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学校体育如何改革

2020-01-02席正阳,刘小棉,郝海龙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体教武术意见

本期嘉宾:

席正阳 沁阳市实验中学校长

刘小棉 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副校长

郝海龙 沁阳市商隐小学校长

李文举 温县赵堡村小学校长

冯 斌 温县陈家沟村小学校长

主持人: 孙 俭(本刊编辑)

导读: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系。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于8月31日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等八大方面提出37 项举措,全方位推动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近年来,我省体育、教育部门在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和阳光体育一小时等活动及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资源融合等方面仍需改进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体育教育重视不够、 学生体质下降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在体校教育中,文化是薄弱环节。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进一步推动体教融合。本期《校长圆桌会》邀请五位校长就“体教融合,学校体育如何改革”这一主题,共同探讨体教融合之路该怎么走。

主持人:其实,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的改革一直在探索中进行。以往体教结合、体教融合,主要是指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培养。这次提出的体教融合,主要指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作为校长,请大家谈谈对此次《意见》出台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意见》的出台将给学校体育带来哪些变化。

席正阳:《意见》 是在宣传健康的人生理念。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小眼镜”“小胖墩”却越来越多; 体育课周周都上,很多学生却连一项运动技能都无法熟练掌握。只有拥有强健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创造生活、享受生活。《意见》为学校体育发展确定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意见》合理优化了各方资源。教育、体育两部门将携手在教学体系、训练体系、竞赛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合理优化各方资源。比如,我校在2015年就开始了足球训练,成为沁阳市校园足球教育先行者,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临着“有劲儿没地方使”的局面。《意见》明确提出鼓励业余时间组织校内比赛、周末组织校际比赛,目标明确了,我们可以把更多精力集中在解决办赛场地、专业裁判等具体问题上。

刘小棉:思想认识是总开关。高水平的行动、高质量的实践,一定来自对规律的精准把握和对政策的深度理解。《意见》再次强调“体教融合”,这是党和国家着眼民族复兴和社会长远发展对教育的一个特别要求。生命是一个整体,要多元、全面发展,“体教融合”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更是对当下社会、 学校和家庭中轻视体育教育现象的正本清源和拨乱反正。作为学校和教育人,我们要结合实际,做好对《意见》的正确解读、准确把握、精准实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郝海龙:《意见》 从国家层面部署体教融合,树立了“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理念,为今后学校的体教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体教融合,理念先行。贯彻落实《意见》,首先要从改变理念开始。学校负责人和体育教师要认清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定位和肩负的新使命,真正增强体教融合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快观念转变。

李文举:《意见》 指出:“学校体育的发展要转变观念,从过去仅仅注重增强体质,向学会、勤练、常赛转变,每一名学生都要学会至少一项体育技能。”看到这一条规定,我感到很兴奋。近年来,我校借助太极拳发源地的优势,携手和式太极武院,打造武术特色教育,2019年成功申报河南省武术特色学校,使武术教育在我校落地生根。体教融合背景下,武术教育一定会在我校蓬勃发展起来,成为学校的新名片。

冯斌:学校体育一度处于“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意见》的出台,我认为至少能够扭转这一局面,让学校和家庭对体育、对孩子的健康重视起来。近些年,我校本着“继太极武术技能、承太极文化精神”的原则,不断加强武术特色建设,《意见》 的出台,极大坚定了我们走武术特色建设与学校整体发展和谐共赢之路的信心。

主持人:长期以来,体育在教育体系中一直没有真正受到重视,体育的作用也被很多教师和家长所低估。那么,我们如何借助《意见》的出台,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强身健体、健全人格?

席正阳:体育本来就是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人为地把二者割裂开来,那培养出来的人,自然很难成为“合格的”“健全的”。

为此,我们一是高度重视。《意见》提出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我们要转变观念,真正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是严格落实。学校要完善体育课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师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开齐开足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三是拓展训练。学校应引入社会力量,有效补充学生在学校体育锻炼的不足,利用社会上的青少年体育运动俱乐部、体育爱好者协会、志愿者团队,引导学生和家长把校外的时间利用好。

刘小棉:体育本身就是教育的内涵之一,是学生身心进步和成长的必需品。

借助《意见》出台,我们一是要真正认识“体教融合”的重要性,将体育和德育、智育、美育、劳育并列发展,真正树立起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二是要切实把体育课程开足上好。“开足”是底线,“上好”是关键。没有“开足”,就不可能“上好”。

三是要创造性地开展对体育的研究,激发和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让每一个人都掌握一两个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使学生愿意活动、乐于运动,健康快乐生活。

冯斌:一是加强学习和宣传。加强对《意见》的学习和宣传,让每一个校长、教师、学生、家长都清楚、理解、认可,进一步提高他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认识。面向学生家长、面向社会,及时宣传报道学校体育活动的相关信息。

二是结合本校实际,认真研究体教融合发展的方法、形式。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做到学期初有计划、期末有总结,定期开展体育研讨活动,研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实现体育和教育双促进、同提升。

三是加大体育投入和储备体育教师师资力量。我校仅有1 名体育教师,另外聘请了“太极春秋大刀王”陈照森、陈家沟太极功夫学校校长陈志伟等12 名校外教练。这样才能基本满足省级武术特色学校建设需要。

四是加强体育社团建设,开设体育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我校体育校本课程已经形成制度化、 常态化。一二年级每周3节,三四五六年级每周4 节。我校建有校级武术社团6 个,每周一至周五的下午放学后进行训练,每次训练时间1.5 小时。

