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有十失”可鉴戒
2020-01-02王荣华
王荣华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树老根多,人老病多。”身体这个“机器”用了几十年了,磨损了,这里那里出毛病在所难免。人到老年,随着生理机能逐渐衰弱,新病旧恙常会齐上门。真正无病寿终的人很少。对待疾病,我们只能相信科学,相信医生,相信自己,积极治疗。老年人对待病痛既不能忽视怠慢,也不可惶恐不安,可贵的是要持有一颗平常心。清代著名医家尤乘的“病有十失”论,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反面鉴戒,现摘录出来供老年朋友们学习体悟。
尤先生说:“病有十失:骄恣率性,不遵戒忌,一也;轻命重财,治疗不早,二也;听信巫祷,广行杀戮,不信医药,三也;讳疾试医,言不由衷,四也;不善择医,信人毁誉,或从蓍卜,五也;急欲速效,旦暮更张,杂剂乱投,六也;索即写方,制炮失宜,私自加减,七也;侍奉不得人,煎丸失法,怠不精详,八也;寝兴不适,饮食无度,九也;过服汤药,荡涤肠胃,十也。”(《寿世青编·卷下》)
作者指出,人患病之后,治病有下列十个方面的过失:为人骄傲放纵,恣意任性妄为,不遵守医生所嘱的治病禁忌,这是第一大过失;为人吝啬,不看重生命而太看重钱财,不肯花钱及早治病,这是第二大过失;听信巫术神婆的祷告,广泛杀戮生灵去祭祀鬼神,而不相信医药,这是第三大过失;忌讳说出疾病实情,却要试探医生水平高低,说话很不诚恳,这是第四大过失:不善于选择高明的医生,只听信别人对某某医生的褒贬和毁誉,或者喜欢用占卜手段来做出决断,这是第五大过失;急切地想要见到疗效,只求疾病迅速痊愈,一早一晚之间频繁更换医生,盲目乱用各种方剂,服药极其杂乱,这是第六大过失;急切地向医生索取处方,因要得太急医生没有辨证就写的处方,又不恰当地炮制,私下里进行加减药物,这是第七大过失;选择侍奉的人不合适,煎药方法不对,懒散懈怠,对煎药事宜不详精,这是第八大过失;起居作息都不适宜,饮食没有节制而饥饱无度,这是第九大过失;服食药物过多过杂,肠胃受到损伤而影响消化功能,这是第十大过失。
本篇专论患者治病的十大过失,很能发人深省。诸如此类的过失,都会妨碍疾病的正常治疗。广大患者尤其是老年病人,一定要下定决心克服此类过失,自然可以提高疗效,并有利于病体的康复。本篇文字十分简短,但对各种治病过失分析得却很透彻入微,至今仍然能给人们特别是给老年朋友提供十分有益的启示。
根据本人的学习体悟,有如下几点应该特别注意:①珍惜生命,未病先防,有病早治。老年人应保持豁达宽容的心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均衡,克服不良生活习惯,按时作息,规律生活,定期到医院全面检查身体,及早发现疾病,掌握最佳治疗时机,绝不可拖延。专家指出,医学发展到今天,绝大多数疾病都是可以治愈的,几乎所有的癌症只要能在早期发现和进行及时合理的治疗,很多病人都可以治愈。②尊重医生,搞好沟通,恪遵医嘱。要诚实地告知病情而不可讳疾忌医,让医生准确了解已有疾病的病情变化情况,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要相信医生而不可频繁地更换主治医生,特别是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绝不能病急乱投医、病急勤换医。同时起居作息要有规律,饮食必须有所节制,哪些食物是需要忌口要听医生的。如糖尿病人要慎吃糖;高血压患者应少吃高脂肪食物;肝病患者勿饮酒;肺结核病人勿吸烟……调心态,管住嘴,迈开腿,争取早日康复。③平时不可乱吃药,服药一定要遵医嘱。老年人身患多种疾病,自然离不开药物。但老年人吃药要格外慎重,遵医嘱服用,不能凭自己经验感觉或他人介绍就买药来吃,更不能盲目相信“小偏方治大病”。口服药也有多种剂型,如片剂、胶囊、口服液、颗粒剂、散剂、冲剂等,饭前服还是饭后服,该吞服还是咀嚼,单独吃还是同时吃,等等,大有讲究。是药三分毒,老年人代谢能力差,药品的有害物质在体内积聚吸收,对老年人健康的损害有时比疾病本身还要大。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三分治七分养”。面对病痛,你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吗?以平常心对待病痛,病痛又能奈我何!
小贴士
尤乘,清代医学家,字生洲,吴门(今江苏苏州)人。自幼习儒,喜欢涉猎医书,其表伯邢层峰为世医,尤氏常往请教,多得指点。弱冠时拜李中梓(士材)为师学医,后又遍访名医,并跟随京城名师学习针灸,曾出任太医院御前侍直三年。辞官返乡后,复与同窗蒋仲芳共设诊所,广施针药,救治甚众。
尤乘提出以疗心、勿药调养五脏作为祛病良方和延年的妙法,蕴藏了中医养生的精髓。他认为“疗身不若疗心”。病由心生,因此只知治病而不知治心是在舍本逐末。思虑过度,就容易伤及心血,而心血不足又会影响到脾的运化,造成少食、腹胀、身体乏力等“心脾两虚”的症状。而药起到的作用只有一半,另一半在于心药。另外,他提出“勿药可养五脏”之说,以不用药物的自然疗法来保养五脏,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著有《寿世青编》《勿药须知》《脏腑性鉴》《尤氏喉科秘书》《食治秘方》,并对老师所撰的《诊家正眼》《本草通玄》《病机沙篆》进行增补,还修订明代贾所学的《药品辨义》,为传播李士材学术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