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基础会计教学改革设计及思考

2020-01-02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12期
关键词:原始凭证基础知识点

王 芹

基础会计学是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会计学知识结构的基石。该课程主要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基本技能,以会计核算过程来设计教学内容,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基础会计课程中有较多抽象的专业术语,如借贷、结转、转销等,对于刚接触专业课的学生来说,从未参与过企业的经济活动,难以理解这些抽象的术语及理论。对于理论知识的一知半解,又会导致实践阶段的无所适从,无法完成实践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就造成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的局面。

综上所述,对于基础会计这门课程而言,课程重要性强,教学任务艰巨,而传统的“课堂传授知识,课后知识内化”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分析能力的培养也极为不利。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实用该门课程,迫切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基础会计教学质量。

一、翻转课堂模式

何为翻转课堂?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起源于国外,是近几年来才传入我国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翻转课堂通过转变师生角色以及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使得原来的“先教后学”翻转为“先学后教”的模式。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理念,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只是引导的角色。课前,教师以任务为驱动布置学习任务,并且提供小视频、网络资源以及相关电子课件,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课前即完成知识的积累。课上,学生带着问题和老师进行交流,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疑惑。教师也不再重点讲概念、方法、理论,更多的会讲解重难点以及答疑解惑、组织小组活动,指导学生完成相关学习任务。这种“课外学习知识、课堂吸收内化”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好契合了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述求。

二、基础会计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设计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引入到基础会计授课过程中来,重新设计《基础会计学》课程的相关章节内容,进行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本文参考Robert Talbert 的翻转课堂模式,并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从师生角度设计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框架,具体实施方案见表1:

表1 翻转课堂框架

这个模型将教学活动分成了课前和课中两个部分,而且针对教师和学生有不同的任务要求。课前教师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而且根据教学任务制作“微”视频,提供学习资源,然后有针对性的布置相关练习和思考题;学生则自行观看视频,完成相关基础练习,并进行分组讨论,讨论过程及结果会形成书面记录,并反馈给教师。

课堂上,首先由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任务完成情况,同时针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问题,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进行相互交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组织组内讨论、组间答疑活动,并给学生以适当引导,尽量由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则课堂上集中讲解或个别辅导,分析原因,并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完善。在该教学模式下,授课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项交流,而更多的是双向交流,包括作业答疑、分析评价、课堂测试等环节。

三、基础会计课程中翻转课堂的实际应用

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学科,兼具理论性与应用性,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凭证——账簿——报表为主线,因此填制和审核凭证作为会计工作的起点,其为会计账簿及报表提供最原始数据,是实务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笔者选取“会计凭证”这一章节为代表来阐述翻转课堂教学的实际应用。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本章的教学实际,我们尝试对“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这个知识点进行如下教学设计,见表2。

1.课前阶段

对教师而言,课前最主要的是根据教学设计录制相关的微视频,主要录制内容包括:①会计凭证的概念、作用、种类;②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与审核;③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与审核;④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单个视频时间控制在10-15 分钟之间,每个视频针对特定的知识点,采取案例导入——知识讲解——本章小结的步骤,尽量使得视频内容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制作PPT 课件及教学动画等资源。其次,根据视频内容布置学习任务,主要有知识检查(单选、多选、判断题)和实训任务。具体包括1.分小组收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原始凭证,或者网上搜索相关图片。以备课上使用;2.发放现金支票,要求每位同学完成现金支票的填制;3.给出3 笔经济业务,要求学生编制相关的记账凭证。并且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表2 会计凭证填制与审核教学设计表

学生自主观看视频,阅读教材内容并且结合其他教学课件,解决“什么是会计凭证”、“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填制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相关基础问题,掌握最重要的原始凭证支票的填制,并完成教师布置的知识检查和实训任务。当然,在课前阶段,教师和学生也并非完全独立,两者也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微信、QQ、邮件等方式向教师请教,教师则对其进行一定的指导,从而建立起教师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桥梁。

2.课堂阶段

教师首先花较少时间梳理本章的重难点,并且根据学生所做的单选、多选、判断题目,发现大家都比较容易混淆的一些问题,善于总结归纳共性问题,针对这些共性疑难问题重点讲解。

其次,以小组为单位,请各小组派代表对本组的作业及讨论情况进行汇报和展示,小组之间可以互问互答,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展示收集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原始凭证,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原始凭证有哪些共同特征,归纳原始凭证的基本构成要素,同时让学生了解掌握原始凭证的分类,并对此进行点评及针对性讲解,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然后,教师对于本章原始凭证的填制进行重点讲解,首先通过展示错误的现金支票、增值税专用发票,让学生来进行找茬,然后再展示一张完整填制正确的现金支票,详细讲解并强调原始凭证的填制内容,填制要求及易错点。通过课前自我练习现金支票、收款、付款、转账凭证的填制,再到课堂对错误支票及错误记账凭证的观察,再到教师对如何填制正确支票及正确记账凭证的讲解,学生对这个问题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是围绕该知识点进行快速测评,给出六笔经济业务,分组完成记账凭证的填制,引导大家主动回答问题,有回答错误的题目大家一起探讨,组内或组间答疑,仍然不能解决的,再依靠任课教师来解答和指导。

四、基础会计课程中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分析

本次翻转课堂教学,选择了18 级会计专业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17 级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对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并结合学生的作业成绩、期末试卷成绩等方面对应用翻转课堂模式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本次教学改革结束后,针对参与本次教改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结果来看,有95%的学生都能在课前自主学习微视频,只有5%的同学没有进行自主学习,有82%的同学能够积极参与到组内讨论,通过课前自学和课上答疑讲解,有40%的同学能完全掌握相关知识点,52%的同学认为能够基本掌握,只有8%的学生认为有较多疑问。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否有利于提高你对基础会计的学习兴趣这个问题,30%的同学认为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3%的同学认为比较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12%的同学认为该教学模式一般,只有5%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提高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发现通过翻转课堂,绝大多数学生能主动完成课前的学习,且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相关知识点也能得到较好的掌握,该教学模式在学生中也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和支持,说明整体教学改革的成果是令人满意的。

对两种模式下学生期末成绩的情况进行对比: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期末成绩的分布情况如下(见图1):

图1

2.期末考试平均分和通过率对比如下(见图2):

图2

通过上述的成绩对比,不难看出本次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显著,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五、总结与思考

翻转课堂教学将知识内化的过程融入到课堂,由原来的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再是单纯的课堂上传授知识,而是在课前就需要精心设计整节课堂活动,以内容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应将内容汇报、问题解答、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多种方式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模式运用到“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对财务业务操作能力也具有推动作用。因此,翻转课堂教学对提高会计课程教学质量,对深化会计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通过教学反馈统计也不难看出,这种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也存在诸多挑战,独立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学习动力不足,有些学生课前难以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上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有些基础较差的、性格内向的同学相对比较沉默,教学效果难以在所有层次的学生中得以体现。因此,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都是我们在后续实践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要将翻转课堂顺利引入到基础会计教学中,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需要进行相关摸索,积累经验,营造翻转课堂新局面。

猜你喜欢

原始凭证基础知识点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论会计凭证的审核-原始凭证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原始凭证的规范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浅议会计出纳原始凭证交接单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