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夏汤治疗痰湿内蕴型眩晕临床观察

2020-01-01张晶晶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3期
关键词:内蕴半夏有效率

张晶晶

(东港市中医院脑病一科,辽宁 丹东 118300)

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时的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天旋地转,严重者甚至发生恶心、呕吐等神经失调症状,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学中认为眩晕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主要的分型为肾虚精亏、气血亏虚、痰湿内蕴等证型,其中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为痰湿内蕴,笔者使用自拟半夏汤对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好的临床疗效,见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8 年11 月在东港市中医院脑病一科就诊的80 例经中医辨证为痰湿内蕴型眩晕患者,主要的表现为眩晕,视物旋转等,严重患者还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20 例;年龄45~75 岁,平均年龄60 岁;基础疾病:高血压10 例,糖尿病10 例,冠心病4 例。试验组男17 例,女23 例;年龄44~75 岁,平均年龄62 岁;基础疾病:高血压14 例,糖尿病10 例,冠心病4 例。经统计学分析,2 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参照2010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痰湿壅盛证,主症:眩晕、头痛、头重如裹、胸闷、呕吐痰涎。次症:心悸、失眠、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

1.3 排除标准(1)具有占位性、脑肿瘤患者,或者其他疾病导致的眩晕患者;(2)具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3)不愿意参加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进行治疗,试验组使用自拟半夏汤进行治疗,姜半夏15 g,白术15 g,天麻15 g,茯苓15 g,人参15 g,黄芪15 g,泽泻15 g,甘草20 g,生姜5 g,陈皮20 g,大枣10 g。随证加减,脾虚夹湿者加,山药20 g;肝气不顺气逆者加,佛手15 g,川楝子15 g,延胡索10 g;气血瘀滞严重者加,五灵脂15 g;虚寒者加,吴茱萸15 g;不思饮食者加,鸡内金6 g,若入睡困难者加,夜交藤5 g,酸枣仁10 g,远志10 g,合欢皮10 g。水煎服,日2 次口服。

1.5 疗效评定标准 比较2 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临床总有效率=(痊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1)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好转,各检查结果恢复正常;(2)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好转,各检查结果有所改善;(3)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检查结果恶化。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 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х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2.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7.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痰湿内蕴型眩晕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 [例(%)]

3 讨论

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是机体空间定位发生障碍的疾病,发生位置错觉,多数患者都会有此类经历,部分患者持续时间较短,无需治疗可以自行痊愈。有些患者持续时间过程,会导致治疗不及时,病情逐渐加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临床上西医主要采取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扩张毛细血管,作用于脑部平滑肌,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眩晕症状。但是临床治疗效果并不显著[1]。在中医学中,主要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以痰风火瘀为标,痰湿壅盛证是本病的常见分型,患者由于长期饮食生活不规律,嗜酒肥甘,饥饱劳倦,或者生活习惯不当,久坐不动等因素,可以导致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或者生活压力加大不良情绪发生,引动肝风,肝气不舒,肝气克脾土,导致运化失职,水谷不化,导致痰湿积聚,气血运化失常,发为本病。历代医家都以“痰”作为致病因素之一,《丹溪心法·头眩》中云:“此证属痰多者多,无痰则不能作眩,”《医学从众录·眩运》中云:“风生必挟木势而克土,土病则聚液而成痰,故仲景以痰饮立论,丹溪以痰火立论。”笔者根据以上理论使用使用自拟半夏汤进行治疗,姜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陈皮燥湿化痰,疏肝理气,并且还可以行气宽中;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气,补助脾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元,脾气充升则气血生化充足,精微物质可以上濡头目,提高脑部供血;白术补脾胃,益肺气,与人参相须为用,提高补脾气的功效;茯苓利水消肿、健脾止泻、养心安神,在补助脾气的同时消除体内湿气。湿邪为患,在体内聚而生痰,机体气机阻滞,则生痰,阻碍了清扬的上升;黄芪补气固表,托疮生肌,补助机体卫气,阳气[4];天麻平肝息风,祛痰止眩;泽泻利水渗湿、泄热、抑菌;生姜温理散寒;大枣补气;甘草调和诸药。以上药物合用,使清阳上升,痰湿得祛,气血通畅。脾虚夹湿者加山药健脾利湿;肝气不顺气逆者加佛手理气宽胸,川楝子行气止痛,延胡索行气、通络止痛;气血瘀滞者,加丹参活血化瘀,五灵脂活血散瘀,又能止血;虚寒者,加吴茱萸温里散寒;不思饮食者,加鸡内金健胃消食;若入睡困难者加夜交藤养心、安神、通络,酸枣仁解瘀安神,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合欢皮解瘀安神。以上药物联用从整体上调节患者阴阳,起到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大量动物实验证实使用口服中药汤剂可以改善痰湿壅盛证的大鼠模型,减少体质量,降低血脂,明显改善大脑供血,对微循环有保护和促进作用[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半夏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拮抗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保护血管,使痉挛的血管得到恢复。半夏也可以抑制神经系统呕吐,还有促进睡眠的作用,是眩晕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天麻可以抑制神经系统,具有抗癫痫、抗抑郁的作用,对眩晕患者临床症状有改善作用。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可以起到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抗肿瘤、抗衰老的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促进作用,不仅可以改善头部供血,还可以抗疲劳,改善记忆能力,预防老年痴呆,对于眩晕患者意义重大。白术不仅有抗利尿作用,可以降低血压,从根本上解决眩晕问题,对神经功能有促进作用,可以营养神经,并且可以改善短暂性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黄芪有着多种的药用价值,可以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并且还可以保护心肌,对大脑有保护作用,可以抑制脑缺血后半暗带区的周型苯二氮卓受体的表达,减少暗区面积,对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刘益成等[3]使用中药汤剂对患者进行治疗,发现试验组恢复时间短,临床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赵荣[4]研究显示,使用中药汤剂联合西药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促进颈动脉B 超、TCD、X 线检查结果的恢复,降低脑血管内的阻力,改善左右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循环作用从而改善临床症状,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100%,优于对照组70%,并且该试验还对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发现,试验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没有患者发生呕吐、泻泄等不良反应。王丽等[5]对痰湿壅盛证的患者采取自拟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对中医证候进行研究,不仅可以降低中医证候评分还可以控制血压,降低血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西药之间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从本试验可以看出,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2.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7.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自拟半夏汤治疗痰湿内蕴型眩晕临床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但是本研究尚有不足之处,研究样本例数过少,观察指标比较单一,应该从多中心进行抽取样本进行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佐证。

猜你喜欢

内蕴半夏有效率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半夏入药多炮制
从外缘到内蕴:《红楼梦》异文的诠释空间与小说特质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半夏入药多炮制
触及内蕴情感 体现家国情怀——《新闻访谈: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创作有感
藏药当佐治疗胃病的疗效研究
在对旧时光的回眸里发掘生命的内蕴——王峰《旧时光里的小团圆》读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