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问题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0-01-01赵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真题教学法课堂

赵磊

(云南省安宁市昆钢第一中学,云南安宁 650302)

填鸭式的教学只是单纯直接教授学生固有的知识与定理,注重结果和分数,而对学生消化、掌握、运用新知的过程则有一定程度的忽视,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浅层化与定式化、掌握不牢、无法“举一反三”,甚至在考试中遇到材料稍有变化或设问灵活的情况便茫然失措。因此,往往在重大考试中,一旦题型做出改革,很大比重的学生会出现“不适应”现象,从而造成分数下滑。针对此问题,教学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在新课标中提出了“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新教学方式,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为“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强调利用问题情境等多种教学法,激发学生参与有效的高中地理课堂的兴趣,使学生能真正思考、获得新知。

1 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现在的大部分教师授课方式就是照搬书本内容,按照课本的进度进行教学,缺少教师个人特点,过度依赖教科书。好的课堂应该是教师为主,课本为辅,只有教师用带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方法,对教科书上的知识进行讲解、传授,才能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课本上的内容。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水平等制定教学方案,掌握好教学节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思考问题,活跃课堂氛围,这才是一个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

2 如何通过“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

任何学科想要真正透彻理解,都是需要高屋建瓴,把最高的原则理解,融会贯通并时刻运用。只不过有的人先掌握了方法论然后在践行中证明之,有的人先做了然后从经验中总结提炼之。重要的是能不能做到。怎么做到呢?那就是思考和运用。很多学生可能根本就没有找到自己文科不好的真正原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还不够,其实就是思考的还不够[1]。

2.1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虽然我国已经全面推行了新课程改革,但是大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的弊端暴露无遗,一味地要求学生对定理进行记忆,忽视了学生本身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只有明确教学真正的意义,才能从根本上教好地理这一学科。

2.2 “问题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对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思考,提炼出一部分具有联想价值的问题。并在课上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这就是“问题教学法”的基础应用,要在课前预习时就完成。学生的问题来源大体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来源于教材内容。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会发现已有的知识与教材的内容之间出现认知差异或者新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引导出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疑惑。例如: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月亮的光辉,而实际上月球本身并不是光源,而是通过反射太阳的光线。

第二,联系时事热点。在观看时事新闻的时候,学生可以联系国内外热点提出疑问,比如最近网上热门的段子:判断一个中东人的富裕程度不是看他家存款有多少,而是看他家里种了多少花草绿植,草坪的面积有多大。通过这个段子发出的提问。中东的气候是怎样的,为什么如此缺水,为什么养活植物会如此耗费财力等。

第三,联系当地环境。众所周知,日本地震频发的原因是日本处于全球最活跃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上。那么我们就可以思考: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的横波和纵波都是什么。再转而观察自己的生活,通过日常观察可以发现雨前都会有积雨云、空气湿度大等现象,而有露水的早上一般都是晴天等,通过观看新闻,是否有暴雨频发,山体滑坡,大风等天气存在,并联系当地的气候类型以及所处气压带和地形进行分析[2]。

第四,教师设计问题。结合课本内容,教师通过整理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上提出的疑问,再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达到让学生举一反三的作用,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联系。

第五,教材的适度扩充。教材内容固然是经过实践验证的规律性知识,而知识的理解更多依靠于抽象知识的具象化。教师可以通过在教案设计中增加地理类的课外知识、个人的旅游勘察经验,甚至是熟悉生活环境里的小发现,使得书本知识与生活细节最大程度联系起来,以便于最大程度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促进课堂进程。教师本身应多阅读《中国国家地理》《地理教育》等更新快、全面、专业的物理学术杂志,增加教学内容的内涵。在教学任务得以完成的情况下,可以更多专业的附加知识以故事、经验等较为亲和又奥秘的方式向学生补充。课堂设问,主要在于让学生自主说出来,因而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却不可越俎代庖。教师的教材一方面应该尽量丰富而全面,但另一方也应该通过提问,从学生的角度,挖掘他们生活中的学习地理的感受,并从中循循善诱,自然引学生回答知识。在学生感到好奇或者困惑的时候,可以暂时先不直接教授,而是帮助学生回忆已有类似知识,估计他们激发联想,从而实现从已有知识到未知知识学习的跨越。当然,以事实佐证知识是尤为重要的,教师同时应该注重此点。

