民群众期盼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愿望还无法实现,尤其是升入本科院校的比例仍很低。2012 年至2018 年,全省中职毕业生总人数近300 万人,其中升入本科仅5.4 万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8%。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上升通道狭窄,极大地影响了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行动计划》对此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本科的办学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和学位授予条件加强研究,对本科院校实施的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实行单独分类评价。

二是在布局结构上,职业院校及其专业布局与全省产业结构的匹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江苏2008 年就在全国较早启动中职布局结构调整工作,之后经过“十二五”“十三五”的不断优化调整,中职规模效益明显提高;高职院校总体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较为适应,但存在院校地区分布不平衡现象。从专业布局来看,中职对接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偏少,高端技能型人才不仅总量短缺,而且区域差异显著,70%以上集中在苏南地区,数量上由南向北呈递减的梯度分布。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虽与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匹配度基本契合,但总体上专业同质现象较为突出,专业大类主要集中在财经、制造、电子信息、土建,2018年在校生数分别占比20.42%、18.88%、12.73%和11.05%,其余15 个专业大类合计不足40%。从产业结构来看,2016 年,江苏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50%,开始跨进服务经济主导的后工业化阶段。三次产业内部更替也在持续,2017年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2.7%。[7]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江苏未来产业和就业结构依然存在大幅优化的空间。美国、日本和韩国2016 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分别为1.7%、3.5%和4.9%,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分别为79.4%、70.9%和70.3%,由此来看,江苏第一产业还能释放出12~15 个百分点的劳动力,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还有约一倍的增长潜力。针对上述问题,《行动计划》与紧随其后发布的《关于推进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一起,形成整体推进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调整的“组合拳”。

三是在育人体系上,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还不够健全,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缺乏系统推进。在立德树人方面,部分职业院校存在重管理轻育人、重技能轻素养的现象,立德树人还没有真正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存在忽视立德树人的“近视”“短视”办学倾向。针对这一问题,《行动计划》要求职业院校做到“六个一”,将个别学校的做法上升至省级政策层面,体现了将立德树人落实落细的决心。在协同育人方面,针对已有的产教融合平台尚未充分发挥作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的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行动计划》同样给出许多落地的机制设计。

在师资队伍上,主要存在双师素质较低、校企双向流动不畅、激励机制不灵活的问题,尤其是全省中职学校的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2019 年占比仅为43.14%。同时,教师校企双向交流机制不畅,2019 年全省中职兼职教师数5168 人,同比减少1388 人,高技能人才进入职业院校的通道有待进一步畅通。从教材来看,主要解决管理上失之过“松”、建设上“不新”“不特”的问题:一方面,一些“低质教材进课堂时有发生”;[8]另一方面,大部分教材内容过于陈旧,还是“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职业教育特色不够鲜明。在教法方面,线上线下混合、理实一体等新型教学模式还只是停留于理念,或者存在于各种教学大赛的“表演”之中,只有回归常态课,才能真正体现出课堂的高质量。《行动计划》在前期大量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精准施策、协同推进,多部门联动出台《深化新时代江苏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办法》和《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通过采取分级分类培训、主题教研活动、案例培育遴选等举措,推动“三教”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突出改革导向,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如何进一步凸显职业教育的江苏特色和江苏探索,切实为全国职业教育探路,这要求江苏职教人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改革,而不是在已有的条条框框中修修补补:既要强化改革的系统性,明确改革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形成改革的“组合拳”;又要增强改革的精准性,确保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由就业教育转向生涯教育:明晰中职办学定位新转向

当前中职办学定位问题正处于十字路口,学界尚在展开针锋相对的论争,[9]但对于江苏来说,却要在当下做出政策的抉择。2018 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了13.6年,[10]提前实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所提出的目标,即到2020 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 年提高到13.5 年。而江苏2019 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15.3 年,刚刚出台的《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意见》更是明确提出,到2022 年,区域内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从15.5年提升至16 年。这也就意味着,在江苏普通高中高考录取率达90%以上的背景下,中职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将成为提高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的主战场。据统计,2018 年,江苏中职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占比63.31%,[11]而未来几年,这一数据将会提升至75%左右。从这个意义上看,中职办学定位亟待明晰,《行动计划》首次在政策层面提出“由注重培养一技之长转变为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由就业教育转向生涯教育”。这一转向实质上也是在公平与效率这一对命题中进行权衡抉择的结果,正如美国职业教育在20 世纪初期选择了效率优先,20世纪后期选择了公平优先,都有其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时代背景。[12]当前,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热切期望等诸多因素共同推动了中职办学定位的新转向。

(二)基于专业类招生培养: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新变革

实现中职办学定位的新转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根本途径,其核心体现在标准引领。2013 年以来,江苏致力于发挥标准在质量保障中的基础性作用,省级层面研发出106个主干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763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140 个专业技能教学标准等。[13]这些为基于专业类研制人培方案和学业水平考试大纲提供了重要基础。《行动计划》明确,“按专业类开展新一轮中职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标准和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制定及修订工作,新制定的中职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覆盖面达到90%以上”。目前,全省29个中职专业类的系列教学标准编制工作已经启动。基于专业类进行教学标准体系的构建并非改革盲动症,其核心依据有三:其一,传统的细分专业培养与具体的岗位对应,很难适应不断涌现的新产业、新技术和新业态,以及由此带来的变动不居的新职业岗位、新工作任务,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基本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必然选择。其二,从职业院校自主发展和内部治理来看,专业类培养改革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专业育人模式和资源配置的封闭性,通过整合重组专业类平台课程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激发专业建设的深层活力。其三,随着江苏职教高考制度的逐步完善,中高本衔接培养的力度还会进一步强化,这些都要求对当前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业评价等进行新的调整。接下来,需要对一些关键问题加强系统研究,比如专业类组建的逻辑是否明晰,基于专业类的课程体系如何架构,架构的逻辑是什么,升学与就业在目标定位与课程体系上如何兼顾等。

(三)创新产教融合平台载体:重构多主体育人新机制

近几年,国家关于产教融合的政策文件可谓是密集出台,政策的核心在于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总体来看,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似乎并没有多少获得感,他们的共同抱怨依然是政府支持不力、政策导向不强以及行业指导缺失等方面的问题。《行动计划》力图在现有的体制框架下寻求突破,探索诸多促进多主体互动的载体平台,尝试从省级层面建立协调机制,解决产教融合中的集体行动困境。一是推动相关部门和各设区市落实全国首部省级层面校企合作的地方性法规——《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继续协调产教融合型企业、现代学徒制、职教集团等推进工作,在此基础上,跨学校跨专业跨区域整合教学资源,推动学校与企业联合建设一批紧密对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产业学院,推进集聚、集约、集优的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二是成立了11 个行指委,充分发挥行指委与行业、产业联系紧密的优势,依托行指委发布行业人才供求信息,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调研,全过程指导行业人才培养,定期发布《江苏省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吻合度预警报告》。三是书证融通,通过学分银行建设,撬动1+X证书试点工作,依托双高院校选择10个代表性专业,探索开展书证学分互认。

江苏作为职业教育的高地,历来开风气之先,许多改革探索经过理论化的梳理已经融入国家顶层制度设计之中。今天,面对全国诸多省份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局面,更加需要江苏职教人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告别“惯性思维”,着眼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势和规律,久久为功,绵绵用力,为服务“两个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江苏智慧。

猜你喜欢

行动计划江苏高质量
北京市:印发实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2年行动计划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数读江苏
十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数独江苏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数读江苏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认定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