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产学创深度融合上拓展大学生众创空间

2020-01-02

武夷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武夷创业项目众创

(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众创空间是一种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1]众创空间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创客空间和创业孵化两项重要功能。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筑梦之旅”的指示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武夷学院多年来以创新创业工作为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对外交流相融合,注重突显自身特色,提供专业化服务,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差异化发展。本文在分析总结武夷学院创新创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产学创深度融合为抓手,积极探索拓展大学生众创空间的新路径,提升支撑平台服务能力,以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增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一、武夷学院众创空间发展潜力分析

近年来,武夷学院以服务地区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为宗旨,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武夷学院大学生众创空间拓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基地优势

武夷学院目前已建成设环境优雅、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管理科学、服务高效的大学生创业基地,该基地以大学生创业者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供创新创业培训、行业分析、融资对接、财务与法律咨询、活动沙龙等一系列服务,为创业者降低创业风险与成本,提高初创企业成活率。武夷学院大学生创业基地立足大武夷、面向福建、辐射全国,孵化了一批有优势、有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生成了一批大学生自主创业实体,已形成了“2个一百”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区格局,即:校内可容纳在孵项目100个,校外辐射企业100家,同时为吸引省内外其他高校优秀创业项目来武夷山落户创业创造条件。

(二)品牌优势

武夷学院大学生创业基地结合南平产业升级、企业创新发展需求,着力打造“开放空间服务、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服务、金融服务”四大创新服务模块,集创新创业第一课堂教学、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创新创业赛事辅导、项目管理服务、社会资源对接等多功能于一体[2],围绕生态食品、旅游养生、生物资源利用、文化创意、智能控制、智慧城镇建设等6大专业打造具有武夷学院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品牌。目前,该基地已形成了开放协同、多元联动的校政企行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成为该校的办学特色及亮点。[3]学校已获得“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示范高校”“福建省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基地”“福建省众创空间”“福建省星创天地”“南平市众创空间”等20多项平台和荣誉称号。

(三)成果优势

武夷学院注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推动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工作成效逐年创新高。近三年,在福建省“创业之星”评选中获奖10项;有15个创业团队获福建省高校毕业生省级创业资助奖励共计近百万元;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赛铜奖1个,省赛银奖1个和铜奖7个,学校被授予第二届、第五届福建省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在南平市优秀创业项目评选中获奖31项,占全市近三分之一。学生在各类学科技能和创新创业赛事中获奖1279项,其中国际级获奖项目共192项,国家级797项,省级290项,全校上下创新创业志气高涨。

二、武夷学院众创空间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武夷学院作为全国百所产教融合示范高校和福建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近年来在大学生众创空间建设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形成了基地、品牌、成果等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与本地产业融合度不高

大学生创业项目业态主要分布在茶、旅游、文化创意、数字信息、竹木产业、教育培训、创意农业等行业,创新创业项目与南平市现代绿色农业、旅游业、健康养生产业、数字信息产业、生物产业、先进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下称“七大产业”)相关的工科专业、与补民生短板相关的急需专业相融合的效果不够理想,尚未形成专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创业项目孵化的良好循环。

(二)服务社会能力不强

大学生创业项目缺乏有效引导,与市场需求、区域优势资源结合的不够紧密。在项目选择上基于南平优势产业、行业痛点、社会综合效应等多方面考虑的不多,未能够较好地服务南平“七大产业”。大学生创业项目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情况,创业项目孵化后未能与社会形成有效衔接的现象比较突出[4],脱离校园后的创新创业项目容易失败,直接导致孵化出园的初创企业成活率低,服务社会经济效益不理想。

(三)平台服务内容同质化

武夷学院大学生众创空间于2015年正式开办并迅速成长,在近五年的发展中体现了一定的服务特色和创造力,但在突破众创空间同质化方面做的不够,未能充分发挥武夷学院茶学、旅游、艺术等特色专业的示范辐射和品牌效应,专业群与创新创业关联发展及产业链深度对接机制尚未形成,服务内容拓展不够,深耕众创空间运营能力效果不甚明显。

(四)科技含量有待提高

武夷学院众创空间科技创新企业仅占入驻企业总数的8%,虽涉及智能农业装备制造、3D打印技术服务、计算机技术服务、应用程序开发等多个行业,但项目质量有待提升。另外,众创空间虽制定了鼓励科技创新项目入驻政策,但落实还不够到位,众创空间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与科研成果联系也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

三、进一步拓展武夷学院众创空间的路径探讨

基于以上潜力分析和对存在问题的思考,为进一步引导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朝着纵深迈进,谋划“十四五”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思路,笔者认为,武夷学院应以产学创深度融合为抓手,从以下五个方面积极探索进一步拓展大学生众创空间的新路径。

(一)在武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上拓展众创空间

武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是武夷学院所在地区最重要的产业基地之一,技术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创新氛围浓厚、发展潜力巨大。武夷学院众创空间应本着与地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双贏”的原则,可在先进制造、数字信息、文化创意产业方向面向地方共建产学创融合的实践教育基地。围绕南平“七大产业”,扶持培育一批与产业融合度高、发展态势较好的电子信息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环境设计服务等专业的创新创业项目,积极与商汤科技、浪潮集团、智云动能、博瑞医学等高科技企业合作,为武夷学院众创空间提供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高新专业技术服务和创业服务。

