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青年观探析

2020-01-02崔增辉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广大青年革命

崔增辉

(四川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 61020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56青年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始终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群体。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努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由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接力传承、不断开拓、奋力前进、真拼实干出来的。在奔向新时代、开创新未来的征途中当代青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广泛关注青年,深入研究青年,正确引导青年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青年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其中,毛泽东青年观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础形态,是在其自身的人生经历和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具有丰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

一、毛泽东青年观的形成发展过程

毛泽东青年观亦即毛泽东的青年思想,其形成和发展过程是在顺应时代发展、扎根中国大地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发展观、辩证观来分析、认识和指导广大青年,为广大青年在革命和建设大潮中成长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任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其特定的发展脉络,对其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历史梳理,是探讨毛泽东青年观的基本前提。笔者通过梳理,将毛泽东青年观的历史进程划分如下。

(一)萌芽:青年求学时期(1910-1918)

从1910年秋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至1918年夏在湖南第一师范毕业,毛泽东离乡求学时期,正值帝国霸凌不断、国家政治风云变幻、百姓生灵涂炭的特殊时期。一心向学、志在四方、家国情怀浓厚的毛泽东在这一时期,通过勤读苦学、广泛征友、读“无字书”等方式,展现了自己作为一名青年学子的历史责任与时代担当。不难看出,毛泽东青年观的萌发是从规制、磨炼自身开始的。

1915年5月,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修正案的卖国行径传到湖南一师,一师学生编印《明耻篇》,毛泽东仔细阅读后,批注道:“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2]17此时的毛泽东已经深刻认识到青年在救亡图存中的重要作用,把青年和国家以及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并在致湘生信中指出:“来日之中国,艰难百倍于昔,非有奇杰不足言救济”。[2]18为此,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在长沙各校广发征友启事,寻求意志坚定、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同道青年。通过网罗青年奇杰,博友广见,论及社会、人生、处世、治学等,为探寻救国之道积学存识。

1917年7月,毛泽东同萧子升一道,游乡走社,深入群众,寻读“无字书”。两人历时一个月,步行游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等地。在历次游历中,毛泽东走访拜谒社会各阶层人士,深入了解当下社会的顽瘴痼疾,涉及领域十分广泛。小到对一个传统家庭的微观分析,论其子女的最终属权问题,大到对宗教、封建官僚以及青年人生的宏观探论。通过游历社会,将学校的“有字之书”同社会的“无字之书”相结合,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探寻走向理想社会的可行之路。这一时期的社会调查和实践,也为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理论形成奠定了深厚的根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这一时期就有了具体体现。终归到底,毛泽东青年求学时期就已经厚植了鲜明的实践力行的理念。

(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自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的广泛深入传播,毛泽东逐渐学习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武器,并在思想和实践层面逐步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与此同时,毛泽东青年观也烙下了深深的马克思主义印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下,结合中国国情和广大青年的现实状况,毛泽东青年观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础形态。这一时期,在毛泽东青年观的指引下,无数热血青年以更加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十分笃定的革命意志投身到革命大潮中,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注入了强大青春活力。

1921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就讨论世界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上罗列了五种方法,并在结合中国实际国情指出中国最宜采用的方法中总结道:“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估效果的,故最宜采用。”[3]2此时,毛泽东已经明确无产阶级革命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方法,同广大劳农同志(青年劳农是主力)相结合是取得革命胜利的关键。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毛泽东明确指出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是具有极其强烈的革命性的,“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离开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参加,是不能成功的。”[4]641但是如何界定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是否是革命的或者是不革命甚至于反革命的,毛泽东给出了明确判断标准:“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他们的最后分界仅仅在这一点……真正的革命者必定是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的。”[4]559-560为此,他号召全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一定要将自身同广大工农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股强有力的革命激流来推翻和击垮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沉重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华夏振兴。

