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夯实高校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素养的“三重维度”

2020-01-01陈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内化红色思政

陈静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重庆 401520)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文化中,蕴含着大量求真崇善尚美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养分,提升自我红色文化素养,用自身品德去熏陶和教育学生。所谓红色文化素养,是指修习涵养红色文化所具备的植根于文化自觉意识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总和。夯实高校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素养应从“思想、行为、机制”3 个维度出发,将红色文化精神从内化到外化不断循环,使内在的知行统一和外在的机制他律相结合共同夯实其红色文化素养。

1 内化红色文化精神,从思想维度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对红色文化的认知

从思想上提高红色文化认知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素养的逻辑起点。“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夯实高校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素养,使其将红色文化中的精、气、神外显为行为,必须首先提高教师对红色文化的认知。这里的“认知”是指在思想上重视、领悟、内化红色文化思想精髓。换言之,这里的“思想认知”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对红色文化蕴含的坚定理想、崇高品德、昂扬精神、优良作风、丰富内涵的领悟和内化。这种认知的提高可以经由重视、领悟、内化红色物质、精神、制度3 种文化形态的精神实质而达。

一是学校层面应高度重视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我们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高校党委、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部应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关于传承红色文化的政策精神,高度重视对思政课教师进行红色文化熏陶,引导教师深入学习红色文化精神、认同红色文化价值,营造红色文化育人环境和氛围,搭建红色文化传承平台,建设红色文化育人基地,建立健全红色文化育人机制,为思政课教师厚植红色文化素养提供环境、氛围、平台和机制,使思政课教师意识到红色基因育人价值,自觉主动地肩负起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历史使命。

二是教师应自觉领悟内化3 种形态的红色文化精髓。第一,领悟内化红色物质文化。红色物质形态文化是指物态化的红色文化,如革命遗址、遗物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旧址。我国红色物质文化十分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利用培训、交流、论坛会议等契机感受、领略我国丰富的红色物质文化,内化透过红色物质文化折射出的红色精神。第二,领悟内化红色精神文化。红色精神文化是指中国人民在革命、改革、建设中彰显出的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深厚爱国主义情怀、优良行为作风、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非物态化的抽象文化,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高校思政课教师应通过红色书籍、红色经典影视等深入学习并内化红色精神文化实质。第三,领悟内化红色制度文化。红色制度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从源头出发深刻理解红色制度文化渊源、生成机理、功能、价值、作用,真懂真信红色制度文化对中国人民的意义。通过对3 种形态红色文化的认识、理解、领悟和深化,解码红色基因密码,从而在思想上提高对红色文化的认知。

2 外化红色文化精神,从行为维度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素养提升

从行为上夯实高校思政课教师外化红色文化精神的行为是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素养提升的关键环节。“行为表现思想,又通过其效果检验思想。”将内化的红色文化精神外化为具体行为,不仅可以表现红色文化思想,还可以通过外化行为检验红色文化思想。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行为主要表现在职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包括教师的道德品质外显、职业素养外显以及行为习惯和言谈举止等。夯实高校思政课教师外化红色文化精神的行为既要从教师职业活动入手,又要贯穿于教师日常生活之中。

一是从职业行为看,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在职业活动中自觉将内化的红色文化精神外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教育部日前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对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更应高标准严要求地塑造自身教师形象,充分利用红色文化习得优良品质,努力将内化的红色文化精神外显在教学活动中去影响和教化大学生。在教学计划中,结合课程内容将红色文化资源纳入教学资源;在教学内容中,主动将红色文化嵌入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上,有意识地运用红色歌曲、书籍、影视及红色基地等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红色经典影视巡播、红色人物漫画展等校园活动,使红色文化中坚定的政治信仰、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严明的纪律意识等红色精神化在教学行为中,浸入学生心田。

二是从日常行为看,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将内化的红色文化精神外化为日常行为。不管是在线上还是线下,校内还是校外,公共领域还是职业领域都应牢牢守住行为底线,以红色文化彰显出来的优秀品质要求自己,真正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1927—1929年期间,毛泽东同志相继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自此“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成为红军的纪律原则和军队建设原则及遵循。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教育熏陶下的人民军队展示出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精神风范和严明纪律,在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为祖国书写出一幅幅壮丽诗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虽然不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行为准则,但红军这种纪律严明的精神和风范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的。因此,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向红军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样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行为准则。

3 建立长效机制,从机制维度保障高校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素养涵养常态化

建立长效机制是使高校思政课教师涵养红色文化素养常态化的重要保障。从知到行的转化是一个过程,需要外在机制作保障。

一是建立红色文化植入教学活动的长效机制。在理论教学方面,鼓励思政课教师有意识地将红色文化植入教学过程。通过肯定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红色经典案例,肯定其红色文化教学成果等教学评价,让思政课教师愿用、敢用、常用红色资源进行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支持思政课教师与社会红色文化基地建立联系,为其红色文化素养提升拓宽资源范围。具体而言,应支持思政课教师与社会红色文化基地合作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开展参观学习活动;支持思政课教师在社会红色文化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悼念仪式、游学研讨等;为思政课教师进行红色文化教学提供时空支撑,如提供红色经典影视观看场所,排课系统支持思政课教师红色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及在教室以外的场地开展教学活动等,以此保障思政课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提升自身红色文化素养。

二是建立健全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来看,应根据学校整体环境设计布局加入红色英雄人物塑像、格言、代表红色文化的标识、符号和特定的字体与色彩,使红色文化外化于有形之物感染熏陶师生;从校园行为文化来看,应引导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定期开展红色文化沙龙、红色影视人物画展等活动,以营造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氛围,落实红色文化校园化;从校园制度文化来看,应根据学校自身定位,在契合学校精神特质的基础上,将红色文化中的制度文化思想纳入其中,推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从校园精神文化来看,应注重以红色文化中的人文情怀、纪律意识加强校风建设,从而形成一整套校园红色文化建设机制,以此保障思想课教师通过职业活动提升自身红色文化素养。

三是建立教师红色文化素养评价的长效机制。将体现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素养的相关行为纳入考核,如参与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组织红色文化校园活动或校外红色实践活动、梳理总结红色文化优秀案例、发表红色文化相关论文、出版红色文化相关书籍等在考核上进行量化加分,以此鼓励思政课教师自觉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在传承过程中涵养红色文化素养,为赓续红色基因、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

猜你喜欢

内化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