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及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0-01-01王力张明芳易辉黄晓鹏
王力 张明芳 易辉 黄晓鹏
尿毒症是常见疾病,是机体难以通过肾脏生成尿液,使得机体内过多水分以及代谢毒素不能正常排出体外,引发水潴留的出现,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需要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干预,否则会出现多系统损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2]。目前,临床主要是采用肾移植、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方式为患者进行治疗,其中血液透析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尿毒症患者接受规律性的肾脏替代治疗能够改善疾病症状,减轻系统损害,以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延长生存时间[3]。本研究主要对尿毒症患者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1 月~2019 年3 月收治的100 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 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5~73 岁,平均年龄(53.61±8.20)岁;原发病:7 例为慢性间质性肾炎,8 例为梗阻性肾病,9 例为高血压肾损害,17 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9 例为糖尿病肾病;男29 例,女21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6~74 岁,平均年龄(54.01±8.96)岁;原发病:8 例为慢性间质性肾炎,7 例为梗阻性肾病,8 例为高血压肾损害,15 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2 例为糖尿病肾病;男30 例,女2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尿毒症患者;②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透析血流量能够达到200~300 ml/min;③维持血液透析>1 年;④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严重肝、心功能损伤者;②合并出血性疾病者;③智力或精神异常者;④全身感染者;⑤3 个月内接受输血治疗者;⑥难以对本研究积极配合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给予纠正贫血、控制血压、调节钙磷代谢等治疗,在此基础上采用14L血液透析器(金宝)和4008S 血液透析机(德国费森)进行透析治疗,所有的透析管路以及透析器均为一次性使用,以标准碳酸氢盐为透析液,控制透析流量为500 ml/min,维持透析血流量为200~300 ml/min,3 次/周治疗,4 h/次;以标准内瘘穿刺作为血管通路,并通过低分子肝素实施抗凝干预,根据患者透析后管道血栓、透析器情况合理实施抗凝干预,在透析结束前30 min 停止使用肝素。
1.2.2 实验组 患者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采用4008S血液透析机(德国费森)和FX80 透析器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其以标准碳酸氢盐为透析液,控制透析流量为500 ml/min,维持透析血流量为200~300 ml/min,3 次/周治疗,4 h/次,以标准内瘘穿刺作为血管通路,并通过低分子肝素实施抗凝干预,根据患者透析后管道血栓、透析器情况合理实施抗凝干预,在透析结束前30 min 停止使用肝素。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包括CRP、TNF-α、PCT。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 个月的营养状态进行比较,包括BMI 及ALB、TP。采用生存质量简表(SF-36)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主要为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每项均为0~100 分,评分越高者其生存质量越好。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皮肤瘙痒、低血压、肺部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CRP、TNF-α、PC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TNF-α、PCT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比较 治疗前,两组BMI 及ALB、T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BMI 及ALB、T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 实验组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评分分别为(83.37±8.61)、(85.04±5.72)、(86.05±7.79)、(81.33±5.56)、(85.31±9.15)、(81.22±6.3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3.77±5.96)、(77.13±6.03)、(73.75±5.86)、(76.51±5.73)、(79.37±8.55)、(71.02±6.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尿毒症毒素主要包括蛋白质结合化合物、中分子化合物、水溶性化合物等,尿毒症的出现,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临床主要是采用血液净化的方式为患者治疗,以此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生存周期的延长[4]。血液净化的方式包括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血液透析、低通量血液透析等,实施普通透析治疗,其仅可将患者血液中存在的中分子、小分子量毒素清除,长期血液透析治疗,会使得患者体内残留大量大分子毒素以及相关蛋白结合毒素,引发并发症的出现,包括周围神经病变、肾性脑病、关节疼痛畸形、食欲不振、顽固性高血压、皮肤瘙痒等[5,6],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应选择有效的血液透析方式对尿毒症患者进行治疗,以此改善其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CRP、TNF-α、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TNF-α、PCT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MI 及ALB、T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BMI 及ALB、T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评分分别为(83.37±8.61)、(85.04±5.72)、(86.05±7.79)、(81.33±5.56)、(85.31±9.15)、(81.22±6.3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3.77±5.96)、(77.13±6.03)、(73.75±5.86)、(76.51±5.73)、(79.37±8.55)、(71.02±6.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更好改善尿毒症患者的营养状态、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高通量血液透析相较于常规血液透析方式,能够有效将中大分子毒素清除,透析器的生物相容性较好,可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以及氧化应激反应,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出现,以此保护患者残余的肾功能,延迟透析淀粉样变性,改善营养状态,更好控制疾病死亡率[7,8]。高通量透析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对低分子溶质、水均有着较高的通透性,其膜表面存在疏水功能,能够吸附蛋白质,于生物环境下控制化学反应的发生,因此,可获得较好的透析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9]。尿毒症患者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能够纠正患者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促进其代谢性酸中毒症状改善,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对改善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10]。
综上所述,尿毒症患者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