1939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5]190那么,什么才算是永久奋斗?在毛泽东看来就是要奋斗到死。永久奋斗的充要条件就是务必使我们的青年拥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毛泽东总结中国青年运动自五四运动以来就有两股势力:一股是革命的势力,一股是反动的势力。如果革命的势力不坚定,就有可能变成反动的势力。因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始终坚持青年在革命中的先锋队地位,要求青年同志坚定政治信仰,鼓励与引导广大青年在革命实践中和工农大众结合在一起,汇聚力量,团结一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逐步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三)成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深入开展,为了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和推动国家快速发展,毛泽东更加注重青年的全面发展。这一时期,毛泽东充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着重论述了青年的成长发展、青年组织等问题,为培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接班人提供理论指南。至此,毛泽东青年观逐步发展成熟,形成了内涵丰富、蕴意深刻、系统完备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毛泽东认为,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时代,青年应该是最积极、最有生气、最爱学习、最少有保守思想的社会力量。因此就要特别注意青年的特点,不能简单地将他们一般化对待。唯有如此,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挖掘青年的潜力,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贡献出最大的力量。首先,毛泽东在1953年接见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时明确强调青年工作一定要照顾青年特点,要特别关注青年的特殊利益,要充分兼顾青年的学习、工作和娱乐、体育、休息两个方面。辩证地看待各个部分在青年成长发展中的作用,注重德、智、体全面统一协调发展。同时充分肯定了青年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当中的巨大作用,他指出:“无论工厂、农村、军队、学校的革命事业,没有青年就不能胜利。中国青年是很有纪律的,他们完成了党所交给的各项任务。”[6]83其次,毛泽东始终对青年人寄予厚望。1957年毛泽东率团访问苏联期间,他不辞劳苦,专门抽出时间会见留苏学生,并结合当下实际勉励留苏青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这一时期,毛泽东曾多次召集有关部门讨论研究青年团的有关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党如何领导青年团的工作,一个是青年团如何做好自身工作。毛泽东认为,目前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阶段,青年团除了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外,还应该独立开展自己的工作,也就是要充分考虑青年的特点,多为青年着想,做出适当的规定。总之就是一个目的,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1952年8月23日晚,毛泽东在中南海召开会议,讨论青年团中央第三次全体会议的有关问题时指出:“青年共同的普遍的经常的任务是学习,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文化、科学、技术。还要注意体育,一定要把青年一代的身体搞好。”[7]589因此,青年团在开展工作时,要将广大青年的身体、学习、工作辩证统一起来,不偏废任何一方。因为这三者是统一的有机体,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毛泽东青年观的主要内涵

毛泽东结合时代特点,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革命和建设中对青年做出了科学研判。毛泽东青年观的主要内涵围绕着正确认识青年、科学把握青年和教育引导青年三个基本面深入展开。正确认识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把握青年在成长发展中的一般性与特殊性,教育引导青年在革命和建设中坚定正确的政治道路和运动方向等是毛泽东青年观主要内涵的具体体现。

(一)正确认识青年

毛泽东根据时代特征和实践经验对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出了科学研判。工农群众作为中国革命的主体力量,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青年工农又是工农群众中的中坚力量。毛泽东深谙此意并认为,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青年都是作为人民革命的一个方面军,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军而存在,是整个社会中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群体,在社会发展变革中发挥着先锋作用。1929年,毛泽东在总结土地革命斗争经验时指出:“劳苦青年群众占人口百分之三十以上,在斗争中他们又是最勇敢最坚决的。”[3]99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毛泽东就动员广大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要深入到工农群众当中去,把占全国百分之八九十的工农大众串联起来,动员起来,组织起来,要充当革命力量中的组织者和排头兵。这就充分肯定了广大青年在革命中的先锋带头作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寄语广大青年。他讲到,青年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将来的国家将由你们来管理。这是毛泽东对青年未来寄予的崇高期望,引导青年认识到自身对国家的主人翁地位,继承和发展老一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成长为一名素质过硬、本领过强的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科学把握青年

科学把握青年在成长发展中的特殊规律,辩证对待广大青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是毛泽东青年观主要内涵的重要方面。青年处在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有着自身特殊的成长规律和利益诉求。毛泽东始终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科学分析和把握青年。他认为青年是整个社会当中最积极、最有生气、最爱学习和最少有保守思想的群体,同时又认识到青年人大多缺乏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这是青年人共有的特殊规律,需要特别重视和高度关注并加以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将青年视为国家的精华,尤其是进步青年亦为抗战之至宝。他激励青年在抗战中,不仅要把协同全国人民坚持统一战线,建立平等自由的共和国作为自身的一般任务,同时也要积极争取自己的特殊利益,如学习和教育,青年人的民主权利,青年组织和青年团体的自由等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勉励广大青年要身体好、学习好和工作好,好好为人民服务。与此同时,他特别指出青年人就是要活泼一些,充满朝气一些,这才符合青年人的特点。

