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尚书·金縢》天降异象时间考述

2020-01-02王怡清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周公尚书司马迁

王怡清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 273100)

《尚书·金縢》记录了天降异象一事。由于《尚书》对时间上的描写十分简略,因此,对于天降异象发生的时间,有不少争议,大致有如下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天降异象发生在周公死前,代表人物是孔安国;另一种观点认为,天降异象发生在周公死后,代表人物为司马迁。学者们对于天降异象发生时间的看法不同,也造成了对《金縢》篇存在不同的解释。

一、学者对于《金縢》的解读

《尚书·金縢》篇载: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书,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王执书以泣,曰:‘其勿穆卜!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人弗及知。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国家礼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1]115-116

孔安国认为,天降异象这件事发生在周公死前。他在《尚书·金縢》“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国家礼亦宜之”下注曰“周公以成王未寤,故留东未还,改过自新,遣使者迎之”[1]116,表明周公因为成王的误解,避居洛阳后一直没有返回,成王改过自新后,派遣使者将周公接回国。其中,孔安国还指明“新逆,马本作亲迎”[1]116,即成王亲自迎接周公。

与孔安国持有的相同观点在《越绝书》、“清华简”与徐干的《中论》中可以见到。

《越绝书·越绝吴内传第四》曰:“周公乃辞位,出,巡狩于边一年。天暴风雨,日夜不休,五谷不生,树木尽偃。成王大恐,乃发金縢之柜,察周公之册,知周公乃有盛德。王乃夜迎周公,流涕而行。周公反国,天应之福。五谷皆生,树木皆起,天下皆实。此周公之盛德也。”[2]80《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曰:“是岁也,秋大熟,未获,天疾风以雷,禾斯偃,大木斯拔,邦人□□□□弁夫□,以启金縢之匮。王得周公之所自以为功以代武王之说……王布书以泣,曰:‘昔公勤劳王家,惟余冲人亦弗及知,今皇天动威,以章公德,惟余冲人其亲逆公,我邦家礼亦宜之。’王乃出逆公,至郊。是夕,天反风,禾斯起。”[3]158许慎《说文解字》中:“逆,迎也”[4]34,清华简中“惟余冲人其亲逆公”也能与孔安国注《尚书·金縢》“新逆,马本作亲迎”相互印证了。另有东汉徐干《中论·智行》中记载:“昔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居摄。管蔡启殷畔乱,周公诛之。成王不达,周公恐之;天乃雷电风雨,以彰周公之德,然后成王寤。成王非不仁,厚於骨肉也。徒以不聪叡之故,助畔乱之人,几丧周公之功而坠文武之业。”[5]36

这些文献中所呈现出来的观点,与孔安国相同。他们都认为成王听信他人谗言,怀疑周公有谋逆之心,周公避居东方,天降灾祸以彰周公之盛德,成王启金縢后,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亲自将周公迎回。

而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周公卒后才发生天降异象这件事。《史记·鲁周公世家》云:“周公卒后,秋未获,暴风雷雨,禾尽偃,大木尽拔,周国大恐。成王與大夫朝服以开金縢书……成王执书以泣曰:自今后其无缪卜乎!昔周公勤劳王家,惟予幼人弗及知。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徳,惟朕小子其迎,我国家礼亦宜之。”[6]501

如果确如司马迁所言,周公死后天降异象,那么此处会产生疑问,既然周公已死,“惟朕小子其迎”[6]501,“迎”的又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在其他与《史记》持相同观点的文献中可以找到答案。“迎”的是礼制。

《汉书·杨胡朱梅云传》云:“昔成王以诸侯礼葬周公,而皇天动威,雷风著灾。”[7]2925《汉书·儒林传》云:“昔周公薨,成王葬以变礼,而当天心。”[7]3605《白虎通疏证·封公侯》云:“周公身薨,天为之变,成王以天子礼葬之,命鲁郊,以明至孝,天所兴也。”[8]156《白虎通徳论·丧服》云:“养从生,葬从死,周公以王礼葬何?以为周公践祚理政,与天同志,展兴周道,显天度数,万物咸得,休气允塞,原天之意,予爱周公与文武无异,故以王礼葬,使得郊祭。《尚书》曰:‘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下言‘礼亦宜之。’”[8]532《后汉书·左周黄列传》云:“昔周公摄天子事,及薨,成王欲以公礼葬之,天为动变。及更葬以天子之礼,即有反风之应。”[9]2027《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云:“昔周公葬不如礼,天乃动威。”[9]2141

