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教学及其实现机制构建
——以“概论课”教学为例

2020-01-02刘於清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概论话语思政

刘於清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张家界 42700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下简称习近平新思想)是党的十九大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推动习近平新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离不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重要载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的战略任务,必须始终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1]党中央在研究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时,多次指出:“要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2]开展教材修订工作,推动“三进”进程。基于此,文章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为例,对习近平新思想以专题教学形式融入该课程教学进行了两方面分析,即“何以必要”与“何以可能”,并就如何“何以可能”的保障机制进行探讨。

一、习近平新思想专题教学融入“概论课”何以必要

与时俱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鲜明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调整和修订都是对主客观条件变化的应对反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习近平新思想融入“概论课”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紧跟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体现,通过自觉运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第一,从教学现状维度来看,习近平新思想融入“概论课”教学实效性有待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已成为全体思政教师的基本共识,在进教材、进教案、进课堂、进头脑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和重要经验。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高校思政课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各高校不断增强推动习近平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自觉性,设置专题集中讲授,成立习近平新思想学生研习社团,将新思想融入现有思政课程,而“概论课”是全面反映和集中阐述习近平新思想核心要义与基本内容的主干课程。在教育部2018版新修订的教材中,新思想共计七章内容,占“概论”课教材绝大部分篇幅,习近平新思想内容丰富,体系庞大,不少教师在授课时由于授课时数有限、内容难以取舍等因素影响,在讲授新思想时坚持面面俱到,没有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则是“三言两语浅尝辄止”,缺乏“鞭辟入里、切中肯綮”的分析与解剖,深度阐述不够,从而影响了教学实效性。

第二,从教学内容维度来看,2018版教材教学主线强调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教材整体框架分为三部分内容:毛泽东思想分布在第一章至第四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分布在第五章至第七章;习近平新思想由第八章至第十四章组成。习近平新思想部分,教材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取得的成就,尤其是近五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基础展开论述。具有不同于2015 版概论课教材的新体系、新内容。新思想回答了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问题,在实践中 “怎样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与之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其他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的,是对其他理论成果的继承与发展。”[3]因此,习近平新思想具有自身特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其它理论成果有着显著不同,具体体现在新体系、新内容和新论断等典型特征上。因此通过专题教学形式向新时代大学生宣传这一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以专题形式教学,还能“弱化或克服课堂教学所呈现的线性化和零散性之局限性”[4],增强学生对习近平新思想的整体性把握。

第三,从现实意义维度来看,习近平新思想融入“概论课”教学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提升青年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首先,作为目前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最直接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的课程,理所当然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促进当代大学生对新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最后形成思想认同。其次,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客观要求。在“概论课”中讲好习近平新思想,使学生入脑入心,有助于学生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培养科学思维方式、树立崇高人生目标,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敢于担当责任的时代新人。最后,讲好习近平新思想,是完成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新成就、新任务、新挑战,新问题,将新时代中形成的新理论以专题教学形式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以使思政课更有底气,更有说服力、感召力[5]。

二、习近平新思想专题教学融入“概论课”何以可能

事物的现实可能性与抽象可能性不同的是它存在可能转化为现实的依据。习近平新思想专题教学与“概论课”的有机融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优化课程设置,科学确定专题。2018版新教材从第八章开始至第十四章均为习近平新思想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等众多方面,体系庞大。在新思想专题授课时,如果追求面面俱到,不进行大胆取舍,则只能收到蜻蜓点水的效果。因此必须合理剪裁,防止教学内容单调重复。笔者认为将教材第八章至第十四章的内容,设置为习近平新思想专题,然后又分为若干个小专题,譬如可以设置成: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问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通过若干个小专题讲授,使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思想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具体实现三个学习目标:一是明确为什么学的问题,授课时讲清楚习近平新思想的时代价值和历史地位,譬如习近平新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是最新理论成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二是明确学习什么的问题,授课时讲清楚习近平新思想的核心要义,讲清楚“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三是明确怎么学习的问题,教会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思想的学习方法,从原本出发,原汁原味,联系实际,知行合一。既要整体性地讲授习近平新思想,也要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所阐述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等内容具体讲清楚每一个章节与习近平新思想的关联。易言之,通过科学设置专题,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取舍,将教材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最大程度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第二,坚持原本出发,突出教学重点。坚持从原本出发是理论学习的重要方法。学习习近平新思想,必须坚持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原本出发,才能厘清新思想发展的脉络线索,回归本源,才不至于把专题课讲成“泛概论课”[3],首先,教师要在读原著上下功夫。一方面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精读经典文献,另一方面要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著作,包括主政地方的著作和文献,新思想中的诸多内容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政地方时就已经开始萌芽和发展。通过深入研读,从而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使教材中严肃的政治话语和文件话语转化为鲜活的教学内容。譬如,讲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就应当精读和引用总书记的《摆脱贫困》等著作。又如在讲授全面深化改革问题时,谈到改革的评价标准问题,邓小平提出过“三个有利于”标准,教师又要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是否”(2016年2月23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只有这样,改革理论创新的一脉相承性和内在延续性才能了然于心。可见,教师教学时应坚持从原本出发,使学生清楚不同改革时期面对的主要问题和发展重点,理解改革评价标准的与时俱进特性。在教学具体操作中,可由教师集体备课,每名教师具体讲授一个专题,重点关注某一领域内容的发展和变化,在宏观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实质的基础上重点把握某些关键环节,实现授课效果的最大化。

