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用”型写作教学策略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2020-01-02江苏省昆山市高新区美陆小学王燕南

家长 2020年29期
关键词:习作课文情境

□江苏省昆山市高新区美陆小学 王燕南

一、重视积累,读写结合

部编版教材中新增了对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容设定,这对师生来说也是一次全新挑战。新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和“名著导读”这些全新的版块,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诗歌、寓言、名著等各类文章,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因此,教师在采用“语用”策略授课时,需重点关注写作素材的积累,将读与写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篇好的作文需要相应的事例作为基石,没有素材的文章只会显得单薄无力。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朗读、背诵、角色扮演等多样的课堂形式,巩固学生的知识积累。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课后阅读遇到的好词好句,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习惯。阅读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才能“下笔如有神”。而在写的过程中,仿写和改写又是对素材的二次运用,能把积累的素材用到极致。教学中,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合适的仿写,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记忆,把零散的写作素材再次用起来。而改写更是对落实读写结合这一策略的训练方法。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十课《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就鼓励学生进行改写。这篇课文的结构是典型的总分总,又暗含一年四季变化的时间顺序。课上除了出示更多的四季风景图,我还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对课文进行改写,将小兴安岭的景色作为最佳素材,让学生实现从领略美景到写出美景的转变。

二、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在现阶段“语用”型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调动积累的写作素材,利用已有的体验经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习作八就是很典型的生活化习作教学,习作主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课堂伊始,我以接龙表示高兴的成语引导学生的课堂参与,通过“语用”来完成词语的积累,帮助学生回忆并学习形容高兴的词语。接着,请同学们描述书上的插图,相继指点介绍时应该交代的要素,让学生明白描绘的时候要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了解按一定顺序讲的原则。而后,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拿出自己玩得高兴时拍的照片,上台介绍高兴事。

介绍交流的过程很成功,学生有的再现了冬日堆雪人的兴奋高兴,有的回忆了第一次做蛋糕的激动喜悦,有的展示了周末动物园之行的恋恋不舍,还有的表达了学会骑自行车的欣喜快乐……大家的高兴事各不相同,正是因为体验过了,他们介绍起来滔滔不绝,有声有色。视线转向台下,我发现聆听的学生都对台上同学的介绍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聚精会神地听着。

这时候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玩得高兴的体验,将提供的成语运用到写作中,把当时高兴的心理、语言、动作、神态等充分表达出来。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一次次的回忆中被激发,他们会萌生一种将自己的高兴记录下来的情愫,他们会想写好属于自己的那件高兴事。学生可以从介绍好高兴事进化到写好高兴事,而我们的作文课也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

语文教师应当将写作教学生活化,以日常生活作为参考,将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调动出来,促使学生产生创作的兴趣,用真情实感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感悟,写好自己的文章。通过“语用”完成习作,让学生灵活地将语言运用在口语表达和写作创作中。

三、情境教学,创新表达

每个人只有融入一定的情境中,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如果我们仅仅聚焦在写作技巧的训练,势必会导致学生对写作产生厌恶。如果将生活实际和语文知识进行联系,可以营造出相应的教学情境,实现语言的内化和想象的启发,促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完成创新,进一步强化“语用”型写作。

很多时候学生面对作文会有无话可写的感觉,实际上,生活中处处是写作素材,生活经验比比皆是,因此,我们需要创设出各种交际情境,帮助学生完成表达的创新。三年级的学生受感官影响较大,当他们的眼睛、耳朵和鼻子受到了感染,就很容易产生写作的欲望。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针对学生这一特点进行授课。在对学生进行日记指导时,我便实实在在营造出了拔河的情境,做到了“寓教于乐”。

“语用”型写作教学的课堂上要做好写作素材的积累工作,把读与写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将生活实际和语文知识相融合,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如果想要完成一篇令人耳目一新的习作,就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体会感悟,这样才能写出新意。

猜你喜欢

习作课文情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背课文的小偷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背课文
习作展示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