郝海龙:一要深入调研,召开校长、分管校长、体育教师专题会议,明确体教融合的重要意义及作用,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

二要广泛宣传体教融合的发展理念,营造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 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良好氛围,将“提高运动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健全人格”确立为学校体育的工作目标。

三要以体育课堂为抓手,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教学模式,开展多样性的赛课活动。我们通过设计课堂对抗赛,让体育课活起来、动起来,引导学生学会更多的运动技能,培养顽强拼搏、挑战自我、勇攀高峰的体育精神。以足球项目为突破口,开发足球校本课程,在学、练、赛中打造足球文化品牌,实现一校多品。

李文举:一是健全管理制度。未来几年,学校将继续把武术教学作为地方课程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同时,健全武术教学评价与考核制度,确保“武术特色教育”活动有步骤、有计划地持续推进。

二是持续加大投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武术特色教育工作和校武术队的长远发展,学校仍需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师资培训经费。继续充分挖掘太极拳武术资源,不断规范武术套路动作,促进全体师生武术技艺的提高。同时,学校还要组织武术教师到外地参观学习、培训和参加比赛,以开阔视野,提高武术教学水平。

三是形成品牌文化。从武术进校园开始,学校已经建设了操场太极文化墙、武术经典招式墙,先后举办《武术运动安全知识讲座》和教师太极摄影展。下一阶段,我们要积极组织开展以太极为主题的手抄报、绘画、征文、讲故事比赛等活动,使武术教育渗透到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

主持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已经存在多年,此次《意见》也提出要进一步改革,请问在新形势下,这些学校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刘小棉:我认为至少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真正做出成效。在新形势下,这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通过优化运行模式、拓宽训练形式、培养优质师资等方式,科学合理地开展体育传统项目训练,扩大训练的面,提升训练的质,真正为国家培养、选拔出优秀的体育人才。

二是要真正做出成果。学校教育不仅要有实战经验,更要善于将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固化为成果,反过来用这些成果进一步指导今后的工作。

三是真正要做好带动。做好学校研究成果推广,带动周边学校体育发展;做好健身知识宣传,带动周边社区活动开展;开展好亲子互动活动,提升家长健身意识。

郝海龙: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要以此次改革为契机,和周边学校建立联训机制,实现资源、场地共享。经常开展校际交流对抗活动,将“学会、勤练、常赛”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坚持“文化课教学”与“专业培养”两手抓,全面强化教学体系改革,推进学校体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赛、选、论、奖”四步走,促进体育人才选拔更科学、更高效。

冯斌:首先,我认为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改革应当在学校内部扎实落地,学校应当提高认识,重视具体组织实施的过程,重视相关的制度建设和奖励机制。其次,在加强学校内部自身改革的同时,要注重引领周边,推动体教融合发展。最后,要加强传统项目学校之间的交流,采用多种形式,促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管理、发展方面的进一步升级。

主持人:近几年,不少中小学校开设了体育选修课还有足球、网球的专业俱乐部,请各位校长展望一下未来学校体育改革会有哪些新举措。

刘小棉:我认为未来学校体育教育一是在时空上会更加生活化。体育不再是学校教育的一门考试科目,而是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学生不再需要制度去督促其锻炼,而是会像享受美食一样,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二是形式上更加多元化。学校的体育教育不再只是跑步、打球等,更多像花样游泳、瑜伽、体操等融合体能与技能、智育与美育的体育运动项目会进入学校,成为学生日常的锻炼选择。

三是效能上更加个性化。在数据化、智能化时代,每个学生身体的各部分机能都能通过数据得以体现,得到科学分析,学校可以为每个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菜单。总之,未来学校体育教学会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更符合科学规律、社会需求。

郝海龙:一是健全学校体育竞赛体系,构建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学校体育竞赛制度。积极与周边传统体校联系,加大校际间的沟通与交流,以比赛促融合,以融合促发展,稳步推进联合办学。

二是积极与社会力量合作,探索“学校+俱乐部”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足球、篮球、乒乓球”等项目训练,打造优秀运动竞技人才训练营,建立学校后备人才梯队及高水平后备人才训练基地。

三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选派优秀体育教师参加体育技能培训,邀请体育协会、省市退役运动员到校授课,不断提高体育师资水平。

四是完善体育教育评价机制,在“评先晋级、继续教育”等方面予以倾斜,保障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激发体教融合新动能。

李文举:一是整合资源,开发课程。我们按照国家课程计划的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同时充分利用当地武术资源,开发武术课程,编写武术教材,进行课程实施。

二是丰富活动,加强训练。学校把武术趣味操、武术套路以及单练、对练作为学校特色活动项目融入阳光体育,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时间,使武术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

三是严格考核,提升水平。每学期都把学生的武术达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去抓,建立健全《学生武术基本功考核评价制度》,考核的内容主要为简单武术套路、长拳单练、对练以及武术基本功。考核结果纳入学生每学期综合素质报告评价。

四是积极参赛,储备人才。每学期,学校都指定有武术单项比赛,每学年会举办一次大型武术比赛,按年级段进行评比打分,对获奖班级进行奖励。通过比赛,发现人才,储备人才,为高级别的赛事输送人才。

主持人:国家体育总局领导表示,体教融合不仅是把体育和教育两个部门的资源进行简单的相加,主要是一种理念变革。所以,体教融合是指体育和教育在价值、功能和目的上充分融合,共同作用于青少年的成长。

《意见》 的出台必将对青少年体育产生重大积极影响,青少年体育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祝愿各学校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为推进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体教武术意见
中华武术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