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布局改造的图书馆空间设计实践
——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
2020-01-02刘宝昌张景涵
刘宝昌,张景涵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图书馆,山东青州 262500)
一直以来,图书馆都是高校教育延伸的重要职能部门,不仅向学生传播多面的知识、提供广泛的文献资料,更是学生课余时间的最主要活动场所。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大部分以纸质书籍储存为主,且阅读方式单一,难免给学生造成一种枯燥、刻板、繁冗的印象,使不少学生对图书馆怀有抵触心理,甚至感到厌烦,从而造成了入馆率较低的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及方式呈落后态势。针对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需要,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创新图书馆的职能,开拓思路,增加图书馆自身魅力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突破口。其中,调整旧馆布局,创新空间利用,增添新职能,毋庸置疑是与时俱进的举措。
一、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图书馆布局改造的空间设计实践
(一)布局改造的可行性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5,100平方米,阅览座位2840个。馆藏资源日益丰富,文献载体类型多样,合理构建了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相结合,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图书馆拥有文献总量14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92万册,电子图书48万种),每年订购期刊近千种。图书馆注重现代化管理和电子资源建设,使用的汇文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模块涵盖了图书采访、编目、流通、连续出版物等所有图书馆业务范围;先后建立和使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随书光盘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等数字资源;图书管理系统和学院一卡通对接,学生使用一卡通完成借还图书,实现了图书信息管理的自动化服务。
学院针对原图书馆布局不能满足读者及学生专业学习需求的实际,于2017年下半年开始对图书馆布局进行改造。就本馆而言,图书馆的布局改造并非合眼摸象,而是在广泛争取师生意见和建议,学院党委反复研究改造布局方案并经过专家考察论证之后根据专业建设的需求进行的升级改造,改造面积近4000平方米,这是本着顺应信息时代的变化,呼应图书馆的变革方向的理念进行的布局改造。较之改造之前,改造之后的图书馆功能专业性更加明确,分布更加合理。
(二)打造多功能、开放式的服务空间
优化空间服务作为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重要方式,其目标定位、运营方式、服务模式等需与图书馆的核心价值相结合,才能保障图书馆服务未来的可持续发展[1]。为了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空间,给读者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图书馆东区原三楼、四楼、五楼、六楼布局进行了重新组合。契合读者需求打造独具特色的阅读空间,使图书馆在空间服务方面得到很大改善,深受读者欢迎。
1.布局改造突出休闲阅读主题
整合四楼全部空间,打造出了一个870m的综合阅览大厅。大厅承担着图书馆视觉担当的重任,是最主要的改造场所。无论是中央空调的安装,现代化的吊顶,还是独具特色的阅读灯光和个性化的阅览座椅设置等,均为读者提供了优雅的阅读环境。大型书架的设置,创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高清晰度大型电子屏的配备,方便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宣传内容;新书展架、视听室、电子本阅读区、茶水吧等,使阅览大厅为读者提供多元化、多功能的服务。此外,增设沙发、软椅、藤椅、阅览桌等休闲阅览座位,沙发个性化设置、摆放绿植等,增添了阅读情趣,形成了集休闲阅读、研讨交流、信息获取于一体的个性化服务空间。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优质温馨的阅读服务,更加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在实际运营中,大大提高了读者进馆率,2018年下半年仅四楼综合阅览大厅读者登入约47,500多人次。
2.布局改造契合读者需求
布局改造后,其利用价值大大提升,不再拘泥于从前的单一借阅功能和僵化的阅读环境。新馆的电子阅览大厅,以其面积广,具备电子屏和演讲台的优势,成为学院举行文化活动的新场所。比如,书画协会进校园,读书月的开幕仪式、系列读书活动等就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空间优势,使图书馆真正达到阅读与活动为一体的效果,为图书馆增添了别样的文化氛围,切实吸引了众多学生到馆参与,由此图书馆受欢迎程度显著提高。除此之外,在三楼新设“社科书库三”,把读者借阅量较大的书籍集中归纳摆放,全天候开放,方便读者借阅;同时,为充分利用空间,在三楼原来期刊室的基础上,压缩期刊室,调整出一个具有168个自修座位的自修室,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自修学习空间。布局改造后的五楼设置了开放式电子阅览室,拓展了网络空间,方便师生上网查阅资料;设置了富有特色的圆形自修区、讨论室、学生茶艺实训室、自修室等,读者可灵活选择自身需要的学习空间。多样化的空间选择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张弛有度,在实际运营中广受学生好评,仅2018年下半年五楼自修区登入读者约40,200多人次。
