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2020-01-02侯颖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辅导员思政政治

侯颖

(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各种思想文化在国内激荡交流,国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仰与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塑造的重要阶段,也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深刻认识到社会转型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需要落实人文关怀精神,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与道德素养。人是人文关怀的落脚点,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通过关心大学生成长、尊重大学生的观点想法,让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因此,该文基于人文关怀视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路径进行了分析。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1 未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由于思政教师以及辅导员的薪资待遇直接与教学或工作任务、发表文章数量等挂钩,且随着教育不断改革,各大高校不断扩招,由于高校将较多的经费与精力都投放到了设备的购买及学校建设之中,因此虽然学生数目不断增长,但是教师数目却并未同步的增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这些都导致思政教师以及辅导员更关注工作任务是否完成,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主动关心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教学以及思政工作中容易忽视学生各方面的需求,也不能及时解决学生生活上学习上遇到的问题。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位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兴趣爱好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仍采用统一的标准实施,思政教师以及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也没有对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充分分析,仍使用传统工作方法,常采取“说教式”的思政教育,使得大学生产生逆反抵触心理,不利于各阶段思政教育目标的落实,不利于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1.2 以教师为主体地位

很多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将教学当作是自己的工作,认为只要完成思政课程教学任务就是落实了学校思政要求的目标,在思政课程上不够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同一种教育方式去灌输知识,没有仔细关注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围绕学生的真实诉求与人生价值的实现实施[1]。整体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以教师为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主体性。

1.3 轻视师生之间双向交流

良好的交流为思政教师、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了渠道,辅导员以及思政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也有赖于积极的沟通,师生之间有效交流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但当前大部分思政教师以及辅导员在工作中很少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往往习惯用教育者的权威地位向学生灌输知识,仅依靠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的发展情况,片面地强调管理,难以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就难以取得学生的理解与支持,最终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2]。同时,高校缺乏对教师思政教育成效的评价标准及奖惩机制,这也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思政教育只停留在教学内容层面,轻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忽视对于学生心理层面的指导,缺乏对于思政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最终也使得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成效不高。

1.4 思政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大部分思政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在考核时也主要考核学生对思想政治道德理论的掌握程度,却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虽然在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下,高校不断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但由于缺乏经验、思想尚未转变,这些实践活动普遍缺乏新颖的形式,影响了大学生参与思政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

1.5 互联网给思政教育带来冲击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思政教师及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再单纯的通过面对面交流,更多的是利用互联网通过电子邮件、微信、QQ 等进行交流; 思政教师也利用网络空间将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单纯的线下模式转变成线下线上联合教学的模式。互联网给思政教学、师生沟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弊端。第一,师生通过互联网的交流是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进行,缺乏真实感,教师很难从简单的文字交流中发现那些可以从学生的面部、肢体语言以及语气中所表现出来的细微情感,不能及时对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了解;第二,随着互联网普及,高校学生习惯于从互联网空间中汲取各种各样的信息,然而互联网空间中的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存在许多虚假信息及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大学生正处在一个思想塑形阶段,对互联网中的信息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如若没有及时得到辅导员或教师的正确引导,很容易被一些错误信息影响,误入歧途、走上岔路。因此,互联网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第三,互联网使得师生的关系越来越远,师生关系变得淡薄,师生沟通常常流于形式,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培养,更不利于思政教育的开展。

2 人文关怀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方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入人文关怀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文化代表着国家软实力,也是维系人与人关系、民族关系的重要纽带,学生对思想道德理念的认同,首先是对文化的精通。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人文关怀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当人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时,人们会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只有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了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给大学生多一点尊重、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爱,才可以更好地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才能从根本上真正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

另一方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入人文关怀理念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自我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文化多元化趋势明显,文化多元化本质是思想价值观的多元化,这也容易出现道德失范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对道德现象的认知可能会发生偏差,同时在外来消极思想价值观念以及不良文化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出现拜金主义的倾向,出现信仰危机,更加追求功利性,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从人文关怀视角出发关注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关心大学生的合理需求,为大学生就业生活等方面的选择提供合理的建议,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能够培养更多的社会发展和谐风向的引领者。