3 “问题教学法”需要注意的事项

3.1 提出问题的时机

教师之所以要进行备课,就是要把握好课程进度和提出问题的时机是否符合正在讲的知识点。当然,也不必按部就班的抛出问题,除了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大可以根据学生的课上反映即兴提出。但是课堂问题必须要具备以下两个特点:(1)具有启发性:可以引导学生对当下学习的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与延伸。(2)问题要明确:要用精练的语言描述问题的重点,使学生快速了解问题的要点以便寻找对应的知识。

3.2 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非所有问题都只有唯一答案,无论从解答角度还是解答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第一种方法,应该先让学生大胆的给出答案,无论对错与否,这都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一种肯定。只要不是难度特别大的问题,学生都可以通过独立思考并结合所学知识找出答案。如果遇到难点和瓶颈,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提示,而不是提出问题后就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形成懒于思考的坏习惯。否则问题教学法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第二种方法,应该启示学生注重合作的力量,在多重思维碰撞中获得新方案。对于一些知识点交叉较多的难题,单靠学生难以独立给出答案,这时可以采用师生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师生合作解决问题应该更加注重其示范作用,即仍应把重点放在学生互相合作上。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师解决问题的模式,得到方法论上的指导,再大力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其以更多、更独特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课程中更应鼓励学生踊跃讨论,实现学生小组之间“互助”,鼓励集合众人的力量,不断想出、完善方案,这个合作探索过程很重要。必要时教师可以介入,抛出疑问,提高讨论的质量,如给出问题的知识背景和研究资料,遇到难点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点拨等[4]。

3.3 对学生进行鼓励

成就感才是学习的动力,在学生大胆地提出疑问和答案时,在思路和回答争取的基础上,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通过这种方法激发学生的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以此来激发学习动力。如果回答是教师事先没有设计到的,那么应该表扬学生具有创造性,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振奋学生情绪。对于创造性的回答,教师更应该把握住,进行变换角度或反向推导进一步引出新的问题,进一步的促进学生思考,达到拓展知识,完善知识框架的目的[5]。

4 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

4.1 处理知识体系,设计课堂教学

相较于旧版高中地理教材,新版教材在知识框架方面内容更加复杂、层级较多。如何控制好教学深度与进度,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的知识水平,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知识体系、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通过创造生动的、沉浸式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将思想投入到课堂中、用具象化的思维对知识碎片进行整合渗透,转化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也要让学生明白,现在所学习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活实践中,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引起对所学地理知识的思考,建立起生活与知识之间的桥梁。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地理学习当中,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6]。

4.2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创造情境

教材知识只是平面的,枯燥的文字,连续不断地学习会使学生感到疲劳乏味,这时就需要多媒体教学工具,它们大多数集图像、声音、视频、文字于一身,可以将书面知识生动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无声中拉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增加注意集中期的有效学习时间,在学习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

例如:在屏幕上投放图片可以更直观地将气候分布情况,地形图等,将复杂的文字描述更加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动画模拟将地壳运动更加直观地表现出来。或者描述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造成的灾害时,可以通过播放新闻录像或者网络视频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然灾害的恐怖与不可抗性,并了解形成的原因以及多发地区、季节等,自己遇到此类灾害时应如何进行避难[7]。

除了地球上的环境和气候,还可以通过星系来使学生认识宇宙,通过太阳系的虚拟模型来显示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自转时的轨迹,了解黑夜白昼的交替以及为何夏天昼长夜短,冬天则反之的问题。还有地球与其他太阳系行星的质量体积对比。并由此提出问题:为什么众多的行星只有地球适宜人类居住,其他星球上是否也存在着智慧生命等。

