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戏剧在名著导读课中的实践意义

2020-01-02江苏省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刁莲佳

家长 2020年29期
关键词:名著戏剧思维

□江苏省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 刁莲佳

一、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由于中学生自身年龄发展的特点,尤其是到了高中阶段,孩子逐渐由感性思维转为理性思维,在课堂上,孩子的积极参与度明显下降。而事实上,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应该都是贪玩的,因此一般的教育戏剧课以游戏导入为开头,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孩子能做到“打开身心,灵魂在场,合作创造”。如在《茶馆》的导读课上,设计以“节奏步行”的方式,用多次定格呈现出时代背景下普通民众的众相,也让孩子们在缓步行进的过程中,多次停顿的思考中,从现实走进虚拟场景,全身心地投入名著的时代背景。

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育戏剧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它需要学生调动语言、思维、肢体等各方面全身心参与,因此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肢体协调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审美能力、合作能力等都有推动作用。

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教育戏剧课堂中,戏剧表演是必不可少的,而这又不同于传统戏剧表演有较长的准备时间。课堂上,学生需要在3~5 分钟的准备时间内按照教师要求构建好场景,想好每个人物角色的台词。因为是表演,连语音语调的高低也需要考虑,从而更准确地传达角色的心声。

空间想象能力、肢体协调能力。教育戏剧的教室会有一些器材的准备,但是不可能十分周全,这就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选取类似物件来构建表演场景。在表演过程中,我们强调灵魂在场,但不像专业戏剧表演那么严格,所以学生都非常珍惜这样的表现机会,会竭尽全力“演”到最好。

审美能力、写作能力。文学作品中是有好坏美丑之分的,在自己对名著的创建中,学生自然会融入自己的审美感受。在《老人与海》中,最后的作业是给无助的马诺林写一封信,给他一点去留的建议。当写作变成有感而发时,学生的写作也就自然不再那么困难。

合作能力。名著导读最大的特点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因此你在小组中的角色,配合协调完成任务的过程,让合作学习不再是浮于形式的两三句探讨,而是从争议到协同,从个人到集体的凝练过程。

教育戏剧家李婴宁老师也说过:“戏剧是为生活所用的,在教育戏剧这个安全的环境里,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考、协调沟通、自我表达、同理关怀等能力。戏剧的虚拟环境,给了孩子足够的心理安全,他们再也不会担心课堂的对错,教师与同学的目光。因为在教育戏剧中,没有对错,只有思考与表达,因此孩子的能力也就在这毫无戒备的环境中得到充分挖掘。

三、提升学生思维的品质

张晓华教授认为:“戏剧结构中的情节发展有其现在、过去与未来的序列发展。在任何阶段内都有悬而未决相关发展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就可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深入事件情况内层的思考,了解其中真正的意义。”因此,教师帮助学生建立情境后,学生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推动事件的发展解决问题,或者是为了思考自己与他人思维差存在的原因,就会自然而然地分析与反思戏剧实践活动,从而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与独创性,也正符合了现行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要求。

在《家》的名著导读课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觉新的人物形象,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建构。课堂开始,精心挑选能代表觉新典型事件的梅花、阄团、《新青年》《朱子家训》,引导学生构建生活中较为完整的觉新形象。五组同学各挑选一个主物件的定格表演结束后,教师又邀请每组觉新的表演者以“我是一个怎样的青年……”来阐述自己的表演及观察感受。在这样的思维追踪中,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思考不再局限于个别点的构建,而是不断思考与反思每组中人物的共性与个性,还原觉新的人物形象,使其变得更为饱满、真实。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够自然而然地思考人物性格产生的深层原因,某些矛盾个性在人物身上共存的意义。接着,教师以“教师入戏”的方法,抛出“瑞珏生产”的矛盾高潮,再一次逼迫觉新做出选择。学生的思维又在这样的新一轮抉择中得到提升。课后,当他重新阅读名著时,势必会将主要人物的真实事件与做法比对自己的课堂实践。当比对结果一致时,他会反思自己这样思考的缘由;当比对结果不一致时,他自然又会反思差异产生的原因。在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辩证思考中,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就自然而然获得提升。

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笔者曾对7 所中学的805 位学生进行过分层抽样调查,在“课外阅读时,你一般会选择?”(多选)中,比重最高的小说类、网络浏览类、杂志类分别达到了90.91%、50.91%、78.18%,而名著阅读仅为16.36%。由此可见,教师引导学生读好书,任重而道远。本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三年内共开设名著导读课7 节,课后调查显示,课后原著阅读的普及率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达到了90%以上,这应该是非常可喜的尝试。

总而言之,学生对名著或者其他书籍的阅读,一定不应该是一种陈述性知识的获取,而是在不断研究思考过程中获得的程序性知识。当然,能达到这个目的的方法有很多,但教育戏剧也的确不失为一个值得尝试的手段。

猜你喜欢

名著戏剧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