上述文献表明,周公死后,成王准备使用诸侯的礼仪来安葬周公,成王的这种做法不当天心,故而天降异象,成王醒悟,即更换天子之礼来安葬周公。“惟朕小子其迎”[6]501,此处的“迎”即迎接礼制。

通过对比两派学者的观点可以发现,对于“惟朕小子其新逆”这句话,两派学者都认同“逆”即“迎”。不同的是,孔安国一派,认为“迎”的是周公;司马迁一派,认为“迎”的是礼制。因为司马迁跟从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的缘故,前人多据《史记》以辨《尚书》之今古文。现在看来,这种看法是存在问题的,通过对比孔安国《尚书·金縢》的注与《史记·鲁周公世家》就可以看出,虽然司马迁跟从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但是司马迁与孔安国的观点并非完全一致。

二、学者们产生分歧的原因

对于同一历史事实不同史书存在着矛盾的记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司马贞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成王与大夫朝服以开金縢书”下注曰“《尚书》武王崩后有此雷风之异,今此言周公卒后更有暴风之变,始开金縢之书,此不然也。盖由史迁不见古文尚书故谬尔”[6]501。司马贞认为,司马迁将天降异象写在周公死之后,是由于司马迁没有看过古文《尚书》。

司马贞的这种看法显然存在问题。孔安国于鲁壁中得古文《尚书》,司马迁师从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大概率是看过古文《尚书》的。

东汉王充则认为,对《金縢》解释的不同,是由于学者们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研究的内容、方法不同,因而分成了今文家和古文家。他在《论衡·感类篇》中指出:“《金縢》曰:‘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当此之时,周公死,儒者说之,以为成王狐疑于葬周公:欲以天子礼葬公,公,人臣也;欲以人臣礼葬公,公有王功。狐疑于葬周公之间,天大雷雨,动怒示变,以彰圣功。古文家以武王崩,周公居摄,管、蔡流言,王意狐疑周公,周公奔楚,故天雷雨,以悟成王。夫一雷一雨之变,或以为葬疑,或以为信谗,二家未可审。”[10]283

王充指出,古文学家认为,周公代政,管叔、蔡叔传言周公要篡位,成王对周公起了疑心,故而周公避居东方,天降雷雨彰周公之徳,使成王醒悟,迎回周公;今文学家认为周公死后,在安葬的礼制方面,成王不知该用天子之礼来安葬周公还是用臣子之礼来安葬周公,成王在考虑的时候,天降异象。

王充的观点可以得到印证。

伏生是今文学家,欧阳生跟从伏生学习今文《尚书》。欧阳生的完整作品已不可考,但在清代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可以看到欧阳生的《尚书欧阳章句》一卷。

《玉函山房辑佚书·尚书欧阳章句· 金縢》“秋大熟,未獲,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其下有注“成王狐疑於周公欲以天子礼葬公,公人臣也,欲以人臣礼葬公,公有王功。狐疑於葬周公之间,天大雷雨动怒示变以彰圣功”,“王出郊,天止雨,反风,禾则尽起”下有注曰“开匮得书,觉悟泣过,決以天子礼葬公,出郊观变,天止雨,反风,禾尽起”。[11]384

通过《尚书欧阳章句》可以发现,师承于伏生的今文学家欧阳生也认为天降异象是发生在周公死之后,是因为周公死后成王葬周公的礼制存在问题,故而天降异象。

马国翰在《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提到“赐引书語亦並辑入其他,引三家及今文家说,不能区別,各辑录之。郑康成‘书赞’讥欧阳氏失其本义,郑师祖孔氏古文学,故有此论”[11]382马国翰在此处指明,郑康成不认同欧阳生的看法,是因为郑康成师承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

因此,通过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也能够佐证对于《尚书》解读的不同是由于学者们处于不同的学派。