4.3 观察地图形成大局观

高中地理一定要打牢基础,基础知识不牢固,分数就会处在瓶颈,地理试题的解题信息除了文字,就是由地图提供的,所以平时一定要多看地图,练习到看到一幅地图的轮廓就能认出这是哪里,如果能更进一步,看完地图就能联系着说出这里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之类的信息就更好了。书店里出售的高中生的地理图册里,应该都有左右连续的两页是世界气候和洋流分布图以及世界气候分布模式图,教师应该提倡学生多看这种图书,让学生把这两页的知识牢牢记住,特别是每种气候的分布纬度范围、大陆位置、洋流分布,然后一定要把每种气候对应的自然带、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发展农业的优劣势补充在空白处。这样学生做了以后,再遇到气候、洋流、农业一类的类型题做题速度和提分就会很快。

“情境-问题教学法的” 初衷就是在教师的辅助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在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模式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自主解决的意识和能力。在促进学生学习的知识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素质和学习态度的多方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地理素养[8]。

4.4 化真题于课堂教学,培养解题思维

真题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考察非常精确且凝练,因而通过真题训练学生对于重点的掌握程度和敏锐度十分重要。同时,真题的设问方式往往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灵活的,这就更加需要教师在日常课程中多加变形提问,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地理原题的材料往往非常具有代表性,如考到洋流分布,往往会考到特殊的秘鲁寒流,真题并不会做过多的解释。教师可以在调查充分的情况下向学生介绍更多关于秘鲁寒流的知识点,以增强学生的印象。

对于一些高考历来重点考察的知识点,教师也可以着重介绍,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加以重复、重点讲解等,以求降低学生的错误率,降低学习的难度。一些难点,教师也可以拿来做课堂上的课外拓展题型,设置众小组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不断的锻炼中加强学生的自主解决能力。对于真题,不应该仅仅固于原题,教师可以自行设计,加以增删变形,使得学生在比较、辨别中真正理解和思考,能够做到自行举例。

同时教师应该注意真题的提出方式,不能仅以真题本身的题目样式提出,真题的试卷模式出现,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和抵触。教师应该思索,如何精简真题,以试学、学习、总结、反思为完整过程,而非为了达到满意的成绩鼓励学生题海战术,这将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打击。因而教师更应该花费心力,仔细精心设计教案,以其特色的方式教授,同时也要考略到学生的预期反映,随时加以调整,保证真题学习的高效率。常用的方法有:教师可以将真题化为热点,鼓励学生讨论。教师也可以将真题的解决分成多个步骤,逐级设问,让学生一层一层去理解。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创造情境,让学生知道真题如何解决、真题背后知识的丰富性、真题的延展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吃透一道题目。

4.5 适当开展研学旅行

2016年年底,教育部门响应社会热点推出《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旅行是目下高中学科学习的一种新的有益的方式。不再仅仅囿于课本的学习,也不再仅仅是个人的研学机会。更加注重在有学校、有教师的带领下,以班级为小组织的方式去实地考察以获得新知,查验旧知。对于地理学科而言,亲身实地的去见证、考察尤为重要。在历史的变迁中,很多事物发生变化,如气候变迁造成的环境变化、动物族群迁徙现象、历史遗迹的风化等,这些地理的现象都值得学生去探讨和发现。学校应在征求家长、学生的同意的情况下适当组织相应研学游活动,使学生地理课堂所学的知识立体化。在研学游之前,教师应鼓励学生先行调查了解,做足充分准备,这样可以获得“验证”的体验,从而使知识更加牢固于心中。同时也应该加强对研学游中合作伙伴的交流,在互相切磋中得以双方提升地理知识。在研学游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带有目的的去施行,鼓励学生们通过合作,结成课题,共同完成课题。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丰富的建议和扩展知识,让学生的旅途变得更加有意义和价值。

5 结语

新课标改革正是以“问题教学法”为主线贯穿课堂全程,在传统的教学舞台上掀起改革的浪潮,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敢于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通过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才符合新课标的初衷。

猜你喜欢

真题教学法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玩转高考真题——比较大小问题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
美在课堂花开
玩转高考真题——几何图形中的不等式篇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篇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