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生活一种解释
2020-01-01陈中奇
幸福家庭 2020年18期
■文/陈中奇
生活难免会有抱怨,缘于各种不如意太多。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在年少的时候,抱怨多,只因少不更事,对自己总会看高、看低或看不准,对环境也缺乏理性认识,多有结果事与愿违。正如每次我小孩考试没考好的时候,我问他啥原因,他总是说一大堆理由,诸如没睡好,考到没复习的地方,粗心大意,等等。年少时的抱怨或许只是一声轻叹,叹过就飘散了,但是到了中年以后还经常性抱怨,那就状态不对,到了该有担当的年纪,还跟自己过不去,还看不穿过往来路,那就成了真正的怨恨,正儿八经的心结了。
抱怨是一种对生活情绪化的解释。生活,需要追问;现状,需要解释;自我,需要平复。为什么事情没有办成?为什么生活慢慢在变好或变坏?为什么性格性情成了现在的样子?总是需要理一理来龙去脉,寻找一种让自己信服的解释。可是抱怨无用,牢骚无益,“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早慧的人,可能很早就把得失成败看懂看透,早就把结局预料,所以心思缜密、性情平和,能做到欢言悦色,从容有度。而迟钝些的,在长久的悔恨、感慨、埋怨之后,终会在碰到南墙撞破头中醒悟,知道事不可再、情不可追、人不可留,任何非理性都于事无补。不妨看远一点,看淡一点,说服自己,离名利是非越远,离真我理性越近。
解释之后的自我拯救,是“认命”,或是“抗命”,那是生活的另一个篇章。