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2020-01-01潘京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立德立德树人思政

潘京萍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1325)

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开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其在学生道德素养培养以及健全人格形成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随着“立德树人”观念的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如何在“立德树人”视野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也成了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 “立德树人”观念概述

1.1 “立德树人”提出及其含义概述

“立德树人”是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它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简单来说,所谓的“立德树人”,指的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并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整个教育过程的当中,以此来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这一目标。对于“立德育人”观念而言,它是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和战略高度的一种人才培养理论,其重点对高校培养什么人才、怎样培养人才以及为谁培养人才进行了阐述,并为其相关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1]。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作为“立德树人”相关工作开展的重要途径,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既有的教育模式进行完善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这一目标。

1.2 “立德树人”的具体内涵分析

对于“立德树人”而言,其内涵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为“立德”,另一方面为“树人”。所谓的“立德”指的就是品德确立和德业树立,“树人”指的则是人才培养和培养成材。因此,就“立德树人”观念来说,其字面内涵就是:立德为先,树人为本,其中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则是立德的根本和最终目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立德树人”也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内涵,简单来说,在新时期,其内涵为:立社会主义之德,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开展必要性分析

2.1 可以满足当前党和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当前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对高校人才培养具体要求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学生道德品质建设。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应将“立德树人”这一观念应用其中[2]。通过将“立德树人” 内涵与高校思想政治具体内容相融合,结合现代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完成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这一目标,对于满足当前党和国家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要求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2.2 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正确思想意识形态的形成

随着全球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家间的文化、经济交流日益频繁,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文化形态传入中国,在诸多的文化形态中,有健康的,也有部分糟粕,如果大学生接触到糟粕的文化形态,极易形成各类不良思想,严重地制约了其健康成长。但如果在高校教育阶段,开展以“立德树人”为主要目标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对当代大学生一些不良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进行合理的纠正,并以此来保证学生的正确意识形态的形成与发展。

2.3 有利于提升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水平

在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的新时期,高校各项教育工作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门,在现代教育飞速发展背景下,将“立德树人”观念与之相结合,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新型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应用,不仅可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于高等人才的具体要求,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3],对于实现高校思政工作进一步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3 “立德树人”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策略分析

3.1 不断提升高校领导及思政教师对于“立德树人”观念的认知

要想在“立德树人”视野下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要的一项策略就是不断提升高校领导及思政教师对“立德树人”观念进行正确的认知。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高校领导及思政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参与者,其对于“立德树人”观念的认知直接会影响到后续教育工作的质量,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校领导及教师应首先加强对于“立德树人”内涵与价值的学习和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将“立德树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其次,高校应重点对高校领导及思政教师就“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工作开展相应的培训,通过培训,来帮助其可以更好地对相关内涵进行认知和掌握;再次,高校领导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安排及人才培养目标来对于“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目标进行制定,结合具体的学校规章制度,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以“立德树人” 为主要思想核心的高校规章制度以及师生规范[4],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教师和学生对“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学习和认知;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为学生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榜样,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个人优良的品质和职业素养对学生产生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立德树人”教育落到实处。

3.2 做好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高校思政教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设计者和执行者,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在“立德树人”视野下,要想做好相应的教学工作,其中加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策略。在实际的高校工作过程中,首先,高校应选拔一批综合素养较强的教师来参与到具体的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思政教师梯队,重点对青年思政教师进行培养和管理,以此来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5];其次,高校应加强对于既有教师以及新入职的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应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通过定期开展相应的培训,来不断地提升教师的总结素养,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教师进行培训过程中,除了应对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进行学习外,还应根据教师群体的不同,制订相应的人才培训计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3.3 从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现状入手开展相应的教育工作

从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现状入手开展相应的思政教育工作是实现“立德树人”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并以此来引导学生对我国当前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正确的认知,同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其次,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同时,还对国际形势进行客观的分析,并将一些不良的以及阻碍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对学生进行告知,以此来提升高校学生的辨别能力;最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状况进行调查,并根据实际的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应始终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3.4 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效结合

除了上述的几项策略外,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效结合同样也是“立德树人”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以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特点为基础,结合“立德树人”对既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并将“立德树人”相关理念与思想政治课程及实践相结合,并以此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地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通过对这两种不同教学形式的应用,帮助学生对思想政治相关知识进行更为熟练地掌握[6];最后,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以“立德”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并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过程中,应积极地将现代多媒体相关技术应用其中,这样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体感和时代感,这样可以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这一目标。

综上所述,在“立德树人”视野下,党和国家对于现代高等人才的培养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这样一来,也就对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在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立德树人”视野下,高校只有对思想政治树立“立德树人” 教育目标的必要性进行正确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之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改进和创新,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长效发展。

猜你喜欢

立德立德树人思政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