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血祛风饮联合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临床研究※

2020-01-01罗金艳王洪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3期
关键词:风动血虚斜视

罗金艳 王洪波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五官科,江西 南昌 330038)

养血祛风饮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方义:“谨守病机……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治和平”,主治血虚风动证[1]。近年,我院采用该方联合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血虚风动证获得良好疗效。通过规范的循证医学研究获取中医疗法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原理是将中医疗法融入临床医学的关键和主要任务[2-3]。然而,养血祛风饮联合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血虚风动证的临床疗效尚未明确。因此,探析养血祛风饮联合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血虚风动证的作用对麻痹性斜视血虚风动证的临床治疗与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院开展本研究,旨在探讨祛风养血饮联合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血虚风动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麻痹性斜视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6 月—2018 年6 月我院新诊断麻痹性斜视血虚风动证患者8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15例;年龄18~68 周岁,平均年龄49.95 周岁;病程最短5 d,最长7 个月,平均病程(1.74±0.75)个月;合并症:脑血管病4 例,糖尿病6 例,颅脑及眼外伤7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18~70 周岁,平均年龄49.44 周岁;病程最短6 d,最长7 个月,平均病程(1.84±0.56)个月;合并症:脑血管病5 例,糖尿病5 例,颅脑及眼外伤7 例。2 组患者一般资料分布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改司编制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麻痹性斜视的诊断标准,并引用其中血虚风动证的中医辨证标准[4]。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近期未参与过其他临床研究;入选前未接受过其他正式治疗。

1.4 排除标准 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疾病或神经疾病患者。

1.5 其他标准 符合脱落、剔除、终止、中止和退出标准。

1.6 治疗方法 对照组养血祛风饮(天麻10 g,钩藤10 g,生地黄15 g,当归10 g,白芍10 g,僵蚕10 g,川芎6 g,地龙10 g,怀牛膝10 g,茯神10 g,石决明20 g),水煎取汁,早晚温服,连用1 个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取穴:睛明、鱼腰、足三里、风池、攒竹、瞳子髎,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3 次/周,连用1 个月。

1.7 观察指标 基线期与治疗后采用我院自制《中医证候评分量表》评价麻痹性斜视血虚风动证患者的症状或体征。中医证候评分量表由斜视、复视、肢麻、头痛、目眩、恶心、耳鸣、舌红苔薄、脉细弦9 个因子组成,每个因子均有其相应的4 级或2 级加权评分法,总分(0~13)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麻痹性斜视血虚生风证的症状或体征越严重[5]。见表1。

表1 中医证候评分量表

1.8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原有症状或体征完全消失,中医证候积分的减分率≥95%;显效:原有症状或体征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70%≤中医证候积分的减分率<95%;有效:原有症状或体征部分减轻或部分消失,45%≤中医证候积分的减分率<70%;无效:原有症状或体征未见减轻甚至加重,中医证候积分的减分率<45%[6]。中医证候积分的减分率=(基线期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基线期的中医证候积分×100%。显效率=(临床治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9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SPSS 20.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若呈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麻痹性斜视血虚风动证患者试验完成情况 观察组和对照组中无一例剔除、脱落。因此,80 例纳入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80 例纳入符合方案集(Per Protocol Set,PPS)。

2.2 2 组麻痹性斜视血虚风动证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麻痹性斜视血虚风动证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2 组麻痹性斜视血虚风动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基线期,2 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麻痹性斜视血虚风动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分)

表3 2 组麻痹性斜视血虚风动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分)

3 讨论

临床医学认为,动眼、滑车、外展神经或神经核的单独或合并受损使眼球运动障碍是麻痹性斜视的主要病因[7-8]。中医学对此有不同认识,将麻痹性斜视纳入“坠睛”“目偏视”“风牵偏视”范畴[9-10]。本组辨证为血虚风动证。早在我国古代的医史就有关于该病的病机解析,《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载:“人脏腑虚而风邪入于目,而瞳子被风所射,睛不正则偏视”;《灵枢·大惑论》载:“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血气不足,素体亏虚,腠理不固,易被风邪所袭,风邪外袭,引动内邪,气血不和,机体则表现为肢麻、舌红苔薄、脉细弦;眼乃至上之窍,风性轻扬,邪犯上窍,机体则表现为斜视、复视、头痛、目眩、恶心、耳鸣。由此可见,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血气不足、素体亏虚、腠理不固为本,风邪入侵、筋脉迟缓、痿弱无力为标。因此,以祛风散邪、养血和营、疏通经络、扶正固本为治则大法。

本组祛风养血饮由天麻、钩藤、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地龙、僵蚕、石决明、怀牛膝、茯神组成。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白芍、川芎、当归、生地黄养血活血;地龙、僵蚕起调和胃气、化痰止痉、疏通经络之功;石决明平肝潜阳、除热明目;怀牛膝引血下行,活血利水;茯神宁心安神;全方共奏祛风散邪、养血息风之效果。合用针刺睛明、鱼腰、足三里、风池、攒竹、瞳子髎,睛明为手足太阳、足阳明之会,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穴,风池为足少阳经、阳维脉交会穴,攒竹为眼周穴,瞳子髎为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起疏通经络、扶正固本之功,使风得祛,气血畅,营卫和,阴平阳秘,可谓标本同治,故获良效。本研究虽取得显著效果,尚存在不足之处,如养血祛风饮的药理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风动血虚斜视
石榴补血糖浆对血虚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枯叶蝶(外一首)
波动性高血压之“风动”“痰结”思辨与论治
血虚≠贫血
血虚≠贫血
白内障术中局部注射麻醉导致的术后斜视及治疗
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治疗V征斜视的效果比较
IMU/GPS测量误差对斜视条件下机载重轨干涉
芪归金蝉方治疗慢性荨麻疹血虚风燥型30例
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