(三)教育引导青年

教育引导青年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运动方向等是毛泽东青年观的本质内涵。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毛泽东都极大地肯定青年所具备的革命性。但是,只有革命的激情还远远不能够支撑起中国革命的重任。毛泽东依据对青年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教育引导青年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在延安模范青年颁奖大会上殷切指出“青年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并且反复嘱托青年的政治方向不但要正确,而且一定要坚定,要始终不移。唯有如此,才能够树立信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又提出了“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的著名论断,为青年在政治上的进步提供了理论指导。树立了坚定的政治立场,还要引导教育青年正确的运动和发展道路,这样便健全了青年成长发展的思想和实践的双路径。关于青年的运动方向和道路,毛泽东始终一以贯之教育引导青年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是共产党的根脉所在,我们的青年必须树立群众意识,这是我们党在革命和改革中积累的最宝贵的经验和法宝。毛泽东教育青年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和发动群众,在人民群众中学习和实践。毛泽东提出的判断一个青年是否是革命的唯一标准——是否愿意并实行和广大工农群众相结合,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三、毛泽东青年观的核心特质

通过对毛泽东青年观纵向的历史梳理和横向的内容探析,不难发现,毛泽东青年观在顺应时代之需,扎根中国大地的基础上,彰显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本质的核心特点,并且经受住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经过总结归纳,笔者认为,毛泽东青年观蕴含了三个核心特质,即革命性、实践性和辩证统一性。这三个核心特质凸显了毛泽东青年观的现实生命力和理论穿透力。

(一)革命性

革命性是毛泽东青年观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在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当中所突出的革命性。在推进中国革命事业,促进人民群众实现解放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深入领会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革命特性,激发广大青年同志坚定革命立场,永怀奋斗意志。

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保持革命性的先决条件。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讲到:“就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说来,就需要一个如共产党这样的革命党。”[8]811共产党的革命性也就必然要求广大革命同志具备坚定的革命性。具备坚定的革命性必然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因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失去了灵魂,遑论革命?毛泽东曾多次强调,青年尤其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对时事政治的学习,努力改造自己,锤炼革命意志。

永久奋斗是革命性的鲜明体现。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青年运动时就曾指出,中国的青年运动是有“永久奋斗”的革命传统的。1939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号召青年要永久奋斗,就是要持之以恒,奋斗到死。否则“先锋队”就有可能转变为“逃跑队”。没有永久奋斗的革命意志,在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大潮中,不乏会有中途变节之人的存在。这是毛泽东在吸取历史教训,总结青年斗争经验中汲取的宝贵经验。毛泽东自身就是永久奋斗的模范。自青年时期开始,他始终满怀革命意志和斗争精神,将其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给了共产主义的光辉事业。

(二)实践性

实践性是毛泽东青年观的核心属性。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就是实践的观点,他要求我们要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必须亲口尝一尝。在毛泽东青年观中,他坚持贯彻了实践的观点,并对广大青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毛泽东青年观来源于实践。青年求学时期的毛泽东就特别注重调查研究,深知实践的重要性。他先后四次同挚友一起,组织长时间的社会游历,寻读“无字之书”,了解百姓民生,以便更好地和“有字之书”相结合,从而探寻救国救民之道。在任一师附属小学主事期间,他在教学方面大兴改革,开设园艺、畜牧、印刷等实践课程,要求学生注意社会实际问题,同社会实践相结合。此后,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始终以社会主要矛盾为现实依据,对青年提出相应的实践要求。他指出:无产阶级事业的接班人,是在广泛开展的群众斗争中产生的。因此,必须要经受得起实践的考验,要在革命的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起来。

其次,毛泽东青年观又服务于实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倾注全力培养政治、军事和文艺方面的抗战青年人才。他倍加关心抗大青年的学习与生活,大力支持安吴青训班以及鲁迅艺术学院。在陕北公学第二期开学典礼上,他送给青年学员们两件礼物,一件是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一件是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这些行动与举措为广大青年深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打下了深厚的理论根基,注入了强大的现实动力。建国以来,毛泽东注重青年特点,强调青年要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努力为人民服务。在他的号召下,广大青年满怀激情,鼓足干劲,投入到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大潮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三)辩证统一性

辩证统一性是毛泽东青年观的基本属性。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辩证统一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属性。毛泽东深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谛,在认识青年、分析青年、教育青年、指导青年的过程中,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思想。

