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卒中单元护理管理模式的价值研究
2020-01-01韩莹
韩莹
吉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 130021
卒中单元护理管理模式,是指有机结合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康复训练等护理措施,密切配合多种护理模式,提高护理服务的整体性及连续性,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是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1]。为观察评价卒中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病患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该文以2017年4月—2019年3月为时间段,选择该院收治的130 例患者且分成两组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3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患者的就诊先后顺序为依据进行分组,先就诊的65 例纳入对照组,余下后就诊的65 例纳入研究组。纳入标准:①所有病例均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②年龄40~80岁,性别不限;③患者自愿参与这次研究并签署有同意书;④该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①不愿意参与研究者;②年龄<40 岁或者年龄>80 岁者;③失语失聪以及无法正常交流者;④精神障碍、认知障碍者;⑤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对照组:39 例男性,26 例女性;年龄在 41~75 岁之间,平均年龄(56.84±5.14)岁;体重范围 43~81 kg,平均(64.59±5.92)kg。研究组 65 例患者中包括36 例男性和29 例女性,年龄范围41~78岁,平均年龄(55.39±4.85)岁,体重范围 41~84 kg,平均(65.93±6.28)kg。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65 例施以常规护理。研究组65 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卒中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①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加强皮肤与口腔管理,注意观察大便与小便情况,注意饮食调节,协助患者翻身,并且轻轻叩背,积极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多与患者交流沟通,通过交谈,掌握患者的内心真实感受,鼓励患者表达真实情感,宣泄不快情绪,引导患者倾诉,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消除后顾之忧,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护理人员通过成功案例给予患者鼓励与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获取患者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增加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③分期康复护理。起初,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在床上开展被动训练,随后,病情好转,慢慢进行主动训练,包括踝关节背伸训练、腕关节背伸训练等。基于此,可协助患者进行坐位训练及站立平衡、步行训练。完成上述训练后,可以开始上下楼梯训练,此后慢慢训练语言及日常生活能力。整个训练过程较漫长,强调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从简单的开始,慢慢增加难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④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知识,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视频、一对一指导等形式,宣传康复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纠正错误认知,消除不确定因素,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1)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①优,生活基本可自理,无残疾;②良,生活部分可自理,伴有轻微功能障碍;③可,生活部分能够自理,但伴有相对明显的功能障碍;④差,生活不能自理,功能障碍明显,甚至瘫痪在床[2]。
(2)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3],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应用改良RANKIN 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4],对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表示恢复越差;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5],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最终的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3)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总分100,得分60~100 分说明满意,得分低于60 分表示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护理优良率
研究组的护理优良率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优良率比较
2.2 NIHSS评分、Rankin评分、FIM评分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NIHSS 评分、Rankin 评分、FIM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 NIHSS 评分、Rankin 评分、FIM 评分评价比较[(±s),分]
表2 两组 NIHSS 评分、Rankin 评分、FIM 评分评价比较[(±s),分]
?
2.3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9%,对照组为86.1%,两组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比较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指由于脑的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进展性卒中(SIE)、完全性卒中(CS)是常见类型[6]。缺血性脑卒中,积极对症治疗过程中,需加强护理干预,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卒中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基本理论如下:脑梗死早期,患者神经系统功能与结构并没有彻底遭到破坏,在短期内经由康复训练,促使神经系统代偿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增强残余细胞的兴奋性,改善神经功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应用卒中单元护理管理模式,着眼于生理及心理等方面,采取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手段进行干预,有助于恢复神经功能,减少残疾及死亡现象,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帮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增强其自我管理意识及能力,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
综上所述,卒中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高,可推广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