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公平视域下布拖县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2020-01-02邓璃岚杨敏田鹏志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培训学校发展

邓璃岚,杨敏,田鹏志宇

(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四川雅安 62500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19年李克强总理批示指出:“基础教育关系到每一个人,是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国家富强的基础性工程[1]。基础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想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得把握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走向,重点关注最薄弱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坚持问题导向,瞄准问题靶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以“治穷先治愚,治愚先兴教”的理念为指导思想,直击问题要害,破除教育难题,以实现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与公平发展。

1 布拖县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师资队伍建设面临“二量”困境,职后培训体系有待完善

1.1.1 优质师资引进渠道有限,引进留住机制不成熟不完善

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坏在于教师。布拖县地处偏远,经济落后,优质师资流失严重,加上受制于城乡二元结构,城乡教育失衡明显,师资在数量和质量上呈现严重的良莠不齐现象,直接降低了当地基础教育的教学水平。县上采取毕业季高校直招、“县管校聘”教师管理改革、优惠政策等诸多方式引进优秀教学工作者,并积极挽留在任教师,但基于凉山州县的固有缺陷和问题突出的教师编制问题[2],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仍不容乐观,师资匮乏直接导致了地区基础教育的落后。目前其下辖的木尔乡师生比例已经达到了1:30,需要引进更多人才将比例控制在1:24 内较为合理,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

1.1.2 教师职后培训机制不完善,地区缺乏专业教师培训机构

本地教师大多为大中专学历,应试能力差、教学能力有限、教学素质低,无法满足地区学生提升学习能力的需求,导致学生在“公平”的升学考试中处于弱势地位。优质教学资源缺乏、择校费昂贵让辍学务工成了他们的无奈之举。地区政府、学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积极组织教师职后培训,培训次数虽多,成效却流于形式,教师教学能力难以实现突破性提升,无法破除师资匮乏导致的教育困境。此外,基于地区条件有限,缺少专业培训机构,教师培训多以外出交流学习、省市进修等为主,就近培训难[3],可见,建立成熟的教师职后培训机制,鼓励本土企业创办特色培训机构在增强师资力量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1.2 教学屏障局限学生视野,学生均衡发展难

1.2.1 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均衡发展难

课程结构不合理,学生继续深造难,应试教育使得教育质量较低的民族学生遭受学习挫折,缺乏竞争优势。在信息化建设进入快车道的时代,由于地区劣势,学校不仅缺乏电脑设备,还欠缺专业教师,信息课程无法开展,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也没法利用,短时间内没有采用信息化教学的可能。此外,英语、音乐、美术、科学课也甚少涉及,课程安排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全面发展计划,拉开了地区学生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学生的差距,不能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导致他们在后期学习中处于不利地位。

1.2.2 学校基础设施不健全,学生基本需求难以满足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4]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器和均衡器,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布拖县所辖乡镇学校少,基础设施不健全,木尔乡中心小学作为全乡唯一的完小教学点,仅拥有一栋4 层楼的教学楼,一栋学生宿舍,一个篮球场,基础设施不健全是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少的直接原因。此外,该学校还缺乏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器材,最重要的是学校没有图书室,仅有的班级图书角是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唯一选择。书籍缺乏、网络设施不完善等是局限地区学生视野的重要因素,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2.3 家庭教育缺位,家长与学校师生交流甚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善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5]当地家长多在外务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很少有机会和教师交流学生的在校情况,加上家长自身学历不高,能力有限难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课后辅导,从而间接导致家长缺乏对孩子学习、心理情况的持续关注,完全把教导孩子归为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把自己排除在教育孩子的主体之外,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更是对教育工作者造成了莫大的压力,成了阻碍地区基础教育稳步前进的屏障,这是导致大多数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比如,凉山彝区的基础教育水平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教育公平视域下布拖县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整体脱贫攻坚的关键节点,一个民族都不能掉队,教育脱贫是帮助民族贫困地区走完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6],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检验我们脱贫攻坚战略举措实际成效的关键一年,教育脱贫作为稳定脱贫的重要推手,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我们必须依靠基础教育激发民族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实现地区造血式脱贫,帮助民族地区在脱贫过程中重获自尊和自信,最终实现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同向而行、稳步前进,为实现社会进步,教育公平保驾护航。目前,民族贫困地区的政府、家长和学生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意识到了发展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为当地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和物质保障。