青年时期,毛泽东在致黎锦熙的信中提到,体魄和精神不能两全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身心可以并完”。此时的毛泽东认识到身体和精神是一个健全人的两项重要指标,只有做到“身心并完”,才得以全面发展,才能够经受得起革命中的大风大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看到青年所具有的强烈的革命性,同时认识到,青年由于人生经验的缺乏,对政治立场的领悟亟需引导。为此,中央开办抗大、安吴青训班等来教育广大青年坚定革命意志,站稳政治立场,将青年的革命性同政治性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发挥青年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建国以来,毛泽东多次强调,青年团的工作一定要注意青年的特点,结合青年实际开展团的工作,辩证地看待青年的身体、学习、工作,并勉励广大青年好好学习,努力为人民服务。

由此可见,毛泽东青年观始终结合实际,辩证的认识青年、分析青年、教育青年。在青年的成长发展道路中,综合考虑并充分肯定青年的现实价值和未来价值,把青年的现实价值和未来价值相统一,将青年培养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四、毛泽东青年观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青年观是在毛泽东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中不断总结丰富完善的青年理论,先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两大跨时代的历史钩沉,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现实价值。理论终归是要服务于实践的。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因此,继承和弘扬毛泽东青年观的革命性、实践性和辩证统一性精神,对教育引导当代广大青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继承与弘扬毛泽东青年观的革命精神

继承和弘扬毛泽东青年观的革命精神有利于培养青年的政治意识和创新本领。首先,继承和弘扬毛泽东青年观的革命精神对于当代广大青年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意识具有重要作用。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我们发出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角。这个“再出发”是不忘初心的再出发,是有历史传承的再出发。因此,广大青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承和弘扬毛泽东青年观的革命精神,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做一名有灵魂的新时代青年,为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梦想奉献自己的力量。其次,继承和弘扬毛泽东青年观的革命精神,有利于广大青年充分发挥创新本领。毛泽东认为“革命非兵戎相见之谓,乃除旧布新之谓”,除旧布新便为创新之意。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不同的矛盾存在,但破解矛盾的关键一招却有共性存在,那就是结合时代主题的创新之法。我们当下所处的时期,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改革发展正处在攻坚克难、闯关夺隘的重要阶段。广大青年是攻坚克难、闯关夺隘的排头兵和先锋队,唯有扛起创新这面旗帜,我们的改革发展方能行稳致远。

(二)继承和弘扬毛泽东青年观的实践精神

继承和弘扬毛泽东青年观的实践精神有利于当代青年的全面发展。社会实践包含了生产活动、政治生活、科学文化以及艺术等等社会存在的种种活动,其作为增长见识的重要渠道,对于缺乏人生经验的青年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成长方法。毛泽东认为仅有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没有深入群众的实践就不能算是一个完全的知识分子。那么,怎样才算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唯有深入到实际工作当中,将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才行。凡此种种,均需在反复实践中,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得到智明真理,也就是做到“知”和“行”的统一。当下中国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革和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在中华大地这片沃土上,为广大青年提供着广阔的实践平台。近年来,党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专项等等举措都为广大青年扎根基层,深入实践提供了多条路径。新时代,继承和弘扬毛泽东青年观的实践精神,使广大青年能够弯下腰、俯下身,在新的历史机遇和责任担当中肩负起时代使命,将伟大事业和脚踏实地统一起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添砖加瓦。

(三)继承和弘扬毛泽东青年观的辩证统一精神

继承和弘扬毛泽东青年观的辩证统一精神有利于我们实事求是地开展青年工作。辩证统一性要求我们全面看待问题,综合考虑问题,最优解决问题。毛泽东无论在青年成长、青年学习、青年工作、青年发展等方面都十分注重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和解决青年问题。他把充分信任青年和严格要求青年相统一,把开展青年团的工作同青年特点相统一,在充分认识青年,辩证分析青年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指导青年工作。新时代,青年的学习、成长、工作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也随之产生了新的时代特点。比如,新时代,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青年对社会转型期的接受能力、青年的就业观等等当前青年所面临的现实问题都需要我们坚持辩证统一精神,认真加以研究。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事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共青团以及众多青年组织作为党联系和组织青年的桥梁和纽带,继承和弘扬毛泽东青年观的辩证统一精神,充分认识新时代青年的鲜明特点、辩证分析新时代青年的成长发展、科学开展对新时代青年的相关工作,对于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新青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广大青年革命
从“一个为何、两个如何”微观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路径
新发展阶段要践行“两个维护”
机械革命Code01
新青年志在四方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颜色革命
学雷锋要有新发展
这是一个深得青年之心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