第三,激发学生兴奋点,找准教学结合点。一是立足于学生差异性。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和心理是具有差异性的,因此需要注意把握不同专业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一言以蔽之,即教师要了解学生对教学、课程、社会的关注是什么,抓住学生关注点。90后、00后大学生成长于国家不断强盛的美好时代,有着较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因此,专题教学有效地结合学生实际,结合教材内容和时政热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习近平新思想的认同,最终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二是要改变传统授课方式。传统的“一言堂”“家长式”的授课方式已经不适合大学生对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应综合采用“说理引导、实践体验”等不同的教育方法,强化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中多采用互动教学,改变传统单向度“灌输法”,多采用启发性、互动式、问题式教学,解决学生学习、思想中遇到的困惑,增强讲授习近平新思想的实效性。目前较为流行的专题式教学方法,就值得借鉴,教师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学术积累、教学经验,坚持内容为王、形式为辅,把内容讲透、把教材讲活,以讲好若干个专题和领域为重点。三是要加强实践教学。就课内实践而言,可以更多的组织学生围绕概论教材中习近平新思想章节,开展学生讲“概论”课展示活动、演讲比赛、征文活动、学术沙龙等系列活动。

三、习近平新思想专题教学融入“概论课”实现机制构建

第一,教学话语上:构建习近平新思想教学话语创新机制。习近平新思想理论性、政治性较强,是一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在教学中,要使大学生增强理论认同,促使自主学习,授课教师必须进行教学话语创新。党的十九大后,教育部组织专家新修订了《概论课》教材,2018版教材整体上没有完全突破原教材模式,政治话语和文件话语仍占有较大比重,因此概论课教师对教材必须进行深入分析,将教材话语转化为教学话语,使之更加具有生活性、具体性和形象性。这就对广大“概论课”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是要提炼生活话语。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生活状况,了解他们对习近平新思想的认知程度与现实看法,然后提炼出新的话语并融合到教学中去。二是要提炼时代话语。关注习近平新思想的特色话语,提炼运用于现实教学。还要擅于提炼富有朝气、幽默生动的网络话语,将之整合、吸收,以进一步增强教学话语供给能力[6]。三是注重话语双向互动。要重视教师话语与学生话语的双向互动,不应采取训导式言说语气,满堂灌输,这样的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四是加强价值话语构建。不少高校的思政课教学重视知识话语,但往往也仅停留于知识话语,习近平新思想专题教学,通过教学不仅要达成知识目标,更要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增强爱国情怀。

第二,教学协同上:构建习近平新思想教学协同运作机制。首先,课内与课外相协同。课内教学是增强学生对习近平新思想认同的主要路径,但是同样不能忽视课外作用,要加强课外的社会实践,利用好所在高校区域内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譬如,从社会层面来看,应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新思想大众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普及教育的宣传力度。其次,线上线下相协同。线下就是平常多和学生交流、谈心,加强对学生课后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线上就是要运用自媒体和各种互联网载体,如微信群、QQ 群、各种学习APP等,加强习近平新思想相关问题在这些平台上的在线研讨与互动。目前很多高校教师在利用APP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如利用蓝墨云班、超星学习通等APP进行线上的教学与研讨。再次,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其他专业课程,应坚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思政课程则是教学主阵地,然不同思政课课程,新思想承载量不同,以2018年新修订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为例,“概论课”的比重最多,其他的三门课程也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当前思政课教学现状来看,不同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相对较少,交流多限于同一门课内。同时也应当发挥其他专业课程的作用,加大建设课程思政,促进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

第三,教学方法上:构建习近平新思想差异化教育机制。笔者认为可以从所学专业门类、所处学历层次、学生生源地域等三方面构建习近平新思想差异化教育机制。一是注重大学生专业门类进行差异化教育。现有学科门类下,各学科门类存在差异性特征。以理科与工科为例,突出现实应用。而人文学科直接或间接涉及到思政课相关内容远远比理工类学科要多,对思政课亲近感、学习兴趣相对高于理工类学生,因此差异化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譬如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主的班级中,授课教师要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等方面的阐述;以历史学专业为主的班级中,授课教师要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相关论述的阐析;在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主的班级中,可以引导学生发挥专长,鼓励学生就习近平新思想部分拍摄微视频进行课程展示;对于文学、新闻学等学科专业的同学,可以开展诵读活动。二是注重大学生学历层次进行差异化教育。专科层次大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举具体感性的实例。本科层次大学生,要注重讲授问题的深入,重视启发式教学。硕士及以上层次学生,要注重介绍学术界前沿问题研究,开阔学生视野。三是注重学生生源地差异进行差异化教育。“不同专业的学生讲不同的案例”[7],可将相关乡土文化、历史记忆来运用到课堂讲授中来,譬如讲授“一带一路”倡议时,生源多样化班级中,北方学生可以梳理古代丝绸之路在当地的历史文化遗迹,南方学生可以总结古代海外丝绸之路在当地的文化遗存,再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内容开展相关讨论。生源单一的本省生源班级,则可以用本省的乡土资源来加强对习近平新思想相关问题的讲授。

猜你喜欢

概论话语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