3.布局改造体现新媒体时代性
我们不仅对线下进行了改造,更是对线上的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加以升级改造。其中,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传播图书馆最新消息、展现图书馆形象的重要阵地,其面貌是否良好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群体对图书馆的印象。通过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的利用,方便后台与读者互动,倾听读者的意见与建议,提高读者的参与度,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人性化。除此之外,全馆无线网络覆盖,读者随时随地使用手机畅游网络,享受快捷的网络服务。对于电子屏的利用直观地显示出新馆的优越性,如果说图书馆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窗口,那么电子屏则是连接窗口内部与外部的新颖途径。如利用电子屏滚动播放新书推荐,方便师生了解到馆新书;利用电子屏播放时事新闻、大型晚会等。
在布局升级中,图书馆针对资源多样传播做出了改进。一方面,增设了歌德电子借阅机,读者可免费下载自己喜爱的电子书到手机设备上阅读;另一方面,设置了图书信息电子阅读区,学生在该区域利用超星阅读本可实现“寸步不行,徜徉浩瀚书海”的心愿,并且不影响学生边阅读、边记录的需求。这两方面的改造,使得阅读更加方便、快捷、健康,摆脱了传统阅读方式中纸质书难携带、易折损等缺点,深受学生群体的喜爱。
(三)建设学前教育专业服务空间
1.面向学前教育专业的空间建设的必要性
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服务支撑的高职院校图书馆,要顺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要求,肩负起与之相适应的服务职能。在图书馆的空间设计利用上,面向学校专业群建设,构建不同的资源、服务一体化空间,使其搭建成为专业人才培养重要的第二课堂平台,为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专业化信息服务通道[2],推进专业建设不断向高水平迈进。
多数高职院校一般开设20-40个专业。由于专业众多,图书馆受空间、人员和经费所限,难以构建全方位服务,基于专业群的空间服务相对易于实施。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相近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专业集群,是与区域产业链对接的人才培养综合体系。2017年初,教育部发布的《关于遴选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的通知》中指出: 重点专业及示范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3]。由此可见,为专业群建设服务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拓宽服务职能的价值体现。
专业群建设需要和读者需求以及服务功能的转变,催生了图书馆新空间服务模式的产生。与公共图书馆、普通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不同,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要满足学校专业建设的需求,体现高职教育的专业性、职业性、校企合作、产学融合等特点[1]。学前教育专业是我院的重点专业,在校生3000余人。图书馆利用布局改造的契机,在五楼建设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空间。在深入院系与师生座谈研讨了解需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辟了360m2的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空间,包括手工制作室(创客空间)、学前教育幼儿园模拟实训室、学前教育玩教具制作实训室、学前教育图书信息资料室。另外,还开辟了四楼书画展示长廊,不定期展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书画艺术作品。
2.学习空间的合理设计和利用
学习空间一区多用,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为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学习空间,在规划布局中实现了桌椅设置移动性强、便于组合的目的,在专业集中学习安排之余,把制作室、实训室和资料室互通互用,既可作为上课区、小组讨论区,又可作为阅读区、自修区,弥补了空间不足的现状。
空间手工制作成品体现其利用价值。手工制作是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技能课程,设置手工制作室(创客空间)、幼儿园模拟实训室、玩教具制作实训室等空间,学生充分利用该空间进行手工制作,其作品经过班级评优,摆放在图书馆进行展示,体现学生的劳动价值;挑选这些作品中的精品赠送给附属幼儿园或学前教育实训基地,这激发了她们的艺术创作潜能,这种针对性服务在布局调整后的新馆运营中取得良好效果。
3.建立专兼结合的空间服务队伍
