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2020-01-02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12期
关键词:会计学讲授原理

张 菊

《会计学原理》是财经院校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同时也是其他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程。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新的会计事项不断涌现,国家相关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也不断更新。对于初学者而言,课程中涉及的专业术语多、理论抽象、核算复杂,学习起来存在一定难度。显而易见,当前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及会计学科的发展。为此,笔者通过多年在教学一线的探索和思考,提出让学生实现课前预习—课堂精听—课后练习—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模式,推进《会计学原理》教学工作的发展。

一、《会计学原理》教学模式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过分依赖教材,不能正确界定教学内容。《会计学原理》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没有任何相关专业知识的储备,让他们理解会计的含义、特征、会计六大要素及核算基础和原则是很难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教学内容过分追求会计知识的系统性,没有安排实践课时,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而有的教师又特别注重个别章节内容的完整性,浪费课时又得不偿失。如在讲授材料采购业务核算时增加材料计划成本核算的内容,讲授投资核算时增加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导致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云里雾里,似懂非懂,产生厌学情绪。该课程学习全部结束后,虽然学生对会计六大要素等这些定义可以背出,考试也合格,但还是不能理解会计工作的全过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我们不得不对传统会计模式的教学内容和效果产生疑问。

2.未进行分层教学,不利于个体发展。传统的会计教学都是一个班统一授课,教学内容相同。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导致对会计知识掌握的层次也不一样。

3.学过的知识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会计学原理》是专业入门课程,学生都不具备任何经验,对这些抽象的定义不能灵活运用,不能将日常生活中的经济业务与所学的知识相结合。当前各高校的实践教学都是在实验室进行的,通过购买财务软件设置实训课程。理论课程结束后,再进行综合会计模拟实训。可见,这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脱节滞后的,且安排是不科学的。

(二)教学方法

1.理论以讲授为主,学生听课为辅。当前的教学方法大多数都是满堂灌的讲授,讲的多学生练得少。学生听与不听,是否消化教师都在讲,完成当节课的教学任务。由于学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堂精听—课后巩固的学习方法,只是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讲课的内容。显然,这种没有效果的教学方法就是在做无用功。

2.实践重局部轻整体,缺乏系统性训练。实践教学是该课程的一项重要教学环节。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对如何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等局部业务练得较多,对编制报表、会计循环整体过程练得较少,缺乏整体的系统训练。在实践过程中都没有创造情景和实物展现,仅凭学生想象,学生没有亲历亲为体验,达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

3.会计核算手段和方法陈旧、过时。当前会计核算手段已从手工转向信息化,传统的收、付、转凭证的填制方法,账簿的登记、科目汇总的形式以及报表的编制,都不能适应现代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会计核算手段和方法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都已失去使用价值。

二、《会计学原理》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

(一)提高综合能力素质目标

培养高尚的会计职业观念,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

(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根据学情现状,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弱,但思维活跃、动手操作能力普遍较强的特点,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要围绕会计职业工作,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执行理论知识够用就行的原则。

(三)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结束该课程之后,应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社会实际中去,具备处理各项经济业务的能力。如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记账、算账、报账等都要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账目清楚,能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提供真实可靠有用的会计信息。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退回并更正补充;对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制度、财务制度规定的收支,不予办理等。

(四)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与社会发展同步

在市场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知识是最为重要的资本。会计这一职业在市场经济时代已经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记账、算账和报账。新经济事项的产生,给传统会计的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冲击,使会计领域在这一新的经济环境下发生新的变化,经济一体化给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毕业后若不继续汲取新知识,具备后续自主学习的能力,仅凭学校掌握的知识很快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讲授专业知识外,还要教育学生具备自主学习、不断创新的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会计学原理》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一)教学内容改革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只要把握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重视并讲清概念,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通俗易懂即可。针对现状把《会计学原理》理论教学内容整合成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会计核算的预备知识。教学内容从会计报表出发,讲授会计的概念、职能、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核算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和会计准则体系等。第二部分:会计案例。主要通过情景模拟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熟悉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掌握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的规则。第三部分:会计方法。通过制造企业的会计资料实例让学生对会计核算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将第一部分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制造企业,掌握投资、供应、生产、销售、分配业务的基本流程和账务处理。第四部分:会计核算组织程序。重新讲授会计基本概念、职能、六大要素、会计假设、会计基本原则等基础理论。运用相关会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对原有的基础理论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建立会计思维。

(二)教学方法改革

改革后的教学方法应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自学、实训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实现教学与实践零距离。

1.内容驱动法:要求学生在每次听课之前,必须根据提纲进行预习。教师根据企业典型经济业务,设计学生需要完成的内容,要求学生进行经济业务分析,培养学生认知、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2.情景教学法: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应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动因,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教师可以选择某一典型的制造企业,将其会计工作场景再现于课堂,贯穿于课堂。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置身会计工作环境当中,通过分组的形式进行岗位分工、各司其责,完成会计循环的工作流程,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和感受力,再经过教师巧妙设问,让学生感受做会计工作的乐趣,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3.讲练结合,边讲边练。会计教学归根结底是一种专业技能培训,《会计学原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会计的核算组程序和方法,即会计循环。程序和核算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程序具有整体性,方法具有局部性。因此,实训中既要重视局部方法的训练,又要重视整体程序的训练。教会学生如何去判断问题的重要性、表达的准确性,以及辨别答案的对与错,了解选择某一种答案所产生的结果。最终让学生学会如何去作选择并承担后果,为后续学习形成一个有效的认知框架。

(四)考核方式改革

根据《会计学原理》课程的知识点内容的具体要求,分别设立综合成绩比例。

四、结语

总之,《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变成主动的自发要求,而且还能培养锻炼他们的自学水平,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效果也大有益处。

猜你喜欢

会计学讲授原理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2016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市会计学会确定2014年度10项研究课题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
祖暅原理的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