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益胃方联合捏脊法治疗儿童厌食症临床观察及机制分析※

2020-01-01聂晶莉文文兵姚霞秋吴浪龙张磊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3期
关键词:厌食症微量元素健脾

聂晶莉 文文兵 李 闪 姚霞秋 汪 杨 吴浪龙 张磊昌

(1 江西省儿童医院康复科,江西 南昌 330006;2 江西省儿童医院中医皮肤科,江西 南昌 330006;3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江西 南昌 330006)

厌食症是小儿常见的脾胃病,多发于6 岁及其以下的小儿,以长期食欲减退、厌进食物、消瘦为特点,常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1]。中医认为,小儿厌食症病位主要在脾胃,多数都是因为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最终导致脾胃受纳运化失常所导致的,目前对该病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采用自拟的健脾益胃方联合捏脊法治疗儿童厌食症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1 月—2018 年10 月康复科门诊收治的厌食症患儿50 例,其中男29 例,女21 例;年龄3~14 岁,平均年龄6.32 岁;病程2~10 个月,平均病程(5.76±2.84)个月。以治疗前后为对比,所选患儿均符合纳入标准,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小儿厌食症中医诊断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关于小儿厌食症的西医诊断标准拟定。中医诊断标准:(1)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他疾病者;(2)面色少华,形体消瘦,但精神尚可,无明显腹部膨隆;(3)有喂养不当史,如不定时定量进食、过食生冷、甘甜厚味、零食或偏食等。

西医诊断标准:(1)长期食欲不振,见食不贪,饭量较病前减少1/3~1/2 以上,发病最短时间为2 周,排除其它系统疾病;(2)体质量增长停止或缓慢,伴不良饮食习惯或喂养不当史。

1.3 纳入标准(1)满足西医诊断标准和厌食症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年龄3~14 岁;(3)病程在3 个月以上;(4)停止其他治疗2 周以上。

1.4 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佝偻病、贫血及心、脑、肝、肾、血液系统疾病及各系统急性感染者;(2)后背或局部皮肤有破损者;(3)合并其他疾病的厌食(例如神经性厌食等症);(4)依从性差者;(5)排除遗传因素所引起的身体瘦小。

1.5 干预措施 自拟健脾益胃方口服:具体方药为白术15 g,霍香10 g,鸡内金10 g,山楂10 g,神曲10 g;随症加减:腹胀明显加木香、莱菔子;口吐清涎加干姜;手足心热可加牡丹皮、胡黄连;口渴者加生地黄、天花粉;大便干燥者加火麻仁、郁李仁。每日1 剂,水煎服,7 d为1 个疗程,治疗2 个疗程判定疗效。

捏脊法操作:使患儿裸露背部俯卧,操作者两手握拳,双食指抵于脊背上,两拳眼朝前,和背相垂直,再以两手拇指朝食指前方合力把皮肤捏起,然后做食指往前推、拇指朝后拉的翻卷前进手法,从尾骶部起顺着脊椎两旁朝上推捏至第7 颈椎两旁为1 遍,捏至第3 遍时每捏2~3 下把皮肤往上提捏1~2 下,连续5 遍作1 次。每日1 次,7 d 为1 个疗程,治疗2 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1)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厌食症分级量化表和疗效判定。对患儿食量减少、神疲、腹胀、面色、汗出情况等依据分级量化表实施评分(舌苔、脉象只做描述,不予计分),运用4 分制,根据症状的轻中重分别计1、2、3 分,无症状算0 分,计算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2)免疫球蛋白的表达。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比浊法)测定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的免疫球蛋白(即IgG、IgA 和IgM)水平;(3)微量元素测定。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生化法)测定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的微量元素(即铜、锌、铁、镁)水平。