良好的服务团队是确保专业空间运行的重要条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空间服务团队由专业馆员1人、专业教师1人和专业学生2人组成,专业馆员除具有图书馆管理员的基本素质外,还熟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对专业结构、专业教学、学生学习需求等多方面进行了解,搜集所需信息,对读者进行使用培训服务;专业教师由院系选配,保证其高度的责任心、极强的专业性,负责收集教师专业教学所需资料,同时负责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及时推广使用;学生服务队伍体现志愿性,依靠读者协会和院系学生会进行选配,负责收集学生学习需求信息和对已有资料信息的宣传使用。
(四)基于专业群的小型学习空间的建设
受空间局限,根据馆舍空间情况,图书馆还打造了五年制大专中专段学习空间、士官生专业群学习空间、艺术设计专业群学习空间、机电专业“工匠班”学习空间,这三个空间较之学前教育专业空间规模相对较小,在空间上突出专业性和实用性,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研究环境。
二、对布局改造空间建设实践的几点思考
(一)空间环境提升是布局改造的关键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大部分资源的获取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人们可以通过微信、QQ等媒体进行快捷的交流、讨论,但图书馆仍然是师生进行阅读和交流的最佳场所,这是因为图书馆具有与网络虚拟环境不同的真实环境。针对读者的需求,在物理空间的打造上,要突出人性化设置,创造适宜阅读、交流及研讨的良好环境。舒适的沙发座椅,生机盎然的绿植摆放,馨香的茶、咖啡,宽敞明亮、温度适宜的阅读环境,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当下图书馆能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图书馆可以根据专业特点相对集中存放各类资源,将相关专业的书刊、报纸、教材、工具书、光盘等集中陈列,便于专业师生的文献获取和所需信息的查找,提高资源利用率。在空间布局上设置学习区、信息交流和讨论区、媒体编辑区、培训区、休闲区等。受
图书馆空间所限,在配置上实现多功能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通过桌椅组合做到一室多用,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专业群学科研究的需要,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
(二)提供宽广的信息资源是布局改造的重点
在信息网络化时代,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集散中心和中转站,一般具有高速网络查询系统,便于师生快速查找信息资料,并且可以利用研讨空间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讨。网络设备既要有高速的有线网,还要实现无线网覆盖,这是信息服务的基本条件。通过安装支持科研交流、协作、管理等各方面的工具或者软件,为师生搭建一个进行信息交流、体验、学习和创造的平台。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3]。因此,针对专业的需求特点,信息的提供要注重同专业教学与实训、技能证书考试、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校企合作等实践项目相契合,提高信息资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专业的服务能力是空间改造的生命力所在
图书馆空间布局的核心是服务,富有特色的服务内涵与品质是空间服务的生命力所在。基于布局改造的空间打造要强化学科服务,如专题信息收集、文献传递、数据库购买、学科文献咨询等;另外,还应对空间的功能进行推广,提供用户教育,如空间服务介绍与利用、专业数字资源讲座、文献导读等。平时要尊重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注重师生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提升专业文献资源的选取、管理和服务水平,使服务更加贴近专业实际和院系师生需求,并使所提供的信息源和交流空间成为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利用院系师生共建共管服务空间,打造一支由图书馆专业馆员、技术馆员、专业教师和学生助理组成的服务团队。专业馆员承担与院系教师的沟通合作,负责信息的收集推送和信息素养教育,针对一些软件和工具的使用,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对读者如何利用文献、使用网络和专业数据库资源进行辅导,发展专题文献的参考咨询服务,帮助用户进行相关工具和软件的使用以及学习培训等[4]。技术馆员负责资源建设与技术维护,根据空间服务的实际情况实行有效的信息管理。例如,为减少或者防止用户对网络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在提供无线网络服务时对手机无线网的用户进行实名制管理。指导教师负责将信息服务嵌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实训、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活动中,并把空间纳入其常规授课场所及实训基地,并与企业联合,开展相关的技术研发趋势沙龙、技术发展分析等会议活动。
总之,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现有布局下,只有通过布局升级改造,才能在空间方面契合读者需求。在改造布局中应紧紧围绕学校的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空间服务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专业实践技能为目标,以满足用户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为中心[1],体现图书馆在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