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本土化的实现途径研究

2020-01-02田浩人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9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民族教育

田浩人

(吉首大学,湖南吉首 416000)

创新创业教育在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高校已经推进数年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育体系,事实证明在经济发展放缓及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最佳时机。 国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过程中提出了各种优惠政策,特别是为了扶植民族地区发展而在民族地区高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落实。 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本土化研究有助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适应民族地区环境、推动大学生全面成长、满足学生自我发展需求,真正为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作出贡献[1]。

1 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日本东京在1991年召开了创新创业专题国际会议,在会议上围绕创新创业展开了深入讨论,同时给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义,即“培养具有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技术社交管理技能的开创性个性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极强创新与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促使他们在创新创业活动中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面对高校学生,同时也面向全社会,所有正在创业、 即将创业或想要创业的人都可以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之中。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与社会性,它保持了开发性状态,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效结合,确保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的提出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全面展开,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能够有效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既能够鼓舞学生们的精神,使得他们对创新创业保持浓厚兴趣,又能够全面培养学生们创新创业能力,使得学生们的实践意识、实践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高,鼓励学生们更好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有效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问题,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更为广阔的自我展示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围绕意识培养、环境认识、能力提升、实践模拟等方面,教育工作首先要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使得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创业的内涵与特征,通过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形成创业必备能力;环境认知教育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控市场环境,准确寻找适合自己的商机和发展契机,更好地把握机遇和挑战;能力提升教育引导学生们逐步形成洞察力、决策力、组织力、协调力和领导力,逐步形成创新创业活动必须要具备的核心素养;实践模拟教育则主要带领学生们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创业体验之中,通过风险评估、计划书编写、企业申办、创业资金流动等方式模拟创业活动,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

2 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本土化的实现路径选择

2.1 整合学科资源优势,构建本土化课程体系

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在课程开设方面丰富多样,其中既包括了教育学相关专业,同样涉及理学、工学、医学、金融学、管理学等内容,这也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充足的学科资源作为支撑。 在学科资源整合方面既可以构建文理结合的科技创业教育模式,也可以构建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的综合创业教育模式[2]。 例如,南方科技大学在本科阶段实施“2+2”教育模式,针对大一大二学生展开通识教育,学生们在大三大四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具体方向,硕士阶段则可以申请参与“创新英才计划”,学科的全面整合与优势凸显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有效支持。 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可以与当地其他院校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整合自身许可资源优势并注重各个院校间的优势互补,开展具有鲜明特征的创新创业课程,使得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之后就掌握自己的创新创业方向。例如,该校的艺术教育专业是优势学科,针对当前艺术培训市场非常火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艺术培训需求日益增加的现状,学校方面就可以开设“幼儿艺术学校创办”“成人艺术培训心理需求”“艺术辅导班运营”等创新创业课程。

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该校及兄弟院校的现实情况,同时也要结合地区特点与产业优势展开创新创业课程设计。 我国民族地区主要集中于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青海等地,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环境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民族地区的鲜明特色对内地民众充满了吸引力。 师范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要紧密贴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当地优势资源和优势项目为依托,构建起具有本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这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地方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则能够为当地发展输送优秀人才,为国家民族地区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大助力。

2.2 强化教师教育培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能力

民族地区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师范院校教育工作者是其中的中坚力量。当前民族地区创新创业教师师资存在明显短板,很多教师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不强,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本土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教师教育培训保持高度关注,持续推动师资力量强化[3]。 首先师范院校要开展专项培训活动,增加培训频率并延长培训时间,邀请创业成功者对教师展开培训,使得师范院校教师能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核心作用; 其次学校要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家与各行业领军人物不定期到校进行讲座,使得这些人才能够真正融入课程之中,在丰富教师经验的同时带给学生们更加直观的体验,更多机构和团队也将会对示范院校学生创新创业保持较高关注度,进而为学生们提供资金、技术和经验的支持[4]。再次学校方面可以设立创新创业网站,选择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并为师生提供更多交流互动机会,使得国内外的优质教学资源能够被真正有效地利用起来。 最后学校方面可以考虑制定教师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创业创新教育积极性,教师也可以依托专项资金对学生们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扶持,促使教师不断向前进步,在教师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氛围[5]。

2.3 构建三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当前很多民族地区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采取“理论——模拟”的两层教育模式,理论教育是这些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关注的重点,实践能力培养未能有效纳入教育之中,这也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推进。“理论—模拟—实践” 的3 层教育模式逐步递进,从理论到模拟再到实践,学生们能够系统地感受创新创业的全过程,实现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完善与提升[6]。在第一层教学中,教师以理论为基础,以实例为载体,全面展开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创业的成功或失败,通过案例把握创业的成功与失败原因,激发学生们的创新创业动力。在教学中要综合考量成功与失败,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认清创业存在的风险,同时通过理论教育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7]。 在第二层教学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基本创新创业理论,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们模拟创新创业活动,学校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帮扶具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开展创业活动,例如,开展创业大赛,学生们可以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组建创业团队,共同制订创业计划,在学校教师之外还可以邀请企业家参与其中,给予优先发学生多个方面的帮扶,更好地扶持学生创业;在第三层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要以鼓励并引导学生展开体验实践为主,学校选拔优秀学生到企业中深入学习企业管理、 企业运营和产品销售,借助校友力量为学生们创造更多机会[8]。

2.4 以师范院校为主导,建立多元主体生态链

师范院校应该与当地政府建立起紧密联系,民族地区具有地广人稀且少数民族众多的特点,高校与政府的合作有助于更好地把控产业发展方向与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政府能够为学校方面提供教育资源、 政策及资金扶持,学生们的就业方向将更加明确,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得到了弘扬[9]。 社会对学生们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社会媒体在文化传播、价值观与人生观塑造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我国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舆论引导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这也对学生们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10]。 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充分利用企业与媒体优势,为学生们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获得资金与环境支持。大学生的思想变化非常迅速,能够紧紧跟随时代的脉搏,学校方面可以在校园内建立创新创业的社团组织,鼓励学生们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活动[11]。 同时与学生家长展开沟通交流,使得学生家长能够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支持。 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建立起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生态链,真正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合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落实。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民族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我们的民族
题解教育『三问』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