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 理念及课程地图视角的中药学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

2020-01-01王少平王国祥武小清位晓丹陈彩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3期
关键词:中药学课程体系核心

林 莺 王少平 王国祥 武小清 位晓丹 陈彩云

(1 滨州医学院药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2 滨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核心能力是通过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价反馈等一系列教学环节来实现的。这其中,教学评价反馈是检验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教学评价既可以指导教师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也可以促进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对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能力以及推动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评价方式多偏重课程考试成绩,即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1],忽视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核心能力”的核心是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即高等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也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因此,教学评价体系对高等教育“核心能力”培养的评价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核心能力”的培养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而对学校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反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教与学。

中药学专业是应用型专业,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为培养适应国家、专业、行业和产业发展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应该构建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地图的高效、实用的教学评价体系,这将是中药学专业高等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中心问题。本文在2018 版《中药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引入OBE 及课程地图理念,结合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广泛调研专业、行业、产业及国家对中药学专业的人才需求,初步构建了基于OBE 理念及课程地图视角的中药学专业教学评价体系,以期为学生规划学习路径、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完善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1 课程地图的概念及应用

课程地图(Curriculum Mapping)的概念最早是由Hausman 提出来的,Eisenbergy 于1984 年率先引进到课程的规划过程中[2]。课程地图就像是培养计划的蓝图,它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将“核心能力”以及所对应的发展方向[3],如就业(政府部门、企业等)、读研、创业等等,呈现给全校学生及教师,可作为学生规划学业、未来发展的学习路径,教师规划课程体系的依据。课程地图的设计是一个专业培养方案的具体体现,它具有双向性,既可以通过指引学生通过核心能力了解实现能力培养的课程以及相对应的发展方向,也可以根据个人所选的发展方向反向寻找需学习的课程以及需具备的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课程地图与学生的学习成果密不可分[4],因此,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立足本专业、本行业实际,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与实践并重,整合课程,完善教学体系,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以满足专业、行业及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3]。目前,课程地图在台湾及国外开展较多,国内的改革应用也处于发展阶段[4]。

2 成果导向教育的概念及应用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由美国学者Spady 于1994 年正式提出,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教学改革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5]。随着2013 年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OBE 教育理念指导的高等教育改革也逐渐增多[6]。OBE 教育理念,是一种以学生学习结果为基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以结果反馈指导教学。OBE 教育模式是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目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构建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与教育结果相适应[7]。目前OBE 教育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而教学评价是教学结果的直观表现,因此也是OBE 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所以,成果导向教育应该以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为基础组织规划并实施教学,以教学评价反馈指导培养方案的编制和课程体系的构建。

3 基于OBE 理念及课程地图视角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OBE 理念的课程地图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学生学习期间的完整的学习路径,结合专业、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规定专业的“核心能力”,并将核心能力按照学生的不同发展方向分为不同的类型,各类型对应不同的课程群,并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基于OBE 理念的课程地图既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课程,也可以指导教师审视课程,合理整合教学内容,有效指导教学。而基于OBE 理念的课程地图视角的教学评价体系则是通过整合评价与标准,以教学结果及行业、产业对人才的评价反馈指导教学的工具[8]。

3.1 建立基于OBE 理念的中药学专业课程地图 通过研究中药学专业培养方案,以成果为导向,梳理并分级细化学校、学院、专业核心能力,分析学生毕业后发展方向(毕业去向),建立与各层级能力、毕业生去向一致的课程体系,构建能力、发展方向、课程的双向性课程地图。课程地图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3.1.1 核心能力及毕业生发展方向模块 通过调研国家及行业发展需求、地方医学本科院校定位、学生和家长期望、毕业生发展方向,梳理并分级细化学校、学院、专业核心能力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毕业生发展方向,以满足社会、行业、家庭、就业单位、升学单位对毕业生能力和发展的要求。

3.1.2 课程体系 根据各层级核心能力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毕业生发展方向,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专业集中实践、选修课体系,第二课堂,形成由能力到发展方向的完整课程体系单元,各课程体系单元内的课程为学生的学习成果服务,并组成了中药学专业的课程地图。在电子课程地图系统上,学生将鼠标放到某个课程上,会出现课程相关内容,如学时、开设学期、简介、课程知识点单元、培养能力的类型及层级;双击课程则可以阅读PDF 版的课程教学大纲,教案等教学文件;放到课程连接线上时可以出现课程前修后续关系;各课程体系单元也会列明本单元学习的推荐选修课程及考级、考证的类别及时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清晰明确的指引。各课程体系单元就如同学生从学习到就业的一个流程图,流程内的所有环节及学生关心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体现。

这样,以成果为导向的课程地图就可以使学生从一入学就对本专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随着学习的深入选定发展方向,并按照指引学习。

图1 基于OBE 理念及课程地图视角的中药学专业评价体系

3.2 中药学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其中,评价机制包括以下三方面:(1)毕业生去向单位评价以及学生、教师、教学管理者随时反馈的中药学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2)每项核心能力的持续评价指标而不是终结性评价指标,使学生学习过程中对核心能力的培养递进式加强,完善学生的核心能力水平;(3)过程评价体系,中药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加强实践教学评价,通过全过程、能力评价加强学生对能力习得的重视,从而夯实学生专业核心能力。

反馈机制包括校外评价循环机制和校内评价循环机制。通过毕业生去向单位的评价反馈培养方案编制和教学管理,建立校外评价循环机制;通过过程评价和核心能力递进式评价反馈促进教学,建立校内评价循环机制,持续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及培养目标的达成(图1)。

4 结语

本文立足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构建基于OBE 理念及课程地图视角的评价体系,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并通过毕业生去向单位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及课程体系,建立起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双向调控的机制,完善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基于OBE 理念及课程地图视角的中药学专业评价体系的构建,紧扣国家、专业、行业、产业对中药学毕业生的培养需求,注重专业应用型人才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也可为其他专业的改革提供参考,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猜你喜欢

中药学课程体系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