2.1 政府革新基础教育治理理念,优化基础教育顶层设计

依托于新时代下的教育改革理念以及国务院关于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上下功夫的基础教育重要批示,地方政府意识到扶贫先扶智的重要性,以刮骨疗伤的自我革命勇气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因地制宜的转变教育治理方式,淡化“政绩观”[7],加强重视程度,致力于实现地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借助乡村群众大会、教师大会积极落实教育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工作,为地区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此外,逐步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和控辍保学政策,重点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地区学生提供教育优惠,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到教育改革红利带来的益处,从而帮助地区人民群众树立起正确、进步的教育观,为地区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好思想基石。2020年是检验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任务之年,要求建成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和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从而更需要以基础教育为突破口,在地方政府革新基础教育治理理念中,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顶层设计。

2.2 学生、家长与时俱进,意识到“读书改变命运”的重要性

21 世纪是一个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时代,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变化中,知识创造财富,不再是空中楼阁。在地方政府切实的政策宣传与解读下,以及国家基础教育水平稳步提升的社会大环境中,村民和学生在与时俱进的思维指引下都意识到了 “读书改变命运”的重要性。读书无用论不再成为当地的主流思想,辍学务工也不再是彝族孩子们的最好出路,继续深造反而成了孩子们的最优选项。政府积极打造教育惠民工程,为彝区等少数民族贫困山区的学生继续求学提供了基础教育保障,同时为他们继续深造提供了选择的机会。读书改变命运成了彝族孩子们心中的至理名言,同时是支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目标。读大学、当教师、做警察的梦想扎根在孩子们心底,茁壮成长。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人民群众的努力下,2020年我们有望完成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建成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和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3 布拖县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政府需持续加大扶持力度,深化地区基础教育改革

地方政府立足于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中的教育保障,依据地区基础教育发展规划,以持续推进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为目标,继续深化当地基础教育改革,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积极构建因地制宜的地区特色基础教育体系,优化好地区基础教育的顶层设计任务。并以线上规划、线下集中教学、资金补助、政策宣传等方式认真落实控辍保学政策,对劝回学生针对性地开展补习、补偿教育,确保一个孩子都不能少,为实现地区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定根基,为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积蓄中坚力量,助力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循序发展。此外,地方政府还应该积极开展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和助学政策落实计划,在加大助学金力度的同时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简化助学金申办手续,为地区贫困家庭申请基础教育资金提供便利,更好的保障地区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对接好学生们的教育需求。

3.2 建设稳定的民族地区乡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

人才建设是经济建设和教育发展的根本[8]。为了实现布拖县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建设稳定的乡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从教育资源的供给端入手,以教师为抓手展开积极的对策建设。在教师选聘改制方面,因地制宜进行“县管校聘”的教师管理改革,实行责任、绩效捆绑制,为当地教师提供适当的晋升空间;在内生力量方面,政府出资资助本地的师范生,制定完善的职前、职后衔接培养方案,大力培养本土化、专业化的教师,激发地区内生力量,实现师资队伍的造血式发展;在教师引进机制方面,与高校建立稳定的对口输入源,鼓励支教活动,以绩效工资制、安居工程、周转房建设等来吸引高校毕业生,确保优质师资的稳定输入,同时强化师德建设,以破除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怪象,留住优质青年教师;在教师培训机制方面,地方政府主持出台因地制宜的职后培训政策,主导制订完整、连续的教师职后培训计划,积极打造优质教师培训工程,建立专业培训机构,开展多级培训计划,并鼓励城乡间,不同地区间学校教师实行轮岗交流,支持优秀教师从事乡村教育兼职工作。

3.3 创新课程安排,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背景下,为了推进地区教育公平,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学校必须从师资力量的多元化和课程设计的多样性两个维度,创新课程安排,优化课程结构,以实现布拖县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中需要优先引进专业对口的优质教师,丰富和完善教师结构;针对性开设英语、信息技术、科学等主干课程,比例性增加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9]。此外,还需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和地区教育经费的支持,有计划地开展地区学校的文体设施建设和硬件设施配置,此外还可以发起爱心书柜、爱心捐物等社会活动,凝聚社会力量,争取社会各界的有效援助,加快布拖县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步伐,助力布拖县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学校还应积极组织课外实践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地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3.4 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一体化教育模式,促进三者形成有效衔接的联动机制

厘清责任归属,明确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分区,构建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社会组织为补充的多主体的基础教育责任分布机制。依托国家政策,以学校为桥梁,鼓励家长、学校、学生开展以学习、生活为中心的交流沟通活动,积极建设三者之间的亲密关系,为后面搭建高效的联动机制做好前提准备。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实现地区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家庭教育的基石打得牢不牢是关键,家长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定位,构建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与教师、子女的交流沟通,双向视角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同时要重视和学校的协调配合,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实现子女健康成长。此外,需要构建互动平台,在合作实践中实现整体互补,增强三者间的互动意识,有效推进家庭、学校和社会一体化教育模式的构建,以实现地区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培训学校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学校推介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