三、据“昔”字训诂管窥天降异象时间

对于天降异象发生时间的两种看法,似均有一些道理,所以都有不少研究者追随其后,加以申说附会。但正确的理解只能有一种,到底哪种意见更符合事实需要进一步考察。

王充认为,研究《尚书》的人将天象与人联系起来,是有问题的。他在《论衡·感类》中指出:“《书》家则谓天为周公怒也。千秋万夏,不绝雷雨。苟谓雷雨为天怒乎?是则皇天岁岁怒也。正月阳气发泄,雷声始动,秋夏阳至极而雷折。苟谓秋夏之雷为天大怒,正月之雷天小怒乎?雷为天怒,雨为恩施。使天为周公怒,徒当雷,不当雨。今雨俱至,天怒且喜乎?‘子于是日也,哭则不歌。’《周礼》:‘子、卯稷食菜羹。’哀乐不并行。哀乐不并行,喜怒反并至乎?”[10]284从客观事实上来看,雷电雨风是自然现象,它和人世间的事情没有必然联系,是先秦两汉的文人学者在进行记述和创作的时候,普遍使用的天人感应的学说。

要确定周公生卒在天降异象之前还是之后,无法从今古文学家中的争论中得到结果,需要从其他方面进行考察。

毛亨在《诗经·陈风·墓门》“知而不已,谁昔然矣”下注曰“昔,久矣”[12]253,表明在先秦两汉时期“昔”已经有表示时间遥远的这种用法了。《尚书·金縢》中,成王开启金縢后感曰:“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人弗及知。”[1]116通过整理《尚书》发现,《尚书》中带有“昔”字的语句中,“昔”字后面紧跟他人名字这样的句式共出现了七次,除了此处的“昔公勤劳王家”外,其余六处所表示的人都已经不在世。

《尚书·说命下》:“王曰: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1]104此句为商王武丁所言,“先正保衡”指的是前代大臣伊尹,武丁时期,伊尹已死。

《尚书·酒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1]123此句为周公所言,“殷先哲王”指的是殷过去的圣贤的君主,也不在世。

《尚书·君奭》:“公曰:‘君奭!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1]133此句为周公所言,成汤为商朝开国君主,周公旦为周朝人,此时,成汤早已经不在世。

《尚书·君陈》:“昔周公师保万民,民怀其德。”[1]142此句为成王所言,成王所说的周公,在《君陈》开篇便说道“周公既没”,“昔”后的周公也不在世。

《尚书·顾命》:“王曰: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奠丽陈教,则肄肄不违,用克达殷集大命。”[1]143此句为成王所言,“昔”后的文王是成王的祖父,武王是成王的父亲,早已不在世。

《尚书·康王之诰》:“昔君文武丕平,富不务咎,砥至齐信,用昭明于天下。”[1]146此句为周康王所言,康王是成王的儿子,康王此处提到的文王武王也是不在世的。

通过考察《尚书》,“昔”后紧跟的人是不在世的这种用法在《尚书》中是一种习惯性用法,因此,《尚书·金縢》中“昔公勤劳王家”,“昔”后的“公”是有极大可能已经不在世的。即周公死后,天降异象以彰周公之徳,天降异象发生在周公死后。

结语

对于《尚书·金縢》中天降异象的时间,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经考察,看法的不同是由于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不同,所处的学派不同。古文学家认为,天降异象发生在周公死前,是由于武王死后,周公代政,管叔、蔡叔传言周公要谋逆,成王对周公起了疑心,故而周公避居东方,天降雷雨彰周公之徳,使成王醒悟。今文学家认为周公死后,在安葬的礼制方面,成王不知该用天子之礼来安葬周公还是用臣子之礼来安葬周公,成王在考虑的时候,天降异象以彰圣功。本文综合研究各家各派观点,通过对《尚书》中“昔”后紧跟人名这种句式进行分析,认为天降异象发生在周公死后。

猜你喜欢

周公尚书司马迁
节录《尚书·君奭》小楷
论周公的法理学说
周公攝政未稱王申論——兼論周公二次東征與營新邑
谦虚
《尚书》中“迪”释为“由”新探
司马迁还璧不犹豫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司马迁拒受玉璧
《明新兴雷石庵尚书遗集》补遗
熬夜看书也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