3 人文关怀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3.1 树立因材施教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成长环境都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以及课外辅导中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采用传统标准化、一刀切的工作方法,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因此班主任辅导员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首先可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对于勤勉、踏实努力的学生,班主任辅导员只需要平时适时关心,在学生失败时教导学生摆正心态,正确认识自己身上的缺点。对于循规蹈矩、随遇而安、不思进取的学生,辅导员、班主任、思政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沟通,同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切入,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避免简单式的说教,告诉学生学业以及就业相关的消息,让学生有紧迫感,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努力进步,引导学生思考未来就业方向并做好准备。对于享乐型、睡到自然醒的学生,班主任、辅导员以及思政教师应该时常提点这类学生,并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学生情况,与家长一同督促学生。

3.2 坚持以学生为本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教师也应该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学生,在工作中要服务于学生的多层次发展,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工作方法等都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都应该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要考虑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尽可能调动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3]。辅导员、思政教师等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将更多的话语权让与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尊重学生的意见,在与学生课堂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发挥引导的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以及课外辅导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思政教育工作目标调整思政教育工作方法与内容,使思政教育工作能够被学生所接受,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3.3 实施平等对话,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当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参与思政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要想改变这一情况就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双方平等沟通赢得学生的理解。首先,思政教师以及其他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淡化自身的角色,应该改变过去高高在上的位置,在课堂上课下主动与学生沟通,主动去询问了解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交流自己在学习及生活等方面的经验与感受[4]。在工作中,思政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帮助学生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实现成长,主动去了解学生之间的热点话题,以此为切入与学生进行交流,主动融入学生的世界中,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考虑到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面临升学以及就业的压力,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的心理问题,辅导员应该鼓励学生学会自我调节,通过班会、专题教育、主题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问题。其次在大数据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利用相关技术,分析学生普遍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通过双向沟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3.4 调整教育方法,重视思政实践教学

人文关怀视角下的思政教育工作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主动调整教育方法,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平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采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关注学生讨论的热点问题。对于比较内向的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采用“背对面”交流方式开展思政教育,使学生可以更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比较外向的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与其进行面对面交谈,并通过情感教育等方法,以理服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但教师与学生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思政教育者要掌握互联网应用过程中的“度”,并及时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尽量规避互联网对于思政教育带来的弊端。除此之外,慈善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加强思政实践教学,例如,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前往历史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师工作坊等地点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将思想政治文化广泛运用到课外实践中,实现思政教育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同时,高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诸如以思政教育为主题的演讲、辩论赛等活动,或者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向学生推荐与思政教育有关的视频、文章,并组织学生进行观后感作文大赛。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可以使学生通过实际参与,亲身实践,加强学生对于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3.5 加强高校心理教育人员的培训,提高思政教育成效

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理论知识往往是通过思政教师传授,而对于心理指导的开展往往是以辅导员为核心,其他教师为辅助,并没有专业的心理指导教师;且由于高校学生数目与教师数目失衡,教师无法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全方面的了解与心理疏导。这都使得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心理指导环节的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因此,要提高高校心理教育人员的能力水平,如请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与心理咨询的方面的知识技能,从而改善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使得沟通交流更有成效;同时,应该组织各高校的心理教育方面的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分享各自在学生心理指导时所遇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使得其他心理指导教师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更高效的处理方法。通过加强高校心理指导方面教师的能力,使高校思政教育更加高效。

3.6 加强领导机制,完善奖惩制度

一个良好高效的领导机制,能够充分发挥领导力量,协调集中各方的力量,全力解决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及学生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给思政教育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同时,一个完善的奖惩制度,通过思政教育效果对于思政教育者的工作进行评价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工资绩效挂钩,推动教师进行思政教育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思政教育成效[6]。

4 结语

传统思政教育理念与方法已经不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趋势,将人文关怀恰当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人文关怀是脚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辅导员等思政教育工作者树立因材施教的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积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调整教育方法,提高思政教育针对性,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辅导员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