1.7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值减少≥95% 以上;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症状积分值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均有改善,症状积分值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症状积分值减少不足3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8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9.0 进行统计计算,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运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х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厌食症患儿症状积分比较和疗效分析 经自拟健脾益胃方+捏脊疗法治疗,共有30 例患儿获得痊愈,12 例患儿显效,3 例患儿有效,5 例患儿无效,总有效率达90%。治疗后患儿症状积分(7.23±4.32)分明显低于治疗前(16.45±5.66)分,P<0.05。治疗过程中患儿无明显不良发应(如恶心、呕吐、腹痛和腹胀等)。

2.2 治疗前后厌食症患儿微量元素变化 治疗后患儿血液当中微量元素(铁、镁、铜和锌)的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厌食症患儿微量元素比较 (±s,μg/mL)

表1 治疗前后厌食症患儿微量元素比较 (±s,μg/mL)

2.3 治疗前后厌食症患儿免疫球蛋白变化 经自拟健脾益胃方+捏脊疗法治疗后,患儿血液当中免疫球蛋白(IgG、IgA 和IgM)的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厌食症患儿免疫球蛋白变化 (±s,g/L)

表2 治疗前后厌食症患儿免疫球蛋白变化 (±s,g/L)

3 讨论

儿童厌食症为小儿食欲下降、食量缩小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病程常为2 周以上的食欲障碍性疾病。多表现为儿童长期食欲不佳、抑或早饱、餐后胀满、甚者拒食为特点的一种疾病,临床常表现为面色无华、多汗、伴形体消瘦、容易感冒等症状,假如此情况长期无法改善,可引起患儿贫血、免疫力低下、佝偻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最终影响生长发育。

中医学认为,小儿厌食症病位主要在脾胃,多数都是因为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最终导致脾胃受纳运化失常所导致的。明·万全所著《育婴家秘·五脏证治总论》中指出小儿五脏的特征时,有云:“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脾常不足者……其气尚弱,故曰不足”。小儿厌食症的治疗纲领宜“开通闭塞,导引阴阳”,以“健脾和胃”为基本治则。

现代医学认为,造成儿童厌食的主要因素包括喂养不当、饮食失调、幽门螺杆菌感染、肠道内菌群失衡、微量元素不足和某些内分泌素不足[3]。另外,疾病影响、药物作用、心理及环境因素以及错误教育等也可能是引起小儿厌食症的因素。

现阶段,小儿厌食症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尚缺乏公认的标准与规范,对本病的研究和治疗有待完善。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治疗多从促进胃肠动力、干预肠道菌群、增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方面着手,然而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健脾益胃方是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方,针对小儿脾胃虚弱或脾胃不和的特点,精选毒副作用相对较低、效果确切的白术、藿香、鸡内金、山楂、神曲。其中,白术为主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动物实验研究指出大剂量的白术对小鼠小肠内炭末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对家兔回肠收缩频率及幅度有显著提高效果[4];藿香,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功能芳香醒脾,止呕,现代研究显示其能有效促进大鼠胃排空及肠推进[5];鸡内金,功能健胃消食,涩精止遗,动物实验显示鸡内金水煎液能显著增加大鼠胃液及胃蛋白酶的分泌[6]。山楂、神曲共奏健脾化湿之功,两者均能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增进食欲[7]。

捏脊,即通过对督脉与膀胱经的捏拿,实现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改善脾胃功能的目的。现代医学指出捏脊可兴奋脊神经根,使交感、副交感神经功能恢复平衡,进而促进胃肠血液和淋巴循环,从而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8]。

本研究初步表明,自拟健脾益胃方联合捏脊法治疗儿童厌食症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总有效率达90%;且能有效提高患儿体内微量元素(铁、镁、铜和锌)的含量,有力提高患儿的免疫蛋白含量。总之,自拟健脾益胃方联合捏脊法治疗儿童厌食症安全有效,可能通过增加患儿体内微量元素如锌的含量发挥作用,不失为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好方法。

猜你喜欢

厌食症微量元素健脾
国王的厌食症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微量元素水溶肥在花椒上的应用效果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探讨中医保健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
ICP-OES法测定钢和铁中微量元素
解析中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