(二)在专业实践上拓展众创空间

打通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的壁垒,将创新创业实践融入创新人才培养,加强学科专业与创新创业实践的交叉融合和相互渗透。致力将地方产业发展与武夷学院创新创业工作相融合,重点孵化与地方经济产业布局相结合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根据闽北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集群化发展规划,通过服务地方产业链的生态食品产业专业群、旅游养生产业专业群、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群、生物资源利用产业专业群、智能控制产业专业群和智慧城镇建设专业群6大专业群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积极与企业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积极对接地方经济发展项目,为武夷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工程实训和自主创业提供实践平台,在创新创业实务中锻炼他们在企业技术、工艺创新、技术改造方面的专业实践能力。

(三)在特定群体上的拓展众创空间

积极推进特定群体创新创业,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一是鼓励吸引留学生创新创业。武夷学院目前有百余名来自美国、也门、南非、赞比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印度尼西亚、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苏丹等10个国家长期留学生。武夷学院大学生众创空间可以特色项目为抓手,丰富和拓展“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内涵和领域,为留学生开通绿色通道,打造自项目遴选、引导、培育和对接到项目落地孵化和产业化的一套完整服务体系。通过重点项目培育扶持,充分调动留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充分发挥留学生科技创新、自主创新、高端创新生力军的作用,提高众创空间的国际化水平。二是积极帮扶少数民族学生创新创业。武夷学院目前有来自福建、贵州、广西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个少数民族的学生1000余人,是“全省民族团结进步重点区重点单位”之一。学校与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共建合作,建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课题研究项目”,开展文化艺术传承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武夷学院众创空间应充分发挥高校的育人功能,利用区域资源优势、人文特点等将少数民族特色传统文化保护融入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指导学生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把少数民族手工艺、体育竞技、歌曲舞蹈、传统习俗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精髓渗透到创新创业实践的各个环节,树立学生保护文化、多元文化共存共生的价值理念。三是不断扩大女大学生群体创业就业。武夷学院女大学生共有8600多人,占总学生总数的56%,武夷学院大学生众创空间可以中国(福建)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平台为抓手,深入推进“创业创新巾帼行动”,最大程度支持女大学生投身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创新创业领域。对女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专项扶持指导,培育一批女大学生创业能手,辐射带动区域女性就业创业,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同步发展。四是不断加大贫困学生创新创业帮扶力度。不断加大贫困生创业支持力度,协同学生管理部门在政策上给与倾斜,配套各类优惠扶持政策。可结合南平所在区域特色开展贫困生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对于有创业意愿的贫困生全面纳入创业培训,鼓励优秀孵化项目吸纳贫困生入孵创业,指定创业导师全程跟踪指导。

(四)在文旅融合上拓展众创空间

深入挖掘武夷山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融合产品。武夷学院所在的武夷山市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全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万里茶道”起点,正在积极争创全国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发展文旅融合产业大有可为。武夷学院大学生众创空间可将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与武夷山茶文旅品牌相融合,不断探索“文旅搭台,经济唱戏”的具体方式和具体合作项目,为武夷山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带来新思路、新活力。武夷山还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可将红色文化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实践育人的全过程,把红色文化融入创业实践与创新。可借助武夷山老区苏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一批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教学基地,每年培育10支以上“俊波”创新创业团队,以“双百三级创新创业联动”为行动纲领,深入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中心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五)在精准服务上拓展众创空间

整合校内外资源,挖掘校地、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精准化服务。一是建立健全创业扶持奖励机制。通过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项目”评选奖励等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大学生创业项目落地生根。细化武夷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管理办法,不断完善修订评价标准和评审办法,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创新创业积极性。指导入驻企业积极申报各类省市创业项目奖补,争取创业资金和人才支持政策。二是强化校地产学研合作交流。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积极与南平地方优势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符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规律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依托武夷学院众创空间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校地产学研合作平台,探索建立“企业+科研团队”“科技成果入股”等专业化市场化服务模式。三是提供高端且兼具专业特色的孵化服务。深耕创新创业成果与国家战略及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提供研发设计、科技中介、金融服务、成果交易、认证检测等专业化服务。大力鼓励师生共创项目,把课堂延伸到众创空间,把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或商业服务,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结语

高校众创空间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尽管不同高校的办学定位、学科优势、发展思路、区域优势产业不尽相同,但都围绕“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等建设目标,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针对性强、效果直接、模块化的教育引导与服务。我们立足于武夷学院实际,以产学创深度融合为抓手,探索符合新建本科高校拓展众创空间的新路径,以期为同类院校的大学生众创空间建设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和有益启示。各高校在遵循各自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应以培养创新创业创造人才为目标,面向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打造个体升值通道,驱动专创、科创、产创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不同的运行模式和发展路径。

猜你喜欢

武夷创业项目众创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三晋新农人”登台竞秀创新创业项目获赞 第五届“三晋新农人”创业创新竞赛成功举办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联合办公:众创时代的共享与协同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西安市级众创空间可资助30万元